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生态伦理学,又称为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怎样来定位生态伦理学、怎样看待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也有争论。......
2023-10-31
一、民主机制运行的基督教伦理支撑
民主制度建立起来后,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里,法制如何得到有效执行呢?虽然美国是一个法制完备且讲求法治的国家,但其法律仍然有空可钻,因为法律的执行终究要人来遵守,如果民众没有遵守法律的习惯和自觉,再完备的法律也总是有漏洞可钻,惩罚的手段再严厉,也还是防不胜防。比如,林达就讲过,不少华人餐馆老板常常违法雇请没有正规手续的非法人员打工,从而压低工资,而美国本地餐馆老板则很少这样做。[1]孔子也认为严厉的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遏止犯罪的作用,而应该加强国民道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美国人投一枚硬币,只拿一份而不拿两份报纸呢?
(一)基督教的诚信伦理是法制运行的基础
从美国历史起源可以知道,早期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的清教徒是以《圣经》和基于在上帝面前订立的契约为依据制定法律和建立共同体的。因此,《圣经》和共同体契约对共同体成员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共同体成员遵守法律是以宗教诚信为基础的。
诚信包括忠诚和守信,它奠定了基督教伦理的基础。《圣经》中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的订立都是以宗教诚信为基础的。《旧约》通过神与以色列人的祖先双方约定的方式承诺彼此忠诚,因以色列人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以色列人受到惩罚,而且这个约定也被废弃;《新约》是神与全人类的约定,借着这个约定,诚信的盟约道德扩大到全世界的范围,不守约者要受到将来的审判。以神与人之间的诚信为基础,基督教进一步将这种诚信道德扩大到人与人之间。“摩西十诫”集中体现了这种诚信观,前四条强调人对神的忠诚,不可崇拜偶像;后六条强调人对家庭和对社会的忠诚,如孝敬父母、夫妻忠贞、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心、不可作伪证等。这种以神人约定为基础的诚信伦理,全面地规范着基督徒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行为,使个人在追求自由、平等时,有着强烈的由神律转化为自律的约束,不至于因为盲目追求个人自由而置社会伦理于不顾。
基督教培养个人诚信观从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诚信开始。社会是由家庭这个细胞组成的,家庭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诚信是家庭稳定的关键。基督教非常重视婚姻关系,将婚姻关系比喻为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强调夫妻之间要以诚信为基础,彼此忠贞和爱护。“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做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3]
因此,基督教反对婚姻不忠。《旧约圣经》的摩西十诫中明确规定:“不可奸淫。”[4]并在《撒母耳记下》中记载了大卫犯奸淫罪所受到的惩罚;在《新约》里更将犯奸淫与“干犯”主的身体联系起来而抵制,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唯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5]
同时,基督教也反对离婚。《新约·马太福音》里记载:有法利赛人来试探耶稣说:“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耶稣回答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6]使徒保罗也讲:“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因此,夫妻不可彼此亏负。”[7]
对婚姻不忠和对离婚的反对,既有利于家庭健康稳定,也有利于忠贞、诚实、守约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家庭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基础,因为结婚如同立约,轻易背叛和离弃等于毁约和失信。托克维尔就认为正是宗教伦理影响了美国的妇女,进而稳定了家庭秩序,然后,美国人将这种对家庭秩序的爱好带到了社会,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8]
林达和于歌都认为,虽然人们从一些宣传渠道对美国的婚姻自由和性自由留有深刻印象,但这种宣传有些被商业意识放大了,现实中的美国人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行为放任。[9]这与笔者的观察基本一致。记得在美国培训期间,有一位学员跟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不觉得夫妻生活几年就很腻了吗?你们美国人怎么看待离婚的?”没想到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与丈夫结婚多年,至今天天处于热恋之中。我丈夫洗衣、做饭,什么都干,他是家里的长子,他妈妈把他教育得很好……”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随便。这也让笔者想起十几年前我们班上的一位美国外教,小伙子当时二十来岁,托笔者的同学帮他选新年贺卡,送给他的一位朋友。他嘱咐笔者的同学,不要选祝福话语十分暧昧的,因为这只是一位普通的好朋友,而非女朋友,免得引起误会。我们当时觉得很奇怪:美国人怎么也学起中国人的谨慎了?真正到了美国,发现其实美国人比我们更谨慎。笔者参观了美国十几所著名高校,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学习了半年,发现美国校园里情侣公开亲热的镜头比我们中国大学校园里少多了。难怪托克维尔也讲:“美国的确是世界上最尊重婚姻关系的国家,美国人对夫妻的幸福也持有高尚和正确的看法。”[10]
