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东周数千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又十分精美的大墓,应首推曾侯乙、中山王两座大墓。秦公大墓则是已发掘的东周墓中最大的一座。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是战国早期的一座特大墓葬。墓主骨骸经鉴定为男性,年45岁左右,原本用多层丝织物包裹,周围置有玉、骨、角器及金器等物300多件。一号墓,在灵寿城址以西的西灵山下,有尚未发掘的二号墓在其东侧并列。...
2024-01-28 百科知识
然而,在东周数千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又十分精美的大墓,应首推曾侯乙、中山王两座大墓。秦公大墓则是已发掘的东周墓中最大的一座。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是战国早期的一座特大墓葬。墓主骨骸经鉴定为男性,年45岁左右,原本用多层丝织物包裹,周围置有玉、骨、角器及金器等物300多件。一号墓,在灵寿城址以西的西灵山下,有尚未发掘的二号墓在其东侧并列。...
2024-01-28 百科知识
我国古矿冶遗址,在内蒙古林西、湖南麻阳等地东周遗址中都有发现。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江西瑞昌铜岭古矿遗址。在古矿井附近并有冶炼遗址。瑞昌铜岭遗址 1988—1991年,江西瑞昌铜岭发掘一座商周时期大型铜矿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矿开采冶炼遗址。填补了我国商代矿冶考古的空白,是研究青铜时代采矿冶炼的新证据。...
2024-01-28 百科知识
仁寿宫、九成宫,位于陕西麟游县新城区。隋仁寿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隋文帝曾六次来此避暑,于仁寿四年死于此宫。隋灭,此宫随之废弃。唐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仁寿宫加以修缮,改名曰九成宫。并在碧城山下竖立《九成宫醴泉铭》碑,由当时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高宗曾八次来此宫避暑,并一度将九成宫改曰万年宫。据记载,九成宫周垣千八百步,合今2646米。推测宫城的南北约为300米。九成宫南门名永光门。...
2024-01-28 百科知识
主要分布于豫西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曾被作为探索夏文化的研究对象。近年来,晋南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将有助于夏文化探索的进一步突破。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显明的自身特点,可命名为陶寺文化。其中彩绘蟠龙陶盘,最具特征。此外,仅见屈肢葬三例,俯身葬一例,少年死者一例。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是以二里头遗址命名。根据遗址的地层关系及典型陶器的排比,目前暂可分为四期。...
2024-01-28 理论教育
虢仲之封地称为西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后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故城在今河南三门峡。上阳之虢,兼有今河南三门峡和黄河沿岸山西平陆地境,与虞国毗邻。1955—1957年,三门峡上村岭发现并发掘了虢国墓地。上述第一等墓,是虢国之君墓,第二等墓是低于国君之墓。1990年虢国墓地第二次发掘墓葬九座,车马坑四座。1991年,上村岭虢国墓地再次发掘墓葬两座,又获重大发现。据铜器铭文,应为虢仲,也是虢国的一代国君。...
2024-01-28 百科知识
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建都于今南京。先主李昪〔biàn便〕死后与其妻宋氏合葬于今江宁牛首山南麓,称为钦陵。中主李璟死后与其妻钟氏也合葬于牛首山,称为顺陵。二陵相距约50米。1950—1951年对南唐二陵进行发掘。二陵依山为坟,都是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前、中室布局与钦陵前、中室相同,只是中室内无双龙戏珠图与武士像。作拱立或抱券,持剑或持盾状。李璟墓内无舞蹈俑。顺陵出土石哀册40片。均出于后室棺床上下。...
2024-01-28 百科知识
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是商代考古中最重要的新发现。偃师商城应为汤都西毫。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调查时发现的。此墓年代与二号宫殿同属二里头遗址晚期。二里头遗址还发现数十座大小不等的墓葬。近年来,二里头遗址内又发现早期大型建筑夯土基址。在遗址的中部,经初步探测,发现二片大型基址。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六公里。...
2024-01-28 百科知识
我国西北地区的居延、敦煌、武威等地,都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这些地区以出土汉简以及武威铜奔马、铜车马仪仗俑等珍品而著称于世。新旧居延汉简,记录了汉代居延地区屯戍情况及其兴衰的历史,也再现了汉代西北边塞屯戍风貌和生活情景。敦煌汉简,1907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汉简705枚,1913年至1981年,先后六次,在敦煌、酒泉之间总计发现汉简2190枚,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统称之为“敦煌汉简”。...
