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思潮笼罩下展开的。明官方编纂了一部大书《永乐大典》,这部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杨慎与王守仁同时,但在古典文献的研究上,注重小学与考据,批判心学的空疏,在当时产生积极的影响。涉及古典文献学内容有名物制度、古籍注释、文字音义、目录版本、地方文献等。其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少室山房笔丛》一书中。......
2023-07-25
原生态的鄂尔多斯学[1]
鄂尔多斯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是蒙古传统文化的标本
鄂尔多斯大汗行宫旅游区
鄂尔多斯部落在形成之初就是蒙古各个部落中的核心,是成吉思汗的嫡系,是最具蒙古传统特征的一个群体。他们在15世纪中叶进入河套地区以后,把这些传统也带进了河套地区,包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传统,也在这个地区延续。鄂尔多斯地区的自然特征又造就了一个保护和传承蒙古传统文化的环境,这里三面环河,一面有明长城阻隔,天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鄂尔多斯部进入河套地区以后的500多年时间里,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较为封闭的和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中。在蒙古各部落中,只有鄂尔多斯部落较完整地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区。这个部落没有被打散,没有被别的部落所融合,别的部落也没有进来,最终成为蒙古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强烈冲击的最后的绿洲。尽管在这几百年中,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有一些汉族进来了,进行了农业开发,发展手工业,但这些零星进来的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汉族是带有谋生和移民性质的,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鄂尔多斯。而清代实行的盟旗制度,又从行政上强化了原来鄂尔多斯的部族组织形式,实际上创造了一个能够继续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昔日草原风光
20世纪,比利时人阿莫斯太(汉名田清波)曾在鄂尔多斯南部生活了20年。虽然他是一名传教士,但是他以学者的敏锐眼光发现,鄂尔多斯这个地方是保留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诸如语言、民间文学、民歌、谚语以及有着深深历史印迹的众多地名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强烈的蒙古特色。田清波还惊异地发现,鄂尔多斯地区还保留了明末清初鄂尔多斯蒙古学者研究本民族历史的各种文献抄本。田清波获得这些珍贵资料后,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之后他用了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形成了鄂尔多斯学最初的许多重要成果,在国际蒙古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独具特色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构成了鄂尔多斯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鄂尔多斯保留了蒙古族最完整、最丰富、最有特征的祭祀文化
从历史上来讲,蒙古族是一个崇尚祭祀的民族。它受到原始萨满教及其他文化观念的影响,长久以来,形成了对天、地、山、树等自然界事物的崇拜,对祖先、对长辈、对亲人的崇拜,对战功和英雄的崇拜等,这种崇拜的观念集中表现在长期形成的神圣的祭祀活动中,祭祀活动成为有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除了这些蒙古族普遍存在的祭祀内容外,鄂尔多斯还保留着独有的、最具个性特征的祭祀文化。
对成吉思汗的祭祀自从15世纪中叶,鄂尔多斯部将八白室迁入河套之后,就把对成吉思汗的祭祀仪式带到了鄂尔多斯地区,而且严格地保护了下来,历经几百年,不断不衰,愈加丰富,愈加完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祭祀仪式。这种独有的祭祀仪式,最集中地反映了历史形成过程中的蒙古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已成为整个鄂尔多斯蒙古的一个最盛大的节日。特别是春祭活动,规模宏大,仪式繁杂。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蒙古族一种寄托、希望和祈求的心理,最具民族个性。对于鄂尔多斯所独有的成吉思汗陵祭祀的研究,早已成为研究鄂尔多斯的一个传统课题,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普遍存在的“苏勒德”祭祀在鄂尔多斯地区,几乎在每个蒙古族牧民家门前都可以见到“苏勒德”祭台,牧民们虔诚地进行着对“苏勒德”的祭祀,这是鄂尔多斯独有的民族文化现象。这个从古代就保留下来的祭祀仪式,已经深入到每个牧民家庭。这种祭祀仪式尽管有从萨满教到藏传佛教的浓重特色,但它反映了长久以来草原游牧生活所形成的对英雄战功的崇拜以及价值取向和信仰追求。这种习俗与鄂尔多斯蒙古民族血脉相连,故而经久不衰,保留至今。这是一种内在的自发需求,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构成了鄂尔多斯学一个独特的重要内容。
鄂尔多斯有着研究和传承地区文化的深厚传统(www.chuimin.cn)
成吉思汗陵供祭祀的敖包
尽管鄂尔多斯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可是它又处于蒙汉藏三种文化汇合之处,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又因为鄂尔多斯部落在蒙古社会具有较高的地位,因而很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研究。明清之际,蒙古民族文化经历了一个繁荣时期,历史学的发展尤为明显,几部著名的蒙古编年史如《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黄金史纲》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而且都出自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中一批具有阅读蒙古、藏文典籍能力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不仅致力于宗教文化的传播和研究,而且也为编纂历史著作创造了条件。更主要的是,以《蒙古源流》的作者萨冈彻辰为代表的蒙古族知识分子,通过追述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来表达怀恋往昔的心情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愿望。到了20世纪初,田清波的发现和研究使鄂尔多斯研究有了新的重要进展,而国内又开展了一场关于成吉思汗葬在何处的学术大讨论,一些著名专家参与了这个讨论,持续2年之久,影响广泛,推动了对鄂尔多斯的了解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鄂尔多斯当地的蒙古族,以及在这个地方工作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学者,积极开展了鄂尔多斯地方史志的研究,使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比较早的开展地方史志研究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一经挖掘就能很快地得以普及。对于鄂尔多斯的历史、文物、民俗、民间文学、民族歌舞等的挖掘、整理、研究,一直有一批热心的人在坚持进行。这种传统一代一代地相传,研究成果一批一批地积累,在这个基础上,鄂尔多斯学的出现和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支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与蒙古族学者沙日勒岱在成吉思汗陵(2004年10月)
