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甫里就座落在这一图画之中。甫里不仅地杰,而且人灵。王氏家族是一个日趋没落的家族,他的祖上在明代原为"官宦之家",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使这个世家大族急剧地瓦解衰落。清兵南下之后,王家惨遭兵焚之祸,几乎阖门遇难,始祖王必宪时在垂髫之年,得免于难,避居昆山。③在成年之前对王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朱氏和父亲王昌桂。正是从这一诗集中,我们才得以知道不少王韬在青萝山馆的读书生活和思想状况。...
2024-08-06 百科知识
古镇甫里就座落在这一图画之中。甫里不仅地杰,而且人灵。王氏家族是一个日趋没落的家族,他的祖上在明代原为"官宦之家",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使这个世家大族急剧地瓦解衰落。清兵南下之后,王家惨遭兵焚之祸,几乎阖门遇难,始祖王必宪时在垂髫之年,得免于难,避居昆山。③在成年之前对王韬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朱氏和父亲王昌桂。正是从这一诗集中,我们才得以知道不少王韬在青萝山馆的读书生活和思想状况。...
2024-08-06 百科知识
王韬对西方侵略中国一事特别愤恨,信中以大量笔墨谴责了自葡萄牙占据澳门以来至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在中国的侵略罪行。但是,象古典爱国论者一样,王韬被仇恨的情绪挡住了视线,看不清西学东渐、中外通商与西方侵略的区别所在。(二)过分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反对大规模学习西学。...
2024-08-06 百科知识
王韬新型外交思想的产生与王韬"华夷观"的倒转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对华夷认识的转变,王韬提出了许多新的外交观念。王韬外交思想主要有下述四重新观念构成:(一)尚通。"通"是王韬思想成熟时期的基本哲学观,也是王韬认识、评判、谋划外交事务的原则之一。王韬在思考中触及这一近代外交原则,正表现了他外交思想的深度和先驱性。...
2024-08-06 百科知识
王韬最主要的笔记类著作有两部,一为《瀛壖杂志》,一为《瓮牖余谈》。两者均为王韬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断断续续写成的笔记之汇编。在《英人侯失勒》一文中,他对侯失勒的生平、著述、历史功绩等均有详细介绍。他说,侯失勒一生大小著作七十册,对天文学贡献卓著。而其为科学事业不畏艰难、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更是值得后人永远景仰。...
2024-08-06 理论教育
道观佛寺中常有这样的失意读书人;四是教读乡间,诗酒自娱。1847 年农历正月,王韬与举人杨隽之女、好友杨醒逋之妹杨保艾结婚。此次锦溪之行显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若不是生活的负担,他是不会愿意在忧愁之上再加上新婚后的离愁的。在锦溪,王韬的生徒只有二三个幼童。因其已萎后,想其方开时。1847 年秋天,王韬因妻子杨保艾已怀有身孕,且正在病中,家中无人照顾,急忽忽地辞却教职,由锦溪返回甫里。...
2024-08-06 百科知识
"兴利"是王韬经济改革思想中的中心议题。他多次在论著中和献议里鼓吹"兴利"意义。再者,中国全面兴利之后,民富国强,外来者即使有心掠夺也存有顾忌。"王韬"兴利"的"利"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王韬的"兴利"主张具有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视角。...
2024-08-06 百科知识
有鉴于此,他于1874 年2 月4 日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对他来说,办报虽然是一行新鲜职业,但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事情。②王韬对华人主持办报一点甚为重视,认为这是摆脱西人束缚、独立发表见解的前提。王韬的报纸是一例外,其显著特征,就是几乎全由王韬亲手写成的定期政论。"⑤确切他说,《循环日报》的政论刊登在第二版的"中外新闻"栏内,而且往往每期不止一篇。...
2024-08-06 百科知识
1862 年 10 月 5 日,王韬乘坐英国怡和洋行"鲁纳"号邮轮驶离黄浦江,南下香港。10 月11 日午后抵香港。六十年代的香港,在英人经营下,工商业已有一定程度的繁荣。王韬在《漫游随录》中对此曾有记载:香港本一荒岛,山下平地距海只寻丈。1843年,英华书院迁入香港,理雅各也一并随往①。太平天国干王洪仁在香港时也与该院院长理雅各关系甚密。在王韬未赴香港之前,理雅各的合作者有英国传教士湛约瀚(JchnChalm...
