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增订注释全唐诗》的解决牡丹诗问题|隋唐历史文化

《增订注释全唐诗》的解决牡丹诗问题|隋唐历史文化

【摘要】:《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弄错的地方。《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剩下的牡丹诗,对史实的考订有弄错的地方,对词句的诠释有误注、失注现象,对作品有失收现象。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

摘要:《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弄错的地方。对这些问题予以辩正,可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陈贻焮 先生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20035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于陕西初版印行,是清人编辑的《全唐诗》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刻以来惟一的全书注释本。《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依照体例将词全部删除,剩下的牡丹诗,对史实的考订有弄错的地方,对词句的诠释有误注、失注现象,对作品有失收现象。本文予以分类辨证,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一、史实考订错误

1册第854页,收录《白牡丹》诗:"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范志新 先生注云:"此诗重见卷269(按:《全唐诗》卷280)卢纶集,题作《裴给事宅白牡丹》,又重见卷496(按:《全唐诗》卷507)裴潾集,题作《白牡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9云:'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诗寻访未获。一本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博士张乘尝见裴通祭酒说。'据此,则本诗系天宝间某名公作。赵梦奎《歌诗》卷5、《唐诗纪事》卷52录此诗,署名裴潾。《文苑英华》卷321则作卢纶。"按:该诗确实是裴潾的作品,原诗"年少""豪贵""争认慈恩""争赏先开""玉盘""玉杯"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52记载该诗的本事是:"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开,太平院开最后。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大和(唐文宗年号)中,驾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宫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果如上说名公于裴宅赏牡丹,怎么要说"无人起就月中看"?既然为"都下奇赏",怎么不夸白牡丹?又,第5册第41页徐铉《严相公宅牡丹》"但是豪家重牡丹"句, 曲德来 先生又注引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句为证,可见对该诗的著作权归属存在混乱。

3册第1009页,姚合《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太学官资清品秩"句,陶敏、汤丽伟二先生注云:"太学:国子监所辖教育机构。清品秩:清资官。唐代职事官员清浊分流,依次补授,国子助教为清资官。"按:唐代高等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等皆由国子监统辖,皆设助教。《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李绅传》都说他元和初(806)登进士第,授官国子助教。国子学助教为从六品上,协助博士教授儒家经典,职位清贵,责任重要。太学助教级别低,为从七品上。诗句把李绅说成是太学助教,是为了和对句"高人"属对工整。

4册第236页, 刘庆云 先生把同册第1312页又见于王贞白的《看天王院牡丹》(《全唐诗》卷885)归于段成式的作品,题做《桃源僧舍看花》。诗云:"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能(王诗作随)南国对芳枝!"刘氏注云:"会昌五年(845)武宗有毁佛之举,佛教徒视为'会昌法难',诗或因此事而作。参见方南生《段成式年谱》。"按: 方南生 先生点校本《酉阳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81)附此年谱,说毁佛期间,段氏在长安、洛阳之间,稍后在吉州(治今江西吉安市),又回长安。桃源在今湖南,与其履历不符。毁佛只是佛教的灾难,与诗句"长安已灰烬"的含义不符。天王院指泉州开元寺灵山上的天王寺,由唐末在福州(今福建福州市)任威武军节度使的王审知所建。《全唐文》卷825载其从事黄滔所作《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记其事。"长安已灰烬"应指唐末战乱中军阀对长安所进行的破坏。《新唐书·黄巢传》说黄巢农民军不利,由长安撤出,"方镇兵互入虏掠,火大内(大明宫),惟含元殿独存,火所不及者,止西内(太极宫)、南内(兴庆宫)及光启宫而已"。后来,军阀朱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据《资治通鉴》卷264记载,"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

4册第1044页,郑谷《街西晚归》:"御沟春水绕闲坊,信马归来傍短墙。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 罗敏中 先生注云:"紫陌:京都郊野的道路。"按:这里与郊野无关,紫陌指京都的街道。郑谷傍晚沿着长安城朱雀街西里坊的矮墙骑马归来,闻到临近大街的园林台榭飘来阵阵牡丹清香。

