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我的题目是德国哲学。所以我想还是讲些一般性的,讲讲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他是德国人,也是哲学家,叫他“德国哲学家”当然错不了,不过应当说,莱布尼茨属于欧洲而不是属于德国。这实在是德国文化史上一个奇特的年头。拿破仑本人和整个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古典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黑格尔奉歌德为德国的精神之父。...
2024-10-02 百科知识
今天,给我的题目是德国哲学。所以我想还是讲些一般性的,讲讲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他是德国人,也是哲学家,叫他“德国哲学家”当然错不了,不过应当说,莱布尼茨属于欧洲而不是属于德国。这实在是德国文化史上一个奇特的年头。拿破仑本人和整个法国大革命,对德国古典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黑格尔奉歌德为德国的精神之父。...
2024-10-02 百科知识
从物与事的区分看,事实总是一件事,不是一个物(第三节)。我们之所以需要事实,是因为我们要从发生过的事情里选取一些因素作为证据进行论证(第四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个事实,太阳每天在天上转一圈也是事实(第五节)。稍加考察就能看到:事实不与物同类,而与事、事情、事态等等同类。...
2024-10-01 百科知识
然而,这一努力被广泛理解为应将哲学问题视作语言问题,引使人们把哲学混淆于语言学和语义学。本文通过明确哲学的反身性质,划清哲学和语言学、语义学的界限。19 世纪20 世纪之交开始的语言转向带来的结果,最简要地可以表述为:所谓哲学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语义上行的要点是把关于事质差异的讨论转变为关于语词差异的讨论。...
2024-10-01 百科知识
*本文由周濂、陈岸瑛根据他们对我的一次采访整理成文,曾以"林中路:一个思想者的文化漫步"为题刊登在北大哲学系的内部刊物《学园》1997年7月号上。后应刘梦溪先生之请对该文中的一些论题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更名为"未来最好不要由我们决定",交由《中国文化》,迄未发表。...
2024-10-02 百科知识
§5.论证是为看法提供理据。自己没有看法和主张而与别人争论,俗话叫作抬杠,比较正式的形式是大学生辩论赛。然而,无论从“论证”这个词的词义来看,还是从人们实际进行论证的情况来看,都是有了看法、主张,然后来论证。“推理”倒是可以应用于事先尚无看法的情况;不过,推理虽与论证多有重合,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2024-10-01 百科知识
当然,更大的背景是,现代是一个高度反思的社会。这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区别。...
2024-10-02 百科知识
现在把这一类看法称作科学主义立场。把努力向善还原为某种腺体的分泌,把爱情理解为一些亚原子粒子的运动,会让敏感的心灵感到不舒服。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明显是错的。把问题轻描淡写一番无法让我们当真摆脱困境,甚至也可能使我们更容易陷入科学主义的罗网。在这个意义上,蝙蝠的看法,人的看法或意识,都只是些副现象。...
2024-10-02 百科知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快乐与至乐》,希望这个话题对大家来说,不会感到太过沉闷。且不说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强奸,有人虐杀动物甚至虐杀人类并以此为快乐,以此求乐。计算下来,如果不快乐超过了一时的快乐,还是会决定不要这种快乐。而快乐和痛苦与有德和无德无关。这个论证很简单,有德者有可能快乐,也有可能痛苦;缺德者有可能快乐,也有可能痛苦。他们认为快乐不仅不是人生的目标.而且认为追求快乐就是一种堕落。...
2024-10-02 百科知识
陈嘉映是个复杂的人。这复杂中有许多隐而未发,有许多欲言又止,有许多深思熟虑。让你觉得,即使知道了种种信息,他还是“无法还原的”。还有两个朋友在北大旁听他的课,都听了有一年以上。有意控制跟外界的交往。“毛主席派来的人”在内蒙突泉,割地已经是10月份了。这时传出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研究生每月有三十几元收入,出于不宜再寄生父母的考虑,陈嘉映参加了考试。...
2024-10-02 百科知识
李学勤先生是上古时期研究领域的专家,所谓上古时期研究,范围很广,其中有些,我全无了解,例如青铜器研究,有些,例如古文字,最多以猎奇的心态读一读。 李学勤博学卓识,其治学广涉甲骨、青铜器、战国文字、帛书、古史等多个领域,且能基于其广搏的知识,在很多领域提出新见。 我从李学勤受益最多的,是他依据近世考古发掘的新材料,对中国思想史的重新梳理。 李学勤写的多数是小篇幅的文章。...
2024-10-01 理论教育
主题为“中国·现代性”。今天两位老师要对谈的主题是“中国·现代性”。说起中国与现代性,与其说这是两个涵义已经相对明确的概念,倒不如说是这一百多年来所有说汉语的人无法逃脱的共同命运。全球性是现代性的结果,所以我们仍然在反思现代性。比如他分析到中国为什么没有现代性,尽管宋朝的技术准备已经与西方现代性的技术准备差不多,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技术准备没有推动现代出现?...
2024-10-02 百科知识
法庭是个多讲事实少讲感受的地方,法官要求证人只陈述事实,不做评判,不做推测。“人权斗士”和“煽动家”这类用语不是典型的事实说话方式。事实说话方式努力把评价与事实分离开来,从而得以把不同的描述转变为不同立场都能接受的陈述,以期不同立场之间能够有效地展开讨论。柳宗元的游记里有事实,但大体属于“美文”,与之相比,徐霞客的游记更偏于事实的说话方式。...
2024-10-01 百科知识
陈嘉映,1952年出生于上海,6岁到了北京,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到内蒙去插队,在1976年初的时候回到了北京。主持人:好,那我们这个话题呢就暂且进行到这里为止,有请陈嘉映先生为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演讲,《真理掌握我们》。...
2024-10-02 百科知识
《大学周刊》:你的新书《哲学 科学 常识》已出版。差别在于,胡塞尔把哲学视作科学,仍然认为哲学应该提供理论、提供实质性真理,我否定这些。胡塞尔回溯到生活世界,是要为现象学、哲学奠定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基础,而我不认为能够有胡塞尔意义上的普遍统一的哲学。《大学周刊》:作为哲学家,你研究科学,并对数学有很深的理解,请你谈谈数学和哲学的关系。...
2024-10-02 百科知识
注重语境或周边环境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共同的特点。与奥斯汀相比,维特根斯坦更明确地意识并坚持这一区别。上下文; 周边环境; 语义条件; 维特根斯坦; 奥斯汀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一般比较作为哲学家,奥斯汀可谓早慧,不过,他快到四十岁才形成自己特有的进路。奥斯汀与维特根斯坦也有很多不同。关于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一般比较,我就说这几句。...
2024-10-01 百科知识
高研院名家讲坛第十四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作了题为《常识与理论》的学术报告。陈教授运用很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事例,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常识”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讲座的题目是“常识与理论”,希望我讲的内容会对诸位有些启发,同时十分希望诸位能对这些内容提出批评指正。常识中的道理,顾名思义,是些明显的道理。...
2024-10-02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