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担保法》第3条规定:“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平等原则是担保法确立的首要核心原则,是指在担保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担保活动时,能充分根据自己内心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担保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是指当事人应根据公认的公平观念进行担保活动;司法机关应以公平、正义的标准处理担保纠纷。...
2023-11-30 理论教育
根据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担保法》第3条规定:“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平等原则是担保法确立的首要核心原则,是指在担保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担保活动时,能充分根据自己内心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担保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是指当事人应根据公认的公平观念进行担保活动;司法机关应以公平、正义的标准处理担保纠纷。...
2023-11-30 理论教育
根据《担保法》第4条的规定,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为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反担保实际上是担保人转移或避免担保所发生的损失风险的一项措施,旨在保障担保人追偿权的实现。债务人为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形式,既可以是保证,也可以是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因此,债务人为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内容和程序均适用担保法关于担保的规定。反担保是以已存在担保为前提而发生的担保。...
2023-11-30 理论教育
如果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系合同违法,且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主观上存在故意的,适用单方返还或不予返还。同时具备担保合同违法和主观上具有故意两个条件的,当事人丧失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为当事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023-11-30 理论教育
担保法上的担保就是狭义的债权担保,通常认为是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一种法律手段。这种债权担保是为保障债权清偿而设立的特殊的担保制度。我国《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中,留置依据《担保法》的规定而产生,称为法定担保,其余四种担保方式都是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称为约定担保。我国《担保法》侧重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债权的实现。...
2023-11-30 理论教育
根据不同标准,担保可作以下不同分类:依据设立担保的方式不同,担保可分为法定担保和约定担保。《担保法》中规定的各种担保方式中,只有留置为法定担保,其余则均为约定担保。人的担保在担保法上仅指保证这种担保方式,除此之外,还有特别法上的保证,如票据保证、银行保证、外汇担保及诉讼中的保证等新型保证方式。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处分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优先受清偿。金钱担保是指担保法上规定的定金担保。...
2023-11-30 理论教育
担保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担保具有从属性。如果没有主债务,担保不可能发生;如果主合同债权转移给第三人,担保权也转移给第三人,主债务变更的,一经担保人同意,即对担保人发生效力;主合同的效力影响担保的效力。所谓或然性是指担保合同成立后,担保人最终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具有不确定性。只有主合同债务人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权人在担保有效期内主动请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的,担保人才承担担保责任。...
2023-11-30 理论教育
根据《担保法》第2条第2款规定,担保的方式有五种,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提供抵押担保的义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享有抵押权的权利人为抵押权人。所谓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可以使用留置权的,只限于加工承揽部门和运输部门。...
2023-11-30 理论教育
在民法的这两类财产权中,物权的效力优于债权,因此,物的担保优于人的担保已被公认。而物的担保的标的物为特定物,无论债务人或提供担保物的第三人的财产状况如何变化,均不影响特定物对债权的担保。综上可见,物的担保比人的担保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信用好、有实力的保证人的,人的担保可能就会优越于物的担保。...
2023-11-30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