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晃对程朱“主敬”思想的扬弃金仁权理学是道德至上的信仰主义,非常重视心性修养方法的选择,非常讲求细密的功夫。其突出特点强调了“敬”之思想中的“敬畏”之义。用“敬”之思想,将他的全部哲学思想构筑成为体系。二程和朱熹、退溪的“主敬”思想,在理学发展中乃至研究人类“心”之活动中,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贡献和不可动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是二程与朱熹“敬”思想理论依据和基石。...
2024-04-04 理论教育
李晃对程朱“主敬”思想的扬弃金仁权理学是道德至上的信仰主义,非常重视心性修养方法的选择,非常讲求细密的功夫。其突出特点强调了“敬”之思想中的“敬畏”之义。用“敬”之思想,将他的全部哲学思想构筑成为体系。二程和朱熹、退溪的“主敬”思想,在理学发展中乃至研究人类“心”之活动中,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贡献和不可动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是二程与朱熹“敬”思想理论依据和基石。...
2024-04-04 理论教育
半个世纪来,他在复旦大学不求名利地执教,先后培养了36位博士,其中两位还是博士后。潘富恩的“联合国”学生金:在温州时,周梦江、胡珠生、胡雪冈等老先生向我介绍您,称赞您在复旦大学执教50多年,培养了一批博士和外国留学生。...
2024-04-04 理论教育
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梁涛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然而据新出土的简帛材料,以上理解乃是后人的一种曲解,并不符合慎独的原意。本文拟对朱熹的慎独思想作出分析,并探讨其在朱熹经学诠释中的特殊意义。这里的“独”与《五行》一样,都是在“舍体”的意义上使用的。所以更应在平时慎其独,诚其意。...
2024-04-04 理论教育
从朱子与阳明两家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解释学冯达文值尊敬的学术长辈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喜庆之际,后学谨以本文予以祝贺!我们仅以大家熟悉的《大学》和朱熹、王阳明两家对它的解释为例,讨论建立中国式的解释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对朱子、阳明之不同路向作出分疏之前,有必要申明的是,对《大学》本文的研究与朱、王两家疏解之同异剖析,老一辈学者唐君毅本来已经做得非常完备。...
2024-04-04 理论教育
李大钊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早宝贵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陈增辉1989年10月28日,江泽民在李大钊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李大钊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的最早宝贵贡献,作了言简意赅的说明。这样,李大钊就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2024-04-04 理论教育
亦师亦友卅余载——恭贺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陈增辉今年,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潘富恩同志八十华诞。潘富恩教授是我的老学长、大师兄,我们有着三十多年的交往。1956年,复旦大学筹建哲学系,并开始招生,潘富恩同志作为哲学系教师被派赴北京大学进修中国哲学史,并指定由张岱年教授指导。这些专题课使毕业于中文系的潘富恩同志眼界大开。58年初,下放沪郊,当了十八个月的“新农民”。...
2024-04-03 理论教育
儒家“中道”哲学的丰富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徐克谦儒家学说的基本哲学方法论或思维方法,可以概括为一种“中道”精神。对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伦理道德学说和社会政治学说而言,“中道”可以说就是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元伦理学”,“元政治学”。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中国文化仍将以体现“中道”精神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对人类做出重要贡献。以下具体从六个方面来阐发“中道”哲学的具体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24-04-03 理论教育
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1]洪修平在过去的一年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有关地宫文物的出土,备受人们关注,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引发了大报恩寺与长干寺、阿育王塔与佛舍利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一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得到了不断发展,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
2024-04-03 理论教育
问乐 ——儒道两家关于幸福的观念陈少明乐是人类重要而复杂的情绪类型,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主流哲学着力反思的精神现象。它包括提出一种对乐的心理现象的类型化描述,以及对先秦儒道两家对乐的不同取向的对比分析,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结语中,把问题置换为关于幸福的一般理解,以呈现这种古典思想经验的当代价值。身之乐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础,然而也是人类很多不幸的根源。...
2024-04-03 理论教育
总之,吕祖谦的宇宙本体论学说与道家老庄的宇宙论思想确乎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吕祖谦在吸收和兼容道家老庄特别是庄子的宇宙论思想的同时,又对之进行了改造。...
2024-04-04 理论教育
执教半世纪桃李遍五洲——记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段文明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前来中国参加庆祝活动的外国友好人士名单中,有一位叫季塔连科。季塔连科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留学期间,导师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复旦大学的潘富恩教授。完成学业后,尼古拉·司汤达先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神学院等学府,在学界颇有影响。现在,人们在复旦大学校园,依然可以像已往一样见到脚步匆匆的潘富恩教授。...
2024-04-04 理论教育
大同思想与理想社会——以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为中心细谷敬子引言沟口雄三认为,中国的社会革命是由“中国独自的历史”产生的,革命本身不是由于西方的冲击而出现,而是中国独自的传统构成“中国共和思想的核心”,即传统的大同思想。同时为了解明未来社会与大同思想如何关联,也需要对大同思想的内容予以讨论。对此思想上问题,本文将大同思想放入到讨论礼的《礼运篇》开始,这是思想的出发点。...
2024-04-04 理论教育
中庸、冲和、太和 ——论“致中和”的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程梅花“致中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建立在中和关系世界观的基础上。其中我们已证,“致中和”的思维方式是以中和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完美性为理论依据的。这个问题的论证是“致中和”的思维方式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中和,既是“致中和”的原初起点,又是“致中和”的终极目标。...
2024-04-03 理论教育
孔子的心性学说结构[1]杨泽波“是”与“应该”的矛盾是西方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一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第一个层面,是利欲问题,一般的作法是套用西方哲学的概念,称之为感性。因为总的来说,西方的感性和理性处于两分结构的两极,彼此对立,而孔子心性结构中的利欲与其他层面是一种价值递进的关系,并不构成绝对的对立。所谓仁性,亦即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因是从心性结构层面上讲,故以性字相连,合称仁性。...
2024-04-04 理论教育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李景林今人论宋明儒学,严判心学与理学。近年来,结合出土文献对先秦儒学的研究,学术界愈益注意到“情”的观念在先秦儒学心性思想中的核心地位。朱子思想成熟时期的心论,尤其凸显了“情”作为心之主体内容的意义,在体用、寂感统一的本体论视域中对先秦儒学的性情说作了新的理论建构。...
2024-04-04 理论教育
道德感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以牟宗三与海德格尔的争执为中心陈迎年一牟宗三有明确的判教意识。本文正是要借助牟宗三与海德格尔的对话,来揭示这一过程。先来看牟宗三对海德格尔的判教。[11]牟宗三虽然同样认定海德格尔的道家特质,不过,他对这一特质的评价却与一般论调迥异。这里可见出牟宗三中西判教与儒释道判教的相互含摄。...
2024-04-04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