4册第1181页,吴融《僧舍白牡丹二首》之二:"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刘佑平 先生注云:"惠林:惠林寺,在洛阳。"按:唐诗提到具体寺院,题目上都会明确指出,而这里却只说"僧舍"。若不肯明说,这里可用带有平声字的代称,如鹤林、伽蓝、梵宫、祇园等。因此,惠林只能是僧人的代指,否则是谁在"凭槛",便无从落实。唐诗中常以前代僧人代指当代僧人,提到者有生公(竺道生)、支公(支遁,即支道林)、支郎(支谦)、远公(慧远)等。唐以前著名僧人无惠林,疑是惠休之误。徐夤《寄僧寓题》诗说:"佛顶抄经忆惠休,众人皆谓我悠悠。"惠休俗姓汤,又称汤休,南朝刘齐著名僧人。""""二字形似,易误。如李益《赠宣大师》诗说:"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任继愈" w:st="on"> 任继愈 先生主编《中国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3卷第818"惠林"索引见第14页,该页即是"惠休"。因此,吴诗是说:牡丹虽然谦让各种春花早早开放,自己终究免不了凋零在后面。寺中的高僧靠着栏杆观察这种景象,可肯把它当作荣辱兴衰的道理来看?

4册第1231页,杜荀鹤《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方授楚 先生注云:"中山:古地名。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县。"按:中山应指今河北定州市一带,战国时为中山国。同册第1210页杜荀鹤《出常山界使回有寄》:"自小即南北,未如今日离。封疆初尽处,人使却回时。"方氏注云:"常山:山名,在今浙江常山县东。""封疆:疆界。这里指其家乡(按: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的边界。"按:唐代设有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因而常山界指郡界,不是山界。杜氏《塞上》诗说自己"闲出巡边帝命新";《塞上伤战士》诗说:"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可见他曾北上巡边,先后路过常山、中山。

4册第1533-1534页, 邹世毅 先生指出《全唐诗》卷731收录胡宿作品,作者不是唐末人,而是北宋人,因而存其诗而不注。存诗中有一首《忆荐福寺牡丹》,考证史实,作者应是唐后期人。说详拙文《〈全唐诗·忆荐福寺牡丹〉确系唐人作品》(《唐都学刊》2005年第2期)。

二、注释错误及不确切处

2册第1023页,王建《赏牡丹》"香遍苓菱死"句, 孟宪敏 先生注云:"苓:一种药草,又名大苦。"按:这句诗是赞美牡丹香气四溢,把"苓菱"之类香花比得没有活路。""若是大苦,大苦即黄药,因味苦而得名,则不具备与牡丹比香味的资格。汉人枚乘《七发》:"蔓草芳苓。"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字。"可见唐人认为苓即荷花。菱一名芰。荷花、菱花都是芳香花卉,有词牌《芰荷香》可证。同诗"教人知个数"句,孟氏注云:"个数:命运。"按:""是这、那,""是道理,各是独立的单词"个数"搭配成词组,指其中的道理。

2册第1061页,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四十九:"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侯士真 先生注云:"内家:犹内人,指宫女。""五千只金盘,喻宫女之多。""红酥:女子化妆用的胭脂。牡丹花:喻宫女。"按:唐德宗时,左、右神策军各设置护军中尉一人,由宦官头子充任,是统领中央禁军的最高长官。把"内家"解释为宫女,宦官设置宫女干什么?唐代哪有这种制度!所谓"设内家",指宦官头子搬到皇宫内居住,因为神策军驻守在皇宫和禁苑中,皇宫称内。因此,诗的后两句是说:两位护军中尉为庆祝乔迁之喜都准备盛大宴席,都在五千面金盘里用红酥造型牡丹花。

3册第30页,李贺《牡丹种曲》"檀郎谢女眠何处"句, 吴企明 先生注云:"檀郎:潘安小名檀奴,故名。谢女:妓女,因谢安蓄妓而得名。檀郎谢女谓赏花之人。"按:以美男子和妓女代指赏花人,二者差异何其大也。谢女应指东晋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聪慧有才华。

3册第366页,白居易《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香胜烧兰红胜霞"句, 李敏 先生注云:"兰:指木兰,一种香木。"按:烧兰指用泽兰炼成的芳香油脂,古代用来燃灯。泽兰又名水香,生于江东地区池泽中,花红白色,有异香。

