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原型批评的理论,对精神家园及其所象征的理想归宿的追寻和向往根植于人类的恋母情结,由此生发的乡情、乡思、乡愁等元素构成游子或思乡者栖居灵魂的精神家园。乡土,是京派乌托邦得以构建的精神家园。废名的乡土叙事在京派小说中具有开创意义。...
2023-07-19 理论教育
依据原型批评的理论,对精神家园及其所象征的理想归宿的追寻和向往根植于人类的恋母情结,由此生发的乡情、乡思、乡愁等元素构成游子或思乡者栖居灵魂的精神家园。乡土,是京派乌托邦得以构建的精神家园。废名的乡土叙事在京派小说中具有开创意义。...
2023-07-19 理论教育
从文本的深层结构而言,李佩钟更是作为知识分子形象言说的载体,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孙犁对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表达诉求。而在重写的尾声中,李佩钟更成为孙犁在特殊年代倾泻知识分子个人话语言说冲动的载体,由此,这一人物形象也成了我们诠释孙犁缘何重写尾声的较好切入点。孙犁塑造李佩钟这一人物形象显然怀有明显的企图。...
2023-07-19 理论教育
晚清知识分子也逐渐打破原有的历史循环的时间观而转向线形时间观,他们对于未来的时间持乐观主义态度,在时间的线条上注入积极的价值与意义的期待,这使晚清乌托邦显示出与古典乌托邦截然不同的品格。...
2023-07-19 理论教育
农民革命形象的“重构”有赖于中国二三十年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
2023-07-19 理论教育
早期的乌托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范畴的文学。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乌托邦,如果我们过滤其中一些形式或细节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西乌托邦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世俗化。莫尔《乌托邦》的世俗特征更为明显。再者,《乌托邦》之所以能在1516年发表跟当时的欧洲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2023-07-19 理论教育
也正是在意义上,人们常用“边缘”概括那些秩序之外的、被主流意识忽视甚至被排斥的群体的文化特征。不论是从政治倾向还是文化价值取向,京派作家多是远离中心、处于“边缘”状态的现代知识分子。...
2023-07-19 理论教育
十年之后,另一场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革命徐徐拉开帷幕,那就是共产党人旨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左翼作家视“革命”为拯救中国、解放民众的唯一途径,他们以热烈、充沛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小说创作,以真诚、迫切的期望书写中国社会革命的新篇章。...
2023-07-19 理论教育
他认为,农民并不始终处于迷信、驯服的“原始状态”,在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的时候,农民将逐步证实自身具有的伟大力量。而毛泽东等革命理论家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发现”农民革命潜质的论断为左翼农民叙事的生成提供了思想资源。...
2023-07-19 理论教育
[75]乌托邦文学曾因想象的虚幻性和寓意的直接性而遭受文论家的忽略甚至贬斥。因此,当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文学后呈现出特有的叙事方式,它首先体现在叙述者展开想象的目的与指向的独异性。而当乌托邦文学借助想象表达某种反抗现实的真理时,它不仅展现某些原始的、被现实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而且为人类未来的自由和幸福提供历史的可能性。...
2023-07-19 理论教育
其次,恩格斯追溯并剖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来源以及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但是,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观,促成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的巨大转变。...
2023-07-19 理论教育
由于身处内忧外患的双重压迫以及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刻,“新中国”成为晚清乌托邦展开民族国家想象的“大叙述”形象。《新中国未来记》的诞生适逢其会地契合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热望,并由此引发了盛极一时的政治乌托邦叙事风潮。...
2023-07-19 理论教育
[88]库玛以此为据断定中国没有乌托邦文学自然失之客观。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和道家创始人老子均曾提出有关乌托邦的构想。[94]而东晋陶渊明吸纳孔子、老子的思想创作的《桃花源记》则是中国乌托邦文学叙事的经典之作。...
2023-07-19 理论教育
夏衍三幕名剧《上海屋檐下》作于1937年3月至6月间,同年11月由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印行。在《上海屋檐下》,夏衍实现了对《两个伊凡的吵架》的修正与超越。这些诸多有关“忧郁”的交集为我们重新解读《上海屋檐下》提供了可能性与合理性。...
2023-07-19 理论教育
这种为爱而革命的叙事模式在当时小说中风靡一时,以至于求爱不得成为女性走向革命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有关女性投身革命的浪漫想象仅仅只是拉开革命舞台的帷幕,那么,有关革命后女性的激情叙述则是革命乌托邦正式开演的进行。...
2023-07-19 理论教育
第三章现代语境中的乡土乌托邦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现代性标志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与晚清时期政治乌托邦站在时代的前列,渴望进步、变革、展望未来的“向前看”的表现形式不同,现代时期的乡土乌托邦凝眸于过去或远古时代的“黄金时代”而呈现为“向后看”的反现代性态势。...
2023-07-19 理论教育
随着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到来,中国文学叙事也逐渐出现反乌托邦小说,这主要体现在90年代后崛起的先锋小说中。受活庄,是受活人以及现代人不得不回的“乌托邦”。...
2023-07-19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