家庭和社会诚信的建立是法制运行的基础。虽然美国法律仍然有空可钻,但美国多数人并没有去钻法律空子的深层原因,还是由诚信伦理培育的守法观念在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商业信用工具十分普及,信用卡、支票等使用十分普遍,网上购物频繁,但少有欺诈行为,以及大小商店都实行一定期限的无条件退货原则,但投机取巧和利用漏洞的钻营行为并不多见的原因,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美国人投入一枚硬币,但一般不会拿两份报纸了。上述以诚信观为基础的守法意识对美国民主机制的运行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二)基督教的服从观念遏制了社会叛逆行为
美国人的平等观念也来自基督新教教义,因而其平等意识同样要受基督教伦理约束。美国人之所以认为人人平等,是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造的。著名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11]从“created”(被造)可以看出,美国人之所以认为人人平等是因为“被造”得平等。同时,人人平等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权威。人作为受造之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上帝作为万有之上的造物主,其原则和权威是绝对性的。服从作为一种道德旨意,本身就体现在神与人的约定中,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人类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凸显上帝的道德意图。而人对上帝的服从就体现在人对上帝道德律令的服从,即,对记录在《圣经》上的宗教伦理服从。比如,神造人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权利,但神造天地万物都是有序的、和谐的,因此,每个人的被造都是按着各人的用途和使命安排的。个人没有人格的高低,但有角色的区别,每个人应当服从自己的角色安排,遵守神的使命,这就是最大的道德。“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12]所以服从观念是基督徒的一个重要认知。
基督教从人服从神出发,引申出对一般意义的权威的服从,如在家庭里,妻子要服从丈夫,子女要服从父母;在社会里,下级要服从上级,仆人要服从主人等。并认为,个人在角色上的服从就是对上帝的服从。
《圣经》多处讲到妇女头上应有服从权柄的记号,说“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13]因为“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这并不是为男尊女卑的男权主义提供合法依据,因为经上同时记载:“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神。”[14]也就是说,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家庭里也是有次序和分工的,妻子服从丈夫是次序的表现,并不意味着丈夫可以统治妻子。妻子顺服丈夫,丈夫爱护妻子,但妻子和丈夫都要服从上帝,遵守上帝的道德律令,只有上帝才是终极权威。
同时,《圣经》上强调仆人对主人服从的讲述与妻子顺服丈夫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但同时也告诫主人:“你们做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并不偏待人。”[15]并且教育基督徒要服从世界上的“权柄”,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所以,“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16]
同样,对儿女与父母关系的规范也带有类似的原则。《圣经》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服从,“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17]但同时也告诫父母:“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管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18]
可见,基督教在宣扬平等的同时,也在灌输服从理念,并认为这种服从是遵守上帝旨意的表现。这种服从观念的宣传对社会冲突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妻子对丈夫的服从,使妇女谨守贤妻良母的角色,认同为家庭而牺牲个人事业为美德,从而有效地担当起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的重任,使丈夫全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减少家庭矛盾。这正如笔者在美国教会里所观察到的一致,教会里信徒姐妹聚会时,多是相互交流如何做贤妻良母,如何用好的言语、行为服务家人,如何烹调、插花、穿着、打扮、布置,让家人有美的享受,在家庭与事业冲突时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等。儿女对父母的服从使尊老爱幼的美德易于形成,所以今天的美国社会里并非如传闻中的,儿女独立后对老迈父母不闻不问,视老年人如包袱和垃圾,实际上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只不过整个社会鼓励孩子独立,较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而已。美国公共汽车上前面几排位子一般都是留给老年人或残疾人的,通常年轻人不会去坐,偶尔坐了也会主动让位。