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弄错的地方。《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剩下的牡丹诗,对史实的考订有弄错的地方,对词句的诠释有误注、失注现象,对作品有失收现象。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
2024-07-04
这本《牡丹画集》是洛阳画
唐朝晚年,一位姓张的尚书空穴来风,声称早在北齐时期,杨子华已开始画牡丹,画面形象极为分明。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说法。然而北宋时期的宋祁却表示出怀疑,说:"子华绘素之笔,仿佛而传疑。"宋祁的怀疑有充分的理由。在宋祁之前,唐人段成式从隋朝多达七十卷的《种植法》中,没有找到关于牡丹的只言片语,因而断言:"牡丹,前史中无说处","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在宋祁之后,南宋人郑樵也言之凿凿:"牡丹晚出,唐始有闻。"这并不是说牡丹在唐朝之前不存在。牡丹的根皮作为药物为世所用,早在东汉时期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和甘肃武威医简中就提到了。而牡丹的花卉在北方的荒坡野地寂寞地自开自谢,数百年间,无人怜惜。牡丹同路旁的荆棘一样,常常丧身于农人的刀斧之下,被填充到炉灶中,化为一缕缕炊烟。时序转到了唐朝,武则天当了唐高宗的皇后,得知与自己祖籍并州毗邻的汾州有一所佛寺,僧人在着意培育牡丹,于是下令将这种稀罕的花卉移植于京师长安。从此石破天惊,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开始为人们认识和接受,也开始和美术结缘。最早的牡丹画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公元706年,武则天同丈夫合葬于乾陵,他们的孙女永泰公主陪葬其侧。今人考古发现,公主墓石椁线刻画中,已有牡丹的白描。后来,段成式见到时人李德裕收藏的画中,有盛唐人冯绍正的鸡图,"当时已画牡丹矣"。我们应该特别感谢唐末人罗隐,他留下来的一首《扇上画牡丹》七律,使我们对于牡丹进入美术领域了解得更加真切。诗的中间两联说:"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此后,牡丹便成了花鸟画的重镇。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特盛,称甲天下,甚至专称为"洛阳花"。不论是否为洛阳籍人士,也不论是否在洛阳生活过,人们对洛阳牡丹都能产生一份浓浓的情结。北宋欧阳修贬谪到峡州夷陵县,作诗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因居官洛阳而观赏过牡丹的经历,竟然成了他贬逐遭遇中自我宽慰的理由。南宋人文及翁哀叹北方国土沦陷于女真族的铁蹄下,填词道:"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种种洛阳牡丹情结,不再是个人闲情逸致的宣泄,而是对官场角逐的审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在我们发思古之幽情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于曾经有过的现象,现实并没有把它们当作一页发黄的历史轻易地翻过去。当代洛阳人对牡丹的情有独锺更加深切,对牡丹画的创作更具热情。到底有多少洛阳人在画牡丹,我说不清;但我知道坊间有不同画师的牡丹画册,牡丹画展有不同的署名。
Y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他自小便爱好美术,以稚嫩的手描山绘水,雕花镂鸟。伴随着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大千世界的森罗万象,几乎都被他捉来作了画料。当他把牡丹作为绘画题材时,他企盼着进入一种与众有别的境界。他笔下的牡丹,气象万千,色彩斑斓。红胜胭脂,黄赛纯金,绿如翡翠,紫同水晶。颜色一旦附着于纸面,便被定位成静止的凝固的格局。他不甘心这种定位,想让牡丹掀动起勃勃生机,便借助于雨露风烟这些几乎画不出来的东西,来赋予牡丹动态的神韵。于是乎我们看到:牡丹承雨,润泽胀满,凄迷中带几分执拗。牡丹沾露,厚重斜垂,挺拔中带几分沉醉。牡丹临风,摇曳生姿,端庄中带几分顾盼。牡丹含烟,影影绰绰,分明中带几分含蓄。颜色在躁动,要突破静止凝固的格局,自如地流动,潇洒地飞扬。不仅如此,他还营造出一种花香鸟语、有声有色的意境。牡丹舒展着自己的花瓣枝叶,幽香浮动,蜜蜂飞来,色泽眩目,鸟雀啁啾。植物与动物,两种生命,两类个体,彼此交融,互相感应,纸面似乎奏出了讴歌生命的黄钟大吕。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有时候他把鸟雀画在牡丹花叶的掩映下,这是自然界看不到的场景。如此构图,是出于布局谋篇的需要,还是出于像与不像之间的审美追求,还是为了赋予画面以独特的玄机理趣?这使我想起唐人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千百年来,那命意着实让人去揣摩、去遐想,让人感受的是象外之象、弦外之音。(www.chuimin.cn)
