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战乱社会的诸多突出的现实困境和强烈意识到的死亡困境,魏晋士人们走上了一条非礼法肆情志、纵任狂诞的所谓“旷达”之路。魏晋士人们普遍好饮酒,其“旷达”虽非仅表现于饮酒之中,但又确乎常于饮酒之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2024-03-24 理论教育
面对战乱社会的诸多突出的现实困境和强烈意识到的死亡困境,魏晋士人们走上了一条非礼法肆情志、纵任狂诞的所谓“旷达”之路。魏晋士人们普遍好饮酒,其“旷达”虽非仅表现于饮酒之中,但又确乎常于饮酒之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2024-03-24 理论教育
古代和谐观与中国诗歌近体格律的历史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近体格律诗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声律、对仗要求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由于汉语字声本有着对立、差异存在,又由于中国诗歌素来与音乐关系密切,因而,强调对立和谐并也与音乐关系密切的古代和谐观,很早就具备了对中国诗歌声律发生影响的潜在可能性。...
2024-03-24 理论教育
论意境说的源流本文探讨意境说之“源”,主要着眼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因为一般说来,先秦似乎尚无真正从艺术美学角度触及意境者,而同时,作为美学范围的“意境”,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却已在诸子那里出现。欲论意境说的源流,必先探意境的内涵,而探内涵的目的本在于论源流。相生中的虚实,主要指的正是意境的这种多层次性、立体性。它是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的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3-24 理论教育
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释“旷达”二字曰:“旷,昭旷;达,达观。胸中具有道理,眼底自无障碍”。下面具体来看一看《旷达》的诗句诗意。然而,《旷达》品的主人公虽以酒为伴却不狂诞,胸襟行止旷放通达而不纵任无端。...
2024-03-24 理论教育
事实上,在古代文艺理论中,艺术整体和谐思想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表达模式。因此对于艺术整体和谐的表现形式,我们只能采取管中窥豹的办法,通过个别的具体的例子来粗略地看一看它的某些风貌。从上举三段言论中,我们约略窥见了艺术整体和谐的表现形式的大体风貌。但是,这四种形式却又的确是中和之美常见而有效的表现形式。...
2024-03-24 理论教育
其一是“委蛇,怠”,其二是“惑、愚、道”,亦即“荡荡默默,乃不自得”。所谓的“惑”、“愚”、“道”,显然也就是“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其实质,都是指的人在获“道”之后所特有的一种空寂混茫的心理状态。...
2024-03-24 理论教育
冲和柔淡、轻逸灵动的醇美——《二十四诗品·冲淡》的美学特征与意义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冲淡》是中国古代诗学名著《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二品,它所标示的“冲淡”,是一种至柔至美的诗歌艺术风格。...
2024-03-24 理论教育
[1]但笔者认为,庄子乐论颇富美学价值,值得深入探讨。这一核心思想,即是庄子关于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思想以及庄子“得道”的思想。庄子哲学,从一个方面说,是以追寻把握此“道”为最高目标的。为解决这一矛盾,庄子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早在庄子本人的音乐理论中,这种美学意义就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就已经真正地显现出来了。...
2024-03-24 理论教育
这里说的“仁者”、“君子”,当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也可说就是正在践履其理想人格的孔子和他的同道们。只不过,它十分的积极而大气,与通常所熟知的魏晋时人仅仅着眼于个体人生的纵任狂诞式的旷达颇为不同罢了。...
2024-03-24 理论教育
为了再对旷达作一个集中的认识,这里不妨也对孔子和庄子的旷达、陶潜和苏轼的旷达分别再稍作比较。需要指出的是,它只是旷达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而并非主要形式,更不能将它视为旷达的主要代表。有一个问题值得加以讨论,即旷达是否可以含有矛盾的问题。...
2024-03-24 理论教育
真正给陶渊明带来最多、最大、最长时间困扰的,是人生短促易逝这一事实。显然,陶渊明对于人生之短促易逝有强烈的意识,这与汉末、西晋时人的生命意识一脉相承。这样的感叹焦虑,正表明了陶渊明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换言之,正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使得他对易逝之人生怀有深深的焦虑乃至恐惧。...
2024-03-24 理论教育
作为思想原则、方法论原则的“中”、中庸,与作为和谐观的“和”,区别似乎是很大的。就是说,史伯所论之“和”,尚未体现出中和的真正理论特点。显然,以礼节和,正是“中”的要义浸入“和”的骨髓。孔子所标举的最佳关系形态,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和。...
2024-03-23 理论教育
上文谈到,雄浑风格的主要特征即是在朦胧中展示空间与力量的无限,而这大致也就是雄浑的美学特征了。这里要结合与西方美学“崇高”概念的比较,再对雄浑的美学特征作更具体一点的讨论。反观《雄浑》一品,同样在强调着诗歌中自然景物形象的这一特征。“雄浑”二字,正将有机结合着的三大特征,准确地托了出来。至此,当可对“雄浑”的美学特征进行概括了。...
2024-03-24 理论教育
雄阔无限、浑沦整一的雄浑之美——《二十四诗品》“雄浑”析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署名司空图(晚唐人)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美学理论内涵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即拟试解其开篇第一品《雄浑》,并对它所标示的“雄浑”概念,作进一步的探究。...
2024-03-24 理论教育
这里,音乐作品的整体和谐是通过乐曲的各具体时段按照时中精神的调节来表现、变化、组合而达到的,因此,时中显然就成了音乐艺术整体和谐的内在调节机制。刘勰有突出的艺术整体和谐思想,而他的这一思想又与其时中精神明显相联。...
2024-03-24 理论教育
当时,在理论方面产生了以沈约、刘勰为代表的齐梁声律理论,在实践方面产生了体现着齐梁声律理论的齐梁格律诗。下面,我们就对齐梁声律理论与实践分别作一些考察。这主要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同时,这样做也并未与沈、刘理论和齐梁诗歌的构律实践有太大的脱节或不符。...
2024-03-24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