3册第1062页,陈标《僧院牡丹》"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句, 周啸天 先生注云:"道家称天界为碧落。"按:碧落即天,这是写佛教的诗,提道家则不伦不类。

4册第28页,薛能《牡丹四首》,由 徐安琪 先生注释。第一首"品格寒食"句,注云:"荆楚旧俗,寒食捣杏仁做粥。"真让人莫名其妙。按: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因内乱外逃19年,介之推等人追随。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追随者纷纷自夸功劳,被封爵授官。介之推不争利禄,隐居山中。文公得知,请他出来做官,他不肯,文公遂烧山逼他出来,他抱树而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的忌日举火煮饮,只许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日。这时牡丹尚未盛开。因此,这句诗是赞美牡丹品格高尚,宛如恬淡超脱的介之推。"种堪收子子"句,注云:"《礼·礼运》:'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叫做'''子子'语出此,前''字为动词,抚爱的意思。"按:应注语出《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儿子要像儿子。诗句是说只要种植牡丹,便能一代一代良种传承。第二首"晓光如曲水"句,注云:"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在水滨宴乐,以祓除不祥,叫做曲水。"按:上巳日牡丹尚未盛开,"曲水"应指长安曲江池,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即说慈恩寺在"曲水亭西杏园北"。曲江池为赏牡丹胜地,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一即说"下苑他年未可追""颜色似西川"句,注云"西川:泛指蜀地的水"。按:应指蜀地颜料,是赞美牡丹花色。《史记·李斯列传》载其《谏逐客书》说:"西蜀丹青不为采。""白向庚辛受"句,注云:"庚辛:谓西方。西方于五行属金,五色为白。"按:庚辛不是方位。《墨子·贵义》说:"帝……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因而庚辛代指白龙。诗句是说白牡丹是从白龙那里领受到灵气。"何因重有武陵期"句,注云:"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这里以重有武陵期喻再度看到牡丹盛开。"按:渔人离开时处处作标志,地方长官"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因而诗句是说作者离开长安后,若想再见到长安牡丹,会和桃花源一样杳无音讯。

4册第202页,温庭筠《夜看牡丹》"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句, 刘庆云 先生注云:"希逸:南朝宋谢庄之字。……其与大司马王义恭笺,自陈眼疾,五月来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按:义恭是刘宋宗室,当然姓刘而不姓王,王指他的爵位江夏王。此外,注释应指出温诗说自己患眼病,为防止临风流泪,不敢在牡丹花前久站。其诗《雪二首》之一说:"谢庄今病眼,无意坐通宵";《反生桃花发因题》说:"病眼逢春四壁空。"4册第668页,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柯古前看吝酒》"寄语集仙呼索郎"句, 周颂喜 先生注云:"索郎:酒名,即桑落酒。"索郎不能直接说成是桑落酒名。段成式《怯酒赠周繇》诗说:"诗中反语常回避,尤怯花前唤索郎。""桑落"二字的反语(二字互换韵母,拚出新字)为"索郎",因而代指桑落酒。

4册第633页,司空图《牡丹》"晓添龙麝香"句, 赵志凡 先生注云:"龙麝:香名。"不确切,指龙脑香、麝香,都是气味浓烈的香料。

4册第739页,李山甫《牡丹》"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句, 周念先 先生注云:"邀勒:强迫,逼勒。"如此解释,诗句便读不通。"邀勒"即阻截、顶住。诗意是:牡丹拦截春风,坚持不提前开放,在各种春花飘零后才登台亮相。

4册第752页,李咸用《牡丹》:"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陈书良 先生注云:"绝尤物:指绝色美女。妍明:明丽,明艳,指牡丹。"按:""指没有,"尤物"指珍贵的物品。诗句是说:牡丹恐怕是造化的掌上明珠,随着风飘雨洒而暂且露面。否则为什么再不出好景物,同它一样妩媚鲜艳!

