“自九世祖惟卿公为士人”,至康有为二十一世,“凡为士人十三世矣”。⑥他世习儒家学说,亦经仕宦,自称:吾家十三世为儒,未尝执工业,盖食旧德之泽长哉!主张“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扫去汉宋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⑩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传统文化学术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宋、明以来的“宋学”,由于君主和高级官员的提倡,在士大夫中,影响深广。...
2023-11-03 理论教育
“自九世祖惟卿公为士人”,至康有为二十一世,“凡为士人十三世矣”。⑥他世习儒家学说,亦经仕宦,自称:吾家十三世为儒,未尝执工业,盖食旧德之泽长哉!主张“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扫去汉宋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⑩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传统文化学术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宋、明以来的“宋学”,由于君主和高级官员的提倡,在士大夫中,影响深广。...
2023-11-03 理论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每每跟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动,随着康有为政治生涯的递变,“大同思想”前后也有显著差异。这里,只想将他戊戌变法前的“大同思想”作一爬梳。可以说,《人类公理》反映了康有为早期的大同思想,但它并不是后来撰写的《大同书》。他的大同思想,也是在受到今文经学的影响后充实发展的,到戊戌变法以前,基本上构成一个“三世”系统。...
2023-11-03 理论教育
所谓“反对袁世凯的假共和”,是毫无根据的。接着,谭嗣同“说袁勤王”,结果袁世凯告密,政变发生,六君子遇难。为此,康有为是深恨袁世凯的,在他出亡海外期间,多次指斥袁世凯,称为“袁贼”。无论从时间、条件上,还是康有为的函札中,都没有他“反对袁世凯的假共和”的踪迹。...
2023-11-03 理论教育
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这个暗杀团,成为国内两湖、江浙地区革命活动迅速掀起的重要火种。《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从清朝的封建统治和种族迫害说到革命的必要,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理论严加批驳。这个纲领的实质,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它为革命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犀利武器。从此,推翻清朝成为时代主流,保皇会保皇臣清的面目也...
2023-11-03 理论教育
⑥在第一次上书时,对在朝的大臣,更是多方奔走,寄予厚望。第一次上书不达的教训是,大臣阻格,格不上达,不但无“吐哺握发” 的周公,并且尸位素餐,壅塞鬲闭。上书不达的另一教训是:“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得”,且遭朝士大攻,视为“病狂”。...
2023-11-03 理论教育
⑨至于讲学内容,据梁启勋《万木草堂回忆》说:康先生讲学的内容,是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在万木草堂,我们除听讲外,主要是靠自己读书、写笔记。⑩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他在万木草堂开始讲学时,已对古文经学攻击,刊行《新学伪经考》,进行《孔子改制考》的编纂准备了。讲学内容,与广州万木草堂所讲相仿。...
2023-11-03 理论教育
康有为已无皇可保,但他仍恋栈旧制,眷念君主。⑥第三,“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主张“君主立宪”。说是“立宪君主与立宪民主之制,其民权同,其国会内阁同,其总理大臣事权与总统同,名位虽殊,皆代君主者也”。“虚君共和”,名义上专制与立宪都有君主,但是,康有为认为“以民权论之,则立宪与共和实至近,虽有君主,然与专制之政体,实冰炭之相反也”。...
2023-11-03 理论教育
戊戌变法前,在思想界起了极大震荡,称为“火山大喷火”,被清政府作为“悖书”严禁的,是康有为继《新学伪经考》后的另一撰著——《孔子改制考》。表示“孔子经世之学在于《春秋》,《春秋》改制之义,著于《公》《榖》”。他的《孔子改制考》也于1898年春,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出。《孔子改制考》自《上古茫昧无稽考》第一,到《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共21卷,约34万字。...
2023-11-03 理论教育
自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起,至同年9月21日政变止,共计103天,历史上称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经过康有为的建议和活动,通过光绪皇帝“诏定国是” 的。6月11日,光绪根据御史杨深秀、侍读学士徐致靖等的奏章,召集军机全堂,“诏定国是”,决定变法。所谓“诏定国是”的内容是: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2023-11-03 理论教育
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又各争夺铁路建筑权,瓜分形势已经造成,而帝国主义者仍不满足已有的势力范围,利害冲突愈益加剧。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皇帝尽快做好三件事⑤: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变法维新,“诏定国是”。...
2023-11-03 理论教育
北京强学会规模初具,康有为即于10月17日出京,经天津到南京,企图说服张之洞,成立上海强学会。康有为之所以要在上海成立强学会,是有其理由的。并于北京强学会筹组时,捐助五千金。《上海强学会序》还由他署名,真像“颇以自任”的“维新”大员。上海强学会后来的人事递嬗,改弦易辙,与此有关。刊布报纸是上海强学会“最要者四事”之一,康有为也自称“急欲办报”,并在旅沪期间,电调门人徐勤、何树龄由粤来沪办报。...
2023-11-03 理论教育
正当革命和改良的界线日渐分清、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康有为却漫游欧、美,寻求“医治”中国的“药方”,以“起死为生,补精益气”⑨。康有为漫游欧、美,并不是单纯的旅行游览,而是想借鉴欧、美之长,“哀中国之病,而思有以药而寿之”。如今游历欧、美,也特别注意文明古国对文物的保护。当然,康有为漫游欧、美,最注目的还是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2023-11-03 理论教育
1898年1月,他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又提出了“采法俄、日以定国是”,随后进呈了《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查《俄彼得变政记》,已载《南海先生七上书记》,亦载《皇朝蓄艾文编》,而《日本变政考》却迄未印布,《戊戌奏稿》也仅有序文。其中第十卷收入《日本变政考》。经光绪皇帝接见后,康有为“昼夜缮写”《日本变政考》,“删要十卷,以表注附焉”。而探寻《日本变政考》,也自然应该以故宫本为依据。...
2023-11-03 理论教育
然而,在康有为受廖平影响的问题上,廖平屡道其事,而为康有为所深讳。从时间先后来说,廖平是早于康有为的。然而,廖平“明用康氏之说”,是在1894年的《古学考》,在此以前,却是“有为之思想受其影响”的。康有为“明今学之正”,受了廖平的启发,但他的借用今文经学以议政,却和廖平不同。...
2023-11-03 理论教育
康有为在“复辟失败”后的最后十年,还是“窃哀吾中国四万万同胞,不忍坐视其死亡也”①。他对各派军阀、督军的本质不能认识,而自以“仆亦国民之一也,与诸公亦多故旧,兄弟阋墙,不忍闻久矣。栋折榱崩,侨将压焉。流涕以道,幸垂哀察”④。而中国“共和七年来,未尝开国民大会也”。北洋政府的“焚烟”,只是一纸空文,军阀、官僚吸烟的也不乏其人,康有为却听到这一纸空文,为之“出谋献策”。其二是支持“五四”学生运动。...
2023-11-03 理论教育
“百日维新”期间,是新政陆续颁布的过程,也是新旧两党复杂斗争的过程。在这四次斗争中,可以看出帝党掌握了起草上谕权,任用新人,颁行新政,进行变法,并向后党反攻,而后党则掌握军政实权,在“诏定国是”后,首先从人事安排上黜退翁同龢,引进荣禄,以后即待机而动。后党则先行试探,而有文悌的严参康有为,以后即暂告缄默,从容布置,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扑灭新政。...
2023-11-03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