2024-08-06 理论教育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治的国家,有悠久的重视人或人才的传统。王韬秉承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人才的传统,终其一生,他几乎没问断过对人才重要性的呼喊。王韬的人才观与上述人才观明显不同,他强调人才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是以承认人才的多样化、专门化为前提的。强调专门人才是王韬人才观的一大特点,表明他的人才观与传统形态的提倡"君子不器"的人才观已发生相当大的背离。...
2024-08-06 理论教育
王韬竭力抨击八股取士制度不合人性和事理是为了废除它以及整个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而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全新教育体系。所以王韬建议还要走第三步,即在新的地基上建立全新的西方式近代学校。"②对新式小学教育的期待、奖劝和欢呼之情于言词中殷然可见。王韬主张设立新式武备院即现代陆军学校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2024-08-06 百科知识
浦滨一带,率皆西人舍字,楼阁峥嵘,漂渺云外,飞瓮画栋,碧槛珠帘。浩荡东南开互市,转输西北共征求。这里,王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仇恨、对国运的担忧,在强度上超过了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欣赏。这一点正是他拒绝麦都思邀请而毅然返回甫里乡村的主要原因。家庭生活的波折使王韬除"麦笔佣书于沪上"之外,别无选择。恰巧麦都思此时需要一个中文助手,遣使来书再次相邀,王韬遂于1849 年9 月接受邀请,来到上海墨海书馆。...
2024-08-06 理论教育
个人的不幸、国家的耻辱、东西文化认同的困惑,在他们的心灵上投下了沉重的阴影。这是一群离开传统堤岸跳人陌生海洋而又一时没有找到彼岸依归的"畸零人"。在这些"畸零人"中,王韬是不幸最多、忧愁最深的一位。其经历之惨,精神负担之重,几乎使上海时期的王韬"无复有生人之乐"。大略在1848 年前后,王韬的一位朋友因家庭限入困境被迫前往上海洋人处做事。...
2024-08-06 百科知识
鉴于这样的国际局势,王韬指出中国外交的基本策略应该是联日结英拒俄。②换言之,中国联日结英以制俄的限度应控制在保持各国疆界不变和固有世界均势不变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去有意触怒俄国,寻衅开战。王韬提出联日结英抗俄的策略主要得之于他对当时国际局势的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但也不能排除有他个人特殊的情感因素在内。而当时的英、美人士大多数都持有亲日反俄的外交观点。...
2024-08-06 理论教育
此西国所以恃商为国本欤。王韬进而对封建守旧派所谓"重本重义"的实质予以无情揭露和嘲讽。王韬指出,"重商"将给中国带来无穷益处。"民富"是国家繁荣兴旺的基础,"民之富藏于公,家之丰通于国",民与国相辅相济,一旦内外有事,便会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商"可直接为国家带来财富。...
2024-08-06 百科知识
科举是明清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政权的唯一通道,也是衡量读书人才能大小的唯一社会标准。父辈重振家业的希望,出人头地"凌踏堂奥"的抱负,都逼着王韬不得不沿着科举的道路向上攀爬。据王韬说,主试者见到他的文章后,击节叹赏,认为他虽然位在幼童之列,但"文颇不凡"①王韬对自己在科举道路上的第一次拼搏甚为满意。...
2024-08-06 百科知识
王韬此时母亲已故,没有后顾之忧,遂欣然接受邀请,于同年12 月15 日搭乘普鲁士轮船离开香港,前往欧洲。正是从这部游记中,我们才得以知道王韬旅行欧洲的情况以及他的思想变化。王韬此次海外之行的第一个踏足之地是新加坡。自明中叶至今,尽为欧洲列国所分踞,视为东来要道,蚕食鲸吞,几无寸土,而海外之屏藩撤矣。②法京巴黎,为欧洲一大都会。已之者,真下啻环行欧洲一周矣。...
2024-08-06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