4册第860-861页,罗隐《牡丹花》"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句, 罗敏中 先生注云:"韩令:韩弘(一说韩滉),官至中书令。……韩弘卸宣武节度使任回京师,吩咐家人将自己家中的牡丹全部拔除,以表示他不随流俗的态度。参见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宋严有翼《艺苑雌黄》。"按:韩令确实是韩弘,不必"一说",也不必引晚出的宋人说为证。唐人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已记载:"京师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立即让人除掉,说:"吾岂效儿女子耶!"同书卷上说:"韩令为宣武军(驻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韩令即韩弘,曾带中书令职务,故称韩令。(www.chuimin.cn)

4册第1170页,吴融《和僧咏牡丹》:"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黄启昌 先生注云:"无心:无情。"按:既然是"无情",怎么又是"足情调"?佛教所说的""即真如佛性,指宇宙万象的本原。首句说万象都是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空无自性。

4册第1323页,张蠙《观江南牡丹》"真禅元喻色为空"句, 赵振兴 先生注云:"《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色,佛教指称物质。空,虚幻。"按:""不是虚幻。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由色(地水火风)合成,如幻如化,空无自性,其本体是佛性。佛性无法用世俗语言来描绘,便称为"",它通过宇宙万物的假有来体现自己的实有。

4册第1378页,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一,"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句, 蔡镇楚 先生注云:"辟邪:异香名。唐苏鹗《杜阳杂编》下:'同昌公主出降,……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此香异国所献也。'"按:这囊中香物怎么能同松树一起栽种?《酉阳杂俎》前集卷18说:"安息香树,出波斯国(伊朗),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如饴(麦芽糖),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可见安息香树和青松同为常青树,但其胶芳香,且能辟邪。因而诗意是:牡丹既然不随着寒冷的时令开放,何不多种一些青松和辟邪树。

4册第1598-1599页,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说牡丹"虽非能伐性,争免碍还淳" 李日星 先生注云:"伐性:危害身心。"但该诗前面说人们对牡丹"酷怜应丧德",即过分怜惜,会玩物丧志,二说岂不矛盾?"伐性"应是夸耀自己的天性。同册1599页《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只恐梦征他日去,又须疑向凤池傍"句,注为:"梦征:梦兆";辗转参见同册875页《郑州献卢舍人》注[5],云:"凤池:即凤凰池,中书省的美称。晋武帝时,荀勖久任中书监,专管机要。后迁尚书令,甚怅恨,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 君贺我邪?'见《晋书》本传。"按:释为"梦兆",诗句便读不通,""是动词,是征求、寻求的意思。凤凰池应指皇家禁苑中的池沼。诗句赞美司空李建勋私宅的牡丹不同寻常,只恐怕一旦朝廷得知,征调移植到禁苑中,自己再也无缘前往观赏,只能在梦中神游了。

4册第1653页,李中《柴司徒宅牡丹》:"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成松柳 先生注云:"翠幄:绿色帐幔。喻包在花瓣外的萼片。"按:牡丹"乍拆",花瓣外哪还有萼片?后两句诗是说:张起帷幕掩蔽牡丹开放,黄莺无从知晓,香气遮拦不住,还是让蝴蝶抢先知道。"欲赏宾朋预课诗"句注云:"课:考核,考查。"按:""是摊派、督促的意思,诗句说宾朋想参与赏花,预先完成作诗的任务。

5册第41页,徐铉《严相公宅牡丹》"鸡树阴浓谢更难"句, 曲德来 先生作注说参见同册第36页《再领制诰和王明府见贺》注[4],云:"鸡树:指中书省中的树木。三国魏时,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久任机要,夏侯献及曹肇心中不平,见殿中有鸡栖于树,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见《三国志·刘放传》裴松之注。"但该诗是咏宰相私宅的牡丹,与中书省无关,这样注释不能中肯。应说明严续在南唐后主李煜时期任宰相,故称为严相公。宰相称谓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将中书省中的树木拉来附会为其宅中的事。

5册第324页,前蜀 花蕊 夫人徐氏《宫词》第106"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句, 徐香阁 先生注云:"藩方:指藩镇,地方州郡长官。"按:藩镇是地方军区,其长官是节度使;州郡是地方行政辖区,其长官是刺史、太守。它们是两个系统。诗中用"藩方"术语,笼统地指地方。