2024-01-28 百科知识
1987年,在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发现一座形式奇特的“墓葬”,坑作盾形。在龙的北部为一座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大房址,在龙的南侧发现有排列紧密的墓葬和祭祀坑。1989年在河南汝州洪山庙发现了一座罕见的瓮棺丛葬墓,其年代距今5500年前后。另一座重椁单棺墓,还在棺的一侧设有边箱,在内椁的外端设有脚箱,开棺椁墓中边箱与脚箱之先河,棺内葬一女性,死者手握獐牙。...
2024-01-28 百科知识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丰富多彩的稻作农业、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遗存,展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7000年前后即已拥有充分发展的农业文化成就,而1986年以来发现的良渚文化的土冢、祭坛、中心聚落址与神徽玉器则进一步表明这一地区在距今4800年前,其原始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后世的神权与王权意识在这里已经有了初步而形象的反映。...
2024-01-28 百科知识
汉魏洛阳故城,在今洛阳市东约15公里处。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遗址。据文献记载,汉魏晋时有12座城门,北魏时有13座城门。应是《洛阳伽蓝记》中的司徒府、大尉府、太庙等遗迹。城南的重要遗迹有刑徒墓、灵台、太学和城内的永宁寺等。有棺,有的遗骸上可看出骨折或病变痕迹。灵台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址。永宁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是洛阳城中最大的一座寺院。...
2024-01-28 百科知识
同时,在其祖母陵的后方为自己预营寿陵(万年堂),而规模小于永固陵,以示孝道。墓内破坏严重,葬式不明。洛阳北魏景陵 1991年6月,在洛阳邙山顶上,发掘北魏宣武帝景陵。洛阳邙山宣武帝景陵、大同方山文成帝妻文明皇后永固陵、孝文帝寿陵(万年堂),是目前仅有的业经发掘的三座北魏帝后陵墓,虽然俱遭严重盗掘,仍对研究北魏陵墓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024-01-28 百科知识
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城,在隋唐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文化中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长安城的规划,对亚洲都城建设影响巨大。隋唐京城长安城址,在今西安市区及郊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洛阳城址,在今洛阳市区及郊区。长安城址 长安城,唐时曾称西京。是长安城中的繁华商业区。洛阳城址 隋唐洛阳城,跨洛河南北两岸而建。它的布局也与长安城明显不同。...
2024-01-28 百科知识
刘交及其以后各代楚王的陵墓,都分布在徐州近邻周围的石灰岩山上,均系凿山为藏。其中,北洞山楚王墓是结构最复杂的一座,而狮子山楚王墓则是形制最奇特的一座,而狮子山楚王墓则是形制最奇特的一座。墓道后段北端与墓葬主体建筑的墓门相连。其西北角为甬道,与墓道垂直相交。狮子山楚王墓 1994年12月—1995年3月,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进行发掘。第三部分,又称内墓道,宽2米,长约20米。...
2024-01-28 百科知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这些陵墓环列于天寿山南麓,组成以长陵为中心的宏伟庞大的陵墓群,称之为“明十三陵”。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位于陵区中部偏西的大峪山下。定陵的陵园建筑,是仿照嘉靖皇帝的永陵而建造的。这是玄宫第一道大门。葬具均为一棺一椁,尸体已腐烂。这座五殿七门组成的玄宫,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定陵的发掘,揭开了地下宫殿的秘密,出土了大批珍宝,是明代考古的重大收获。...
2024-01-28 理论教育
古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镇,原横跨灞河之上。此桥总长约达数百米。蒲津古渡 蒲津古渡,黄河著名要津之一。唐时,蒲津渡浮桥成为唐王朝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年十二月,增修蒲津浮桥,“絙以竹苇,引以铁牛”。铁山两座,分布于四尊铁牛中间,其作用是加重地锚的重量,起到固桥作用。蒲津渡东岸渡口遗址发现的铁牛、铁人、铁山等珍贵文物,已按“原地、原位、原貌”永久性保护起来。...
2024-01-28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