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演出的舞蹈
鄂尔多斯走出了一条资源转换促进发展的成功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20多年里,鄂尔多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生态恶化走向生态重建,由单一经济走向多元经济,由贫困走向初步的富裕,这个被称为“鄂尔多斯现象”的巨大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得益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鄂尔多斯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转换促进发展的道路。鄂尔多斯曾经十分贫困,但这一地区的资源并不贫乏,有丰富的畜牧业产品——羊绒,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天然气,丰富的工业原料——天然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资源转换中大力推进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深度开发,提高产品的档次,实行对外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取得了巨大成效,鄂尔多斯”也成为著名品牌,享誉全球。这种资源转换模式,彻底地改变了过去普遍在西部地区存在的低层次粗放开发的弊端,不仅迅速改变了地区面貌,也闯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整合和合理开发的成功路子,具有普遍意义。这一经济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地和外地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鄂尔多斯也把自己的这一经验当做制定今后发展战略的基础。人们同时注意到,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和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已经形成了经济和文化的互动效果,促进对外开放的效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效果,这些独特的内容理所应当地成为鄂尔多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基本的内涵。
鄂尔多斯假日酒店之雪景
【注释】
[1]原载《中国民族报》,2004-12-14。
有关我与鄂尔多斯学的文章
明代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思潮笼罩下展开的。明官方编纂了一部大书《永乐大典》,这部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杨慎与王守仁同时,但在古典文献的研究上,注重小学与考据,批判心学的空疏,在当时产生积极的影响。涉及古典文献学内容有名物制度、古籍注释、文字音义、目录版本、地方文献等。其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少室山房笔丛》一书中。......
2023-07-25
史官负责典籍的记载、保管和整理,中国上古时期史官文化相当发达,中国古典文献学与古史学自古以来就有密切关系。孔子在文献整理方法上主张“多闻阙疑”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一点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孔子在古典文献学上的功绩和影响通过他的弟子们的努力而发扬光大。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外,先秦诸子与古典文献学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荀子和韩非子是七十子之后汉儒之前的重要环节。......
2023-07-25
因此,清代麦积山佛事活动较明代已显著衰落,而周边交通相对方便、人口较多的甘泉、街子、仙人崖一带佛事活动则变得繁荣起来,逐步取代了麦积山自古以来秦州地区佛教中心的地位。......
2023-12-05
明代斗栱是处于向元代斗栱接班,向清代斗栱交班的状况,其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与明以前的斗栱相比变化不大。第二层昂昂身斜行,仍为明代以前的做法。溜金斗科的演变:溜金斗科分两种做法:一是挑金造,二是落金造。牌楼斗科的演变:一般有屋面称之牌楼,无屋面称之牌坊。宋《清明上河图》中的院门,有立柱两根,上横阑额,额上施单抄单下昂斗栱三朵,悬山屋面。牌楼斗栱有着特殊的构造,一般分为平身科与角科两种。......
2023-08-26
真正把古典文献的辨伪推向成熟的是梅鷟、胡应麟。梅鷟是历史上下大气力对一部书考证辨伪的第一人。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晚明胡应麟的《四部正讹》3卷。二是《正讹》辨别伪书104种,数量是《诸子辨》的2.5倍。至于专考一书之真伪者更是大有人在,此不一一列举,但是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等将《古文尚书》、《今本纪年》的来源逐一指出,确为辨伪的厚工力作。......
2023-07-25
第一节小说作家与社团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交游,似乎比其他历史时期的士人更为广泛、频繁,这是因为当时读书人崇尚“结社”和“游学”的风习,众多的社团和漫长的旅程为作家提供了广泛结交友朋的可能性。欲考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人际交往,不得不提到当时江南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1]小说作家作为生员和文人,必然也都应在社团之中。除了结社之外,跨省游历也是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活。......
2023-11-29
明清造像明清时,麦积山步入衰落阶段,但窟龛、塑像、壁画的修缮和重绘并未停止,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秦州当地和周边地区民众。菩萨像中,明代原塑仅见于东崖25窟中的弥勒造像,高3.10米,头戴饰化佛的宝珠冠,宝缯自耳后结花垂至双肩。麦积山明代修缮泥塑造像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沥粉堆贴”工艺,非常有特色。......
2023-12-05
《鄂尔多斯史论集》的由来[1]今年三月份,我接到老朋友朝鲁同志的来信,告知去年九月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后,由于年龄关系他从副盟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在交谈过程中,提出了把我过去研究鄂尔多斯历史的一些成果汇集起来出版,同时提交给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大会。2002年5月20日于银川[1]系《鄂尔多斯史论集》一书的后记。《鄂尔多斯史论集》,陈育宁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2024-0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