电影《撞车》(Crash)里描写的那个白人警察虽然曾经对一黑人家庭造成伤害,但他在家里对其年老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迈父亲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这方面,即便是以讲“孝”为道德传统的很多中国人都自愧不如。此外,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减少了社会对抗,个人对国家政权的服从遏制了极端的社会反叛行为,促进了社会稳定,维护了社会秩序。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服从意识和平等观念同样根植于基督教,二者并行不悖,共同构成社会的基本价值,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三)基督教的博爱伦理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
博爱伦理是基督教伦理的主旋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19](www.chuimin.cn)
基督教宣扬的博爱包括人与神的爱和人与人的爱,认为人之爱源自于神之爱,而且认为人于人的爱不仅限于血缘、亲缘以及朋友、同志之间,更体现在普世之间,其高端是爱仇敌。“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们祷告。”[20]
神对人的爱表现在,人虽然犯了罪,破坏了人与神的关系,但神仍设法为人创造条件以实现人神和好。《圣经》上讲:“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21]耶稣被钉十字架,代罪受死,替世人赎罪,就是神之爱的极端表现。神之爱体现在宽容和救恩上,因为个人获救不是靠个人的努力或善行得来的,而完全是是出自神的恩典,个人只要相信耶稣基督就可以称义。因而神之爱是白白地得来的,当然也可以白白地舍给他人。所以基督教劝勉基督徒用基督爱教会的方式去爱世人,不仅爱父母、爱儿女、爱妻子(丈夫)、爱弟兄,还要爱仇敌。基督教视爱为最妙的道、最重要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22]这一总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爱上帝,二是爱人如己。如何表达对上帝的爱?《圣经》上说:“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23]因此爱神的表现之一就是爱具体的看得见的人。因此,爱成为基督教教会活动的主旋律,成人主日学宣讲夫妻如何互爱一生,牧师讲道宣讲如何爱人如己,基督徒平时互相见面、问候、相处也充满友爱,气氛融洽。这种爱的宣扬、传播确实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
与大凡到过美国的人交谈,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刚刚到达这个陌生的国度,一筹莫展时,总有附近教会的人对你深出热情的援助之手。我们刚去时也是这样,教会有人帮我们租房,经常开车带我们买菜、购物、参加教会活动等,而且每周如此。笔者开始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一种戒备心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何况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里,“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识是很浓的,我们受到这么多帮助,在这异国他乡的,拿什么报答别人呀?后来时间久了,听牧师讲道,才知道基督教教育他的信徒们要将从耶稣基督那里“白白得来”的爱,也要“白白地舍去”给他人。而爱的氛围是能够感染的,从别人那里白白得到关爱,也会再白白传递给他人;别人宽容你,你也宽容别人。因此,这种爱的氛围使社会关系变得融洽,易于化解矛盾。
基督教博爱伦理中尤其是爱仇敌这一条对社会矛盾的化解具有重要作用。“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们祷告。”[24]基督教的这种爱仇敌的思想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博爱思想的突出表现,是更高层次的爱。耶稣被钉十字架,忍受无尽痛苦之时,仍然请求上帝包容罪人,“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25]他的宽容精神为基督徒树立了行为的榜样。马丁·路德·金在领导黑人民权运动时征对南方的“三K党”说:“我们将用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26]这段话中体现的“爱仇敌”的思想就是十字架精神的现实写照。而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正是通过这种非暴力抗争,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共鸣,促进了社会宽容和种族平等。
虽然现实中“爱仇敌”是非常困难的,但教会确实在向它的信徒宣讲这条诫命,因而也不能抹杀这条诫命所起的实际作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各种种族,各种文化相聚一处,却总体来讲,社会处于相对有序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美国人乐于慈善事业及拥有众多的甘愿为各行业义务服务的志愿者(Volunteer)现象。不是说当今美国社会没有矛盾,而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博爱的宣扬,矛盾将更突出。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基督教宣扬的“博爱”伦理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稀释剂。
(四)基督教伦理传播的有效途径——教会活动
如果一种宗教思想仅停留在其教义上,而没有有效传播开来,是无法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道德和规范的。基督教伦理思想是怎么传播的呢?