就这样,Y先生的艺术生涯与牡丹结下了因缘。他和牡丹,一而二,二而一。他遇上了牡丹,是他的幸运,是他的福分。他的艺术生命有了寄托,能用艺术家的眼睛去观察牡丹,用艺术家的心灵去认知牡丹,用艺术家的手段去塑造牡丹。牡丹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牡丹遇上了他,是牡丹的幸运,是牡丹的福分。牡丹的生命不再受雨雪风霜的制约,而是依托画师的丹青而存在,从而超越时空,升华为永恒。
我知道,牡丹会开得越来越娇媚动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Y先生的笔下。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有关隋唐历史文化的文章
《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弄错的地方。《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剩下的牡丹诗,对史实的考订有弄错的地方,对词句的诠释有误注、失注现象,对作品有失收现象。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
2024-07-04
张人表 先生摛藻属对有年矣,今将部分诗词对联作品结集为《守拙斋吟草》一书予以刊布,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读者对 张 先生创作方面的情况,玩味《守拙斋吟草》后,似乎可以知其梗概;但了解到他修改他人作品方面的情况,对于他的创作才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是张先生参与编辑的,上面有他的七律《庆贺洛阳市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同年暑假中, 张 先生和我受洛阳诗词学会的委托,编辑会刊《河洛诗词》创刊号。......
2024-07-04
谁知因祸得福,那些被发配到卞仓的牡丹就成了现在世所罕见的特异品种∣∣”枯枝牡丹”。那么卞仓的”枯枝牡丹”真的是武则天贬来的吗?相传,卞仓的”枯枝牡丹”是宋朝末期卞氏始祖卞济之栽种的。宋朝灭亡后,他从洛阳携带了红、白两种”枯枝牡丹”隐退江南。卞元亨从梅花鹿的嘴里取出枯枝,继续前行。如今,卞仓已扩建”枯枝牡丹园”,并不断培育和增植新的牡丹品种。因而,卞仓的”枯枝牡丹”,被誉为”淮南一大胜迹”。......
2024-01-17
天台多牡丹①,大如拱把②,其常也。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天台山一带有很多牡丹,花朵径围如同两手合围一般大,这算是常见的大小了。枝繁叶茂披散开来,参差错落,一直高出屋檐砖瓦之上,三间房子都被这牡丹花盖满了。如果有人损坏了牡丹花的枝叶或者导致花瓣飘落,就会立刻招致奇异的灾祸。因此当地人相互告诫不要伤害牡丹花,所以这里的牡丹花得到众人庇护,才得以枝繁叶茂,而且花期较长。......
2023-10-09
《晋书·王羲之传》称东晋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韩偓《题怀素草书》描写为:"怪石蹲秋涧,寒藤挂古松。上文所述,即可见书法对诗文创作的积极影响。"唐代中外联系空前活跃,书法作品成为外国的抢手货。截至目前,日本擅长和热爱书法者,多如过江之鲫,中日双方的书法艺术交流也时有举办。太宗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多方重金搜求其书法真迹,甚至死后随葬入陵墓中。......
2024-07-04
另一种说法认为太宗"媚佛","对佛教'情深护持'"。关于唐太宗与佛教的关系,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最后,忽视了太宗的行政措施与随顺俗情的关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太宗从小便与佛教打交道。太宗也只是在这方面有同感,未触及佛教义理,更未宣布自己赞同因果报应的说法不妥。......
2024-07-04
从2008年就开始首演、曾获得过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金奖的舞剧《牡丹亭》,不久前首次在纽约林肯中心戴维·H.科赫剧院演出,引起观众热烈反响。舞剧《牡丹亭》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还有明显不足。然而,以工程的方式去创造艺术,是违反艺术创作的规律的,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
2023-12-06
唐代赏牡丹蔚然成风,特别是在长安,人们如狂如醉,以不耽玩为耻。唐人写有大量牡丹诗赋,致有国色天香之誉。本文对唐代牡丹的情况做些考察,以收补阙拾遗之效。盛唐人王维已有《红牡丹》诗。武则天之后,长安再度成为政治中心,牡丹因而大放光彩。《唐两京城坊考》卷3、卷4指出:修政坊宗正寺亭子和永达坊度支亭子,是新进士举行牡丹宴的地方。无疑与当地牡丹盛开有关。......
2024-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