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学与地方学(代序)奇·朝鲁奇·朝鲁同志近照一、关于鄂尔多斯学许多人知道鄂尔多斯这个名字,是从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央电视台频繁出现的一句广告词“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再往前就是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了。15世纪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驻河套地区,逐渐称这一地区为“鄂尔多斯”。经过2年的实践,于2004年9月16日举办了“鄂尔多斯学学术研讨会”。......
2024-09-06
关于收藏整理“独贵龙”[1]”与反洋教口述资料的说明[2]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是1979年在成立于50年代的内蒙古蒙古历史、语言、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院图书馆也是在这三个研究所资料室的基础上扩建的,收藏较多的蒙古历史和地方史类图书资料。当时尚未迁至新院址,馆内许多图书和资料等待清理。我在这个馆内多次反复地搜寻有关鄂尔多斯的历史资料。在书库角落里堆放的一堆布满灰尘、打算要处理的废弃资料中,我翻拣出了一些有关伊克昭盟的零散的文字资料,并将其收藏,其中就包括本书整理出的这批访问记录材料。
“独贵龙”的签名
本书所整理的这批资料主要有:一份手写钢板油印的“独贵龙”运动资料,署名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1960.9”,内收若干个人访问的口述记录,纸张黑黄粗糙,字迹尚可辨认,其中夹杂一些当时流行过的不规范简化字;若干份手写的访问记录材料,出自多人之手,不同字体,不同纸质,都是困难时期使用的粗糙发黑的劣质纸,其中一份是用标有“内蒙古师范学院科学研究科稿纸”写的。这些手写的访问记录材料,有的书写潦草,笔画随意性大,有的涂抹修改多处,蒙古人名地名的译写也不大规范,前后有不一致处,还有一些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给辨认带来了困难。以上这些个人口述的访问记录材料,有的对口述人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有的只是写上口述人的名字。从记录的内容看,被访问者大体是三类人:亲身经历和参与者,知情者,了解情况的领导者,当时他们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此这些访问带有抢救性质。访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独贵龙”运动和反洋教运动。在鄂尔多斯近现代历史上,这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两大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乌审旗和鄂托克旗,被访问者也大都是这两个旗的人。一部分访问材料最后标明的时间是在1959~1960年,也就是说,当时所访问的历史,大约距访问的时间是30年~50年。还有一份手写的材料,题目为王爱召历史沿革材料(初稿)”,落款署名为“达拉特旗搜集编写历史资料小组,1960年8月1日”。在该文开头的说明中提到,这是当时依据“相传的记载和向私人访问而写成的”一份材料,和上述个人口述的访问材料出于同一个时期,有可能也是属于同一批部署的调查任务内所完成的,即也是一种田野访问的调查材料。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广场雕塑
上述这些调查所形成的文字材料,除个别为油印件外,其余皆为手写材料,大多都有改动,除关于王爱召历史沿革材料外,似乎都不是抄件,而是原件。在我收藏保存的20多年中,也未见此材料或相似的调查材料面世。
从史学史的角度讲,口述史本是历史学的源头,即使有了文字记载的信史后,也不排斥传说、口述的史料。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引起史学研究者的关注、重视。鄂尔多斯学作为一门地方学的兴起,发掘、收集各类资料包括口述历史资料自然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这些收集和保存了20多年实际上是四五十年前形成的文字记载资料,又加以重新审视,发现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所提供的史实,今天看来依然是有价值的,除了补充史料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叙说中感受一种历史氛围,于是就有了挑选、整理的想法,并把它出版公布出去,作为一种史料资源而使社会共享,不至于埋没以致悄悄地消失。(www.chuimin.cn)
辨认整理这些资料是本着尊重原材料、维持原貌的原则,在原意清楚而语句明显不连贯的地方,加上连接的字或词。改正明显的错别字,纠正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确难辨认的个别字,只好用“()”注明。同一蒙古人名、地名,在不同的材料中有不同的译法,除个别翻译用字不当或不雅而加以调整外,基本保留了原文。对被访问者的介绍和访问者的署名,均是按原访问材料的内容保留。大部分调查访问材料没有标题,是编者依据内容加上去的。
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访问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本书附录了我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两篇文章:《近代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鄂尔多斯地区各民族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从《伊克昭盟志》中节录了对几个有关历史人物的介绍材料。
2005年3月于宁夏大学
【注释】
[1]聚居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人民,在太平天国革命反清斗争的同时,发动了“独贵龙”运动,以反对王公贵族的苛捐杂税和劳役压迫。“独贵龙”运动是近代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种形式,其名称源于蒙古语“多归拉”,即圆圈。参加“独贵龙”的成员到约定的地点集会,大家席地而坐呈圈形,共同讨论问题,通过决议后,参加会议的人签名也呈圆圈形,以不暴露领导者。“独贵龙”有严格的纪律。“独贵龙”运动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时期。
[2]为《口述历史鄂尔多斯“独贵龙”与反洋教》一书写的前言。《口述历史鄂尔多斯“独贵龙”与反洋教》,陈育宁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有关我与鄂尔多斯学的文章
鄂尔多斯学与地方学(代序)奇·朝鲁奇·朝鲁同志近照一、关于鄂尔多斯学许多人知道鄂尔多斯这个名字,是从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央电视台频繁出现的一句广告词“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再往前就是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了。15世纪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驻河套地区,逐渐称这一地区为“鄂尔多斯”。经过2年的实践,于2004年9月16日举办了“鄂尔多斯学学术研讨会”。......