自从基督教诞生以来,早期使徒就是通过创立教会的方式传播的,无论基督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少分化,但以教会进行传播的组织方式始终没有变。教会的活动包括定期的礼拜和各种形式的聚会,如姐妹会、弟兄会、长老会、查经会等。无论何种形式的活动,几乎都包括敬拜赞美、查经、证道、见证分享和忏悔祷告等几个部分。信徒的心在赞美上帝的圣歌声中谦卑下来,然后通过传教士的讲道,信徒对照《圣经》进行自身反省,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相互交流对《圣经》的理解、信徒通过阅读《圣经》与上帝进行直接交流等方式,达到灵魂的净化。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系统,这个系统培育着信徒的家庭和社会角色观念,服从和敬业精神,关爱、诚信、守法等原则,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面以笔者参加的一次姐妹聚会为例来考察基督教宣扬的妇德在这里是怎么传播的。
这次姐妹聚会是该教会姐妹会的一个普通例会,地点就在教会办公室(有时设在某一教徒家里),时间是周四上午10:00到午餐毕。这个时间安排是考虑了各位母亲早晨需要送孩子上学并方便她们下午有充裕的时间接孩子回家,并与周末其他教会活动错开。这次聚会的主题是该季节聚会主题“全然美丽”系列活动的一个部分,即如何做一个蒙主耶稣喜悦的“全然美丽”的新妇,其实也就是如何做一个美丽、幸福快乐的贤妻良母和基督徒。活动安排:10:00—10:15,赞美敬拜;10:15—10:30,生活分享;10:30—12:00,小组查经、讨论、分享;12:00,午餐。一般来讲,每次聚会,由谁带领敬拜赞美,谁做生活见证分享,谁做午餐,谁带领查经讨论等,都事先做了统一安排,原则上由各人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报名,然后统筹安排,所以活动进行得条理有序。
本次活动的带领人是Stacy。唱完圣歌,敬拜赞美完毕后由Sandy作“见证分享”。她刚好与丈夫一起去洛杉矶参加过一次夫妻营活动回来,谈到自己对学习如何“享受婚姻”而不是“忍受婚姻”的体会,其中主要的奥妙就是明白了上帝造男造女的目标乃是要使其合而为一,体现神的爱和荣耀,所以处理夫妻矛盾不要只顾讲理,而更要讲爱等等。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分享。我们小组的带领人是Jina。每人一份阅读讨论提纲,包括三个部分:a、查经要求(每天早晨读一篇箴言);b、美丽方法推荐;c、阅读指引。在b部分即如何成为美丽的十条方法中,大家经过讨论,各人谈体会,但一致认同“家庭第一”这一条。c部分的阅读指引中写道:“阅读《提多书》第二章第4节,然后列出那些对一位已婚妇女最重要的关系,在你发展其他具创意的计划前,你可以怎样照顾这些人?”
《提多书》第二章第4节写道:“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其前面一句是“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为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也就是说老年妇人要做出表率,从而指教少年妇人以家庭为重。
Jina谈到自己面临这种困境时的选择经历。原来Jina现在是一个单身母亲,她的丈夫几年前去世。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她谈到她刚生孩子那一阵子是多么不习惯待在家里,她说她干家务很不能干,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反而在公司里干得游刃有余,她丈夫支持了她。可是,丈夫突然去世,她成了一家之主。她除了承受失夫之痛外,还要面临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发现,孩子已到了青春期,如果自己一天到晚忙于工作,不教育孩子,这两个孩子有可能会被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所引导,所以决定减少每周工作时间直至全部辞去工作。
Jina的故事就是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姐妹们,一个已婚的妇女应以家庭为重,当个人爱好或个人发展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应放弃个人计划,服从家庭,这是神的召唤。当一种行为背后带有宗教戒律时,其感觉无论是约束还是荣耀,对一个基督徒来讲,其选择服从神的召唤是第一位的。
笔者注意到:失去丈夫又辞掉心爱工作的Jina,其眼神中并不是痛苦和失落,而是十分安详和宁静。
分享讨论完毕,大家低头祷告:“亲爱的天父,感谢您赐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聆听您的教诲,您让我(们)明白怎样才是一个为您所喜悦的才德的妇人,您让我们明白我(们)今生今世第一选择是什么,谢谢您赐给我(们)一颗顺服的心,谢谢您赐给我(们)幸福的家庭,求您继续带领我(们)。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门!”
