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兔纹铜觯1971年洛阳铁二中M120出土高13厘米,口径6.9厘米,腹径7.1—8.5厘米。出土兔纹铜觯的西周墓位于洛阳老城东北方向的陇海铁路线上,与1964年开始发掘的庞家沟西周墓群相隔仅三四百米。兔纹铜觯器腹内的铭文“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是殷商时期的重要部族——戈族的族徽符号。除兔纹铜觯之外,这座墓葬中出土的卣、尊、斝、爵、觚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均为“登乍尊彝”四字。兔纹铜觯局部放大图兔纹铜觯纹饰线图...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周兔纹铜觯1971年洛阳铁二中M120出土高13厘米,口径6.9厘米,腹径7.1—8.5厘米。出土兔纹铜觯的西周墓位于洛阳老城东北方向的陇海铁路线上,与1964年开始发掘的庞家沟西周墓群相隔仅三四百米。兔纹铜觯器腹内的铭文“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是殷商时期的重要部族——戈族的族徽符号。除兔纹铜觯之外,这座墓葬中出土的卣、尊、斝、爵、觚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均为“登乍尊彝”四字。兔纹铜觯局部放大图兔纹铜觯纹饰线图...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理论教育
新石器时代镂孔黑陶豆1959年洛阳王湾遗址出土高31.8厘米,盘柄高28厘米。镂孔黑陶豆制作美观大方,反映了远古时期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和制陶技术的发展水平。王湾遗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特别厚,一般达3米左右。王湾遗址的发掘,再次表明了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承接关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9 理论教育
东周鸟内有銎铜戈1992年洛阳中州中路M3729东周墓出土通长14.4厘米,宽7.7厘米。铜戈各部位名称示意图鸟内有銎铜戈线图戈是商周时期几乎每个战士必备的兵器。考古资料证实,最早的铜戈出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可能由镰刀类生产工具演化而成。鸟内有銎铜戈出土于M3729东周墓中。鸟内有銎铜戈长度不及15厘米,造型挺秀别致,为春秋晚期青铜戈中少见的器形,它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心爱的兵器之一。...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周召伯虎铜1993年洛阳东郊C5M906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1厘米,口长23.3厘米,宽16.7厘米。铜 流行于食器大为盛行的西周中晚期,进入春秋早期后急剧衰减,春秋后期逐渐消失。召伯虎铜铭文中提到的召伯虎,学者们认为是西周历史上很有名的召穆公。召伯虎铜正、侧面线图召伯虎铜内底、盖内铭文拓片...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汉郡国五铢钱范1976年洛阳王城公园扩建工程中出土通长26厘米,上宽7.5厘米,下宽7.2厘米,边厚0.4—0.6厘米,重875克。就全国范围看,虽然发现了大量的汉五铢钱,但是郡国五铢钱范却并不多见。这件郡国五铢钱范的出土地点南距中州中路仅100余米,西距涧河之滨200米,那里正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汉河南县城遗址所在地。郡国五铢钱范拓本...
2023-11-29 理论教育
唐代漆衣黑陶钵1983年洛阳龙门神会身塔塔基出土口径28.4厘米,高15.1厘米。漆衣黑陶钵系禅宗荷泽大师神会所用之器。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仓皇出奔西蜀,副元帅郭子仪带兵征讨叛军。神会以宗教为手段,竭力为唐王室效力,将度僧的所有收入全部支援军费,对于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神会大师身塔铭刻于石室东壁上层,身塔铭文标题称其为“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
2023-11-29 理论教育
唐代彩绘驯马俑与陶马(组)1987年洛阳十五工程局小学工地唐墓出土俑高35厘米。在这场人与马高度紧张的对峙中,驯马俑胸有成竹的神态与陶马刚烈暴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了具有生命张力的较量。这组健硕饱满的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将唐马骏逸奔放、俑人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赏者营造了无限深远的欣赏意境。...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理论教育
东汉百戏俑1972年洛阳七里河东汉墓出土倒立杂技俑 全器通高26厘米。1972年夏天,当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这座没有经过盗扰的东汉墓葬时,惊奇地发现,墓葬前室砖台上放置着精美的百花灯。在它周围,成组乐俑和百戏俑有序地绕成一个半圆,或奏乐,或起舞,或倒立,抑或做着各种滑稽动作,妙趣横生。洛阳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百花灯和百戏俑,是东汉时期洛阳乐舞百戏艺术繁盛的写照,也是东汉贵族对世俗生活留恋与渴望的最好实录。...
2023-11-29 理论教育
商代子申父己鼎1958年伊川县文化馆交通高20.2厘米,口径16.5厘米。商鼎内常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这件青铜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子申父己』四字,子应为贵族爵位或姓氏,申父和己是人名。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实牲和宴飨等多种用途,商代早期铜鼎多为圆腹尖足,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传世或出土的商代扁足鼎并不多见。这件扁足鼎的主题纹饰是蝉纹。子申父己鼎局部放大图及铭文拓片...
2023-11-29 理论教育
唐代胡商俑洛阳出土高23.5厘米。为了与本土商人加以区分,唐人统称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为“胡商”。胡商俑局部放大图在唐代商人阶层中,胡商队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庞大力量。宋代李昉所编《太平广记》中有许多关于唐代胡商在长安、洛阳从事经商活动的记载。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胡商俑头戴尖顶卷檐虚帽,这种帽子前檐卷起,方便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中使用。...
2023-11-29 理论教育
西周双面人四足器座1993年洛阳林校车马坑出土高15.5厘米,管径3厘米。双面人四足器座出土于西周车马坑内。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令考古人员陷入深思,推想四足器座应该与西周贵族进行的某种祭祀礼仪活动有关。双面人四足器座正面线图双面人四足器座局部放大图《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上说“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叙述了西周初年在伊洛之地营建新都,设立庞大的行政和军事机构,行使西周在东方统治权的历史。...
2023-11-29 理论教育
东周『事君子』玉印1992年洛阳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出土高1.8厘米,直径1.7厘米。印面篆刻『事君子』三字,『君子』二字是合文。出土“事君子”玉印的C1M3943战国墓同样位于东周王城遗址区内东北部,那里密集分布着东周墓葬和车马坑,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葬的重点区域。“事君子”玉印印文拓片...
2023-11-29 理论教育
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理论教育
东周玻璃珠1987年洛阳西小屯C1M2197出土玻璃珠共九枚,球径依次递减,外径在2.3—0.7厘米之间,中间有穿孔。约在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珠饰都是单色玻璃。1973年,在洛阳西郊战国中期的积石积炭墓中,出土了三件彩色玻璃珠。1949年以后,在洛阳进行的东周时期考古发掘中,屡屡有西方输出的玻璃珠出土,反映出洛阳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023-11-2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