三、应注而失注

3册第250页,白居易《买花》,由 陈冠明 先生注释。"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句无注。由于今日读者对于异体字、一字多意了解不多,宜补注:直:同""。数:计算。"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句,是说一丛开花百朵的红牡丹,价值25匹素色绸缎。陈氏只注云"戋戋:众多貌",为确解诗意,宜补注:束:绢帛的量词,五匹为束。

3册第1009页,姚合《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上文有说。"年华未是登朝晚"句,陶敏、汤丽伟二氏未注,不利于读者理解全诗的主旨。李绅登第时35岁,立即当上中等级别的清要官,前途看好。但两《唐书》本传都说他"非其好也""不乐,辄去"。姚诗在于开导他。

3册第1077页,顾非熊《西明寺合欢牡丹》"绿茎同本两花连,似证分身色相圆"句,艰涩难懂,而周啸天、曹 方林二 先生未予注释。佛教认为诸佛以方便力化导各处众生,于是分身于四面八方,而现成佛之相。宇宙万象是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只是表现为名言概念和相状,没有自性,是假有、似有。它们的本原是佛性,又叫真如、心,由于无法用世俗语言来描绘,就把它叫做空,空不是空无所有,而是实有、妙有。真如佛性超越时间空间,圆满寂净实在。诗句说在同一枝条上合欢牡丹并蒂双开,似乎显示了佛教的分身术,表明万象同一本体,圆满实在。

4册第28页,薛能《牡丹四首》第一首,上文有说。徐安琪氏对"蜀水争能染"句未注。按:李斯《谏逐客书》说:"西蜀丹青不为采。"""""。因而这句诗是说牡丹色泽天成,蜀地的丹青颜料怎能把它涂染。第四首"好风干雨正开时"句无注。牡丹忌风雨,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怕风惟怯夜,忧雨不经旬。"这里的"干雨"如果不是"甘雨"之误的话,应指旋下旋晴的细雨,即名义上的雨。""的这一用法如干儿子。

4册第232页,段成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句, 刘庆云 先生仅对"萧史"作了注释,诗句的意思依然不显豁。应补注:通家:家庭有着世代隆厚交情的人。扛壶:道家仙境称为壶天,故说"扛壶",以求贴切。诗句是段成式拒绝喝酒的托词,说自己如果和道教神仙萧史是世代交情深厚的人物,来到牛尊师(道士)这里,当然应该开怀畅饮美酒,但人神相隔,自己和神仙不可能有那种关系,当然也就不必喝酒了。

4册第739页,周念先氏注李山甫《牡丹》,上文有说。另外,""是多音字,该诗"斜倚阑干首重回"句应注释以消除误解。依仄仄平的格律,""字应为轻重的""而不是重复的"",意思是""""

4册第1014页,唐彦谦《牡丹》"青帝 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句, 罗敏中 先生注云:"青帝:司春之神。"按:"事分"未注,易误解。分读去声,指职务、职分。诗句说:青帝偏爱你(牡丹),执行职责不讲法度,让你浓妆艳抹,生长在豪门大户。

4册第1378页,徐夤《牡丹花二首》,上文有说。第二首描绘牡丹的"浅霞轻染嫩银瓯"句难懂,蔡镇楚氏未注。应加注,浅霞:比喻牡丹刚刚开放时泛于花心周围的浅红色花晕。银瓯:比喻浅素色彩的花苞。瓯:盆盂类瓦器。

4册第1540页,捧剑仆《题牡丹》"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句, 邹世毅 先生未注。"一种"容易被误解为一个品种,实则是"同样"的意思。诗句说:都一样在后院生根开花,牡丹却胜过桃李,赢得众口齐夸。

四、作品失收及错字

5册第79页,由 杨抱朴 先生注释刘昭禹诗作。按照全书的体例,是将散见于《全唐诗》中的作品归于作者集中的。但《全唐诗》卷886有刘氏补遗诗5首,这里却全数失收,其中有一首《伤雨后牡丹》,当然更无从注释。

书中还有一些错字。第4册第1204页王驾《次韵和卢先辈避难寺居看牡丹》"朵密红香照",应为"红相照"。同册1581页李建勋《残牡丹》"朱意婕妤妆渐薄",应为"失意"。同册1598页孙鲂《牡丹》"清明复何因"应为"清醒",《主人司空后亭牡丹》"乐暄丝杂竹"应为"乐喧"

(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