祷告完毕,大家一起享用午餐。
上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妇女如何以家庭为重,做好贤妻良母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从圣歌和经文的选择到见证分享的话题、阅读提纲的导向,及最后小组讨论中带领人对相关话题的发言内容都确定在这条主线上;其形式既有专题讲解,又有阅读讨论;唱圣歌的过程是使信徒的心虔诚下来,以专注于学习内容的过程,而最后的祷告无疑是信徒向上帝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共享午餐既是方便大家生活,更是领受上帝的恩赐、感受上帝之爱的一种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是相当有感染力的。
以上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例会,几乎所有的基督教伦理道德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正是通过这种日常教会活动形式,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在信徒中传播生根,培养了信徒的诚信、服从、忍耐、宽容意识。这对于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弥合分歧、促进信任和理解以及守法守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关论美国政治一体化的宗教文化基础的文章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生态伦理学,又称为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怎样来定位生态伦理学、怎样看待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也有争论。......
2023-10-31
职业伦理规制引发了一些特殊的问题,“什么是伦理”与“什么应该包括在伦理规制中”,这两个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伦理规制得不到执行,它将成为一个笑柄。更好的伦理规制可能针对的是能够确定的事情,例如,律师是否对委托人说不恰当的话。因此,伦理行为的某些方面可能无法在规制守则中得到体现,因为它们永远不会得到执行。......
2023-08-04
因此,美国确立政教分离的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使世俗政权摆脱宗教的纠缠,更是出于促进宗教本身的发展以及保护公民宗教自由权利免受政府侵蚀而考虑。美国宪法确立政教分离的原则,保障宗教正常发展,维护公民信仰自由的意图由此可见一斑。......
2024-10-23
⑥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应当首选结扎措施;计划外怀孕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是指利用医疗手段终止12周以内妊娠的一种生育控制术,可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
2024-01-08
为潘富恩教授仁者寿张立文在私利遮蔽了天理的地方,在物欲污染了良心的环境,在贿赂吞噬了公正的场所,在欺骗窒息了诚信的境遇,在沙漠深处哪有灯塔,在荒野之中哪有蜃楼!在时代的旋律里,潘富恩教授内里乾坤,外表儒雅。有上海铁路局工人、干部徐庆春者,曾师事潘富恩教授。潘富恩教授一生简朴、诚实。潘富恩教授这些可贵的精神,是我亲身体认的。在潘富恩教授八十大寿之际,衷心虔诚为厚者福,为仁者寿。......
2024-04-03
修道院是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信教团体。修道院中除了建有供修士们使用的教堂外,还会建有宿舍、食堂以及图书室等。后来为了获得必要的资助,有些修道院开始修建在城里,有的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大量钱财地产。中世纪以后,许多修道院特别是西欧的修道院积极投身于对外部世界的传教事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023-09-21
(二)根本价值目标一致医学科研以科技文明的形式服务并造福于人类;而医学伦理学则以道德文明的形式服务、造福于人类。由于两者在根本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使医学科研和医学伦理学能够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均衡发展、共同进步。......
2024-01-08
职务外活动,关系到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外在形象。避免公众对检察官公正执法和清正廉洁执法产生合理怀疑,避免对履行职责产生负面作用,避免对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41]此外,根据《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第44条之规定,检察官应该遵守外事礼仪,遵守国际惯例,尊重国格人格和风俗习惯,平等交往,热情大方,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形象。......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