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长安佛教文化长安曾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起点站,曾是推动中国佛教迈向繁荣鼎盛的重镇,曾是佛教从亚洲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的策源地。“长安佛教史相当于半部中国佛教史。”前秦、后秦时,长安的佛教已很兴盛。由于文帝的提倡,关中佛法大兴,长安遂成为佛教重镇。唐末战乱频仍,长安的佛教寺院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024-09-07 百科知识
第一节长安佛教文化长安曾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起点站,曾是推动中国佛教迈向繁荣鼎盛的重镇,曾是佛教从亚洲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的策源地。“长安佛教史相当于半部中国佛教史。”前秦、后秦时,长安的佛教已很兴盛。由于文帝的提倡,关中佛法大兴,长安遂成为佛教重镇。唐末战乱频仍,长安的佛教寺院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024-09-07 百科知识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安西汉末年,王莽建新,绿林、赤眉起义,汉长安城遭到战火破坏。东汉时期,长安被称为西京。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长安为都。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长期分裂动乱之后,仍把都城设在长安。...
2024-09-06 百科知识
第六章长安宗教文化儒、道、释三家学说,向来被认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统称“三教”。时至现在,长安许多著名的寺观以及宗派祖庭仍保存完好,它们拥有一大批虔诚的教徒和非教徒,与世界各地宗教文化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如既往地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任。...
2024-09-07 百科知识
(一)咸阳的初建时期商鞅监修了咸阳宫殿阙楼,并开始进行第二轮的改革。冀阙是秦咸阳一个高大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咸阳宫廷外侧,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同时还有宣传新法的功能。除了冀阙,咸阳的首批建筑还包括宫廷,后称“咸阳宫”,在渭河以北头道原上。咸阳宫可能就是这样建成的高台式建筑。上世纪80年代在咸阳原牛羊沟旁发掘了三处建筑遗址,从地层学、器物学以及C14等方面证实,这三处建筑初建于战国时期,秦定都咸阳的初期。...
2024-09-06 理论教育
第五节长安的其他宗教道、佛两教渗透到唐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由于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唐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使从波斯传来的祆教和摩尼教等其他一些宗教传入长安。北周时长安已有祆教活动。唐武宗会昌灭佛期间,敕令天下摩尼剃发作沙门形,并废毁摩尼寺祠,没收寺院财产及经卷,长安女摩尼教徒死于该事件的有72人之多。...
2024-09-07 百科知识
总的来说,汉赋文辞华丽、规模宏大,并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崇,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流传到今天的汉代乐府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2024-09-06 理论教育
第五节宋元明清长安文学宋、元、明、清时期,长安地区虽然失去首都地位,但在全国的政治、军事地位仍然是极其重要的,长安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都是有所发展的,当然,就其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水平和在全国的地位而论逊色于东南地区新兴的城市。这一时期重要的长安地区的文学家有三位,均有一定影响。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未赴任,死于雷州,终年62岁。43岁罢官回乡,成为王九思文学创作上的分水岭。...
2024-09-06 百科知识
西汉定都关中,对西安地区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汉朝政治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刘邦死后,长乐宫成为太后安居之所。可见,长安城墙的建筑是一项大工程。虽然数字有差别,但都说明长安城规模的宏大。从考古测量来看,汉长安城的周长在25千米以上[59]。因此,汉武帝时期开始了都城长安大规模的扩建活动。...
2024-09-06 百科知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明清西安城的城市布局是以钟楼为中心布设的。万历十年,钟楼被向东移动约1公里至四街交汇点,正对四座城门楼,形成明清时期西安以钟楼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民国初期,西安城市布局与清代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拆除满城,建设“新城”,开始重新规划道路、民房、商业区和医院。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是近代西安城市发展的重要事件。...
2024-09-06 百科知识
(四)关学的转化清初,关学展现了诸多的时代气息。辨析理学、心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这一时期,关学学者对社会变迁的历史感受与认识、对理学与心学的吸收与取舍直接影响到关学学风的转向。他对张横渠(张载)、吕泾野(吕柟)、冯少墟(冯从吾)等关学先辈注重实践、“学贵于用”的治学精神尤为赞佩,以昌明关学为己任,在关中一带进行讲学活动。李柏的学术思想,在明清之际的关中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2024-09-06 百科知识
第一节思想、史学、制度类文献一、思想类文献《周易》五经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等著,具有中国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司马迁有史学之父之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撰。...
2024-09-07 百科知识
第一节丰镐、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西安的城址转移历史上,长安城址有四次转移,历经西周丰镐城、秦咸阳城、汉长安城、隋唐长安城,从方向上来看,若以汉长安城的西南角为中心,四座城址是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的顺时针分布状态[1]。根据考古发掘,镐的遗址西濒沣水,东至丰镐村,北界沣水与滮池,南部已为汉唐昆明池所毁。秦代末年,咸阳迅速毁灭。汉长安城的规模之所以胜过丰镐、咸阳,显然同它所选择的有利地形有关。...
2024-09-06 百科知识
自辛氏《三秦记》以来,《三辅黄图》、《两京新记》及《长安志》等诸家接踵而起。它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位于地理类第一。所以何清谷校注本,是目前较好的一个读本。主要评论汉代三辅地区的官僚贵族,因所评人物均已死,褒贬可定论,故称其名为《决录》。...
2024-09-07 理论教育
第六节唐长安的兴盛隋唐长安城是西安地区兴起的第四座大型城市,从此以后,西安城址不再转移。(二)城市的建设特点布局严整是唐长安城的基本特征。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兴盛时期的宏大气魄。唐长安城讲究左右对称,不论是宫城、皇城还是外郭城都基本保持东西对称的格局。唐长安城所有的街道均作南北向或东西向,彼此纵横交错。唐长安有100多个坊,位于城的中部与南部。...
2024-09-06 理论教育
本节根据教派的差异,对长安基督教和天主教分别作一介绍。同期,美国基督教协同会在西关正街修建大礼拜堂,建立西安协同会中心教会。...
2024-09-07 百科知识
第四章长安的学术思想与教育长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和持续性,特别是以史前、周、秦、汉、唐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和核心。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而言,以儒术为独尊的汉唐经学是长安学术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就文化的区域特性而言,以躬行实践为主旨的关中理学是长安学术思想文化的主要特色。...
2024-09-06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