2024-09-06
附:漫话鄂尔多斯婚礼[1]热喜曹纳木宝锁宇宁婚礼是人们庆贺一对新人新生活开始时所举行的隆重仪式。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受到了人们的传颂,驰名于世。让我们从一些熟悉鄂尔多斯风土人情的同志们的介绍中,来领略一番在鄂尔多斯西部地区当年举行婚礼的情形吧。冬天,是鄂尔多斯草原上举行婚礼的好时机。......
2024-09-06
鄂尔多斯的哲思与乡情[1]——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育宁教授杜水龙陈育宁,1945年1月出生,可以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同龄人。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鄂托克旗的老朋友相见鄂尔多斯学要继续研究下去陈育宁教授对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鄂尔多斯怀有深厚的感情。......
2024-09-06
鄂尔多斯的挚友[1]奇·朝鲁与奇·朝鲁(右)同志参观准格尔召育宁同志对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怀有深厚的感情。创立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这件事,仰赖市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承蒙社会各界鼎力相助,进展顺利,即将告成。有志于鄂尔多斯学的挚友同仁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教益和鼓舞。这本史论集是他多年潜心探究鄂尔多斯辉煌精神矿藏的丰硕成果。......
2024-09-06
看到了他的丰富与柔情[1]——读《永远的牵挂》尚贵荣一今年4月份,我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他说,不久前,回了一趟鄂尔多斯,陪同日本学者参观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方面陪同他们前往的是市政府副秘书长、外事办公室主任乔明。其间,乔明将其新出版的诗歌散文集《岁月如歌》送给了他。《草原》杂志主编尚贵荣二和先生通话后,我的心情长时间难以平静。后来,先生将他的散文《额济纳访古》寄给了我。......
2024-09-06
成吉思汗文化是在继承、超越蒙古传统游牧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封建文化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形成的。而成吉思汗文化却是成吉思汗及在他影响下形成的哲学、政治、军事、法制、宗教、文化、礼俗思想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品。北方文化以蒙古高原游牧文化为主要特征,而成吉思汗文化是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继承了萨满教“天”的主神思想,并发展强化为“长生天”的宗教思想和“天力论”的哲学思想。......
2024-09-06
为草原奉献穆向阳[1]穆向阳阳春三月,草长花开。与老朋友奇·朝鲁(中)、穆向阳(右)在一起育宁同志不愧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他治学严谨,厚积而薄发,扎扎实实做学问。2002年4月12日于鄂尔多斯[1]这是穆向阳同志为《鄂尔多斯史论集》写的序。穆向阳同志是原伊克昭盟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早年毕业于安徽商学院,我们几乎是同时被分配到鄂托克旗工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为草原作出了贡献。......
2024-09-06
关于《鄂尔多斯学概论》编写提纲(第三稿)的初步意见[1]这几天研读了提纲第三稿,总的感觉是,观点鲜明,框架和结构比较清楚,内容也越来越充实。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歌手七、关于第六章1.从目前提纲看,内容全面,虚实结合,四节的概括基本到位。[1]2008年5月3日致奇·朝鲁会长及《鄂尔多斯学概论》各位作者的信。......
2024-0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