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唐代早慧儿童与成功事迹

唐代早慧儿童与成功事迹

【摘要】:由于时代、机遇和个人努力程度诸多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早慧儿童都能成才。唐代出了一些早慧的儿童和少年。其中一些人后来在仕宦经历和诗文创作方面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他们的早慧事迹因而才作为趣闻遗事在文献中保留了部分记载。早慧的年龄、突发点、兴趣和事迹因人而异。白居易早慧为时最早。唐人以虚岁计算年龄,比周岁多算一年。昆仑是唐人对南洋黑人的称呼。

摘要:唐代出了一些早慧的儿童和少年。有的偏重于诗歌创作,有的倾向于儒经的记诵理解,有的表现为机智诙谐,有的体现出思辨兴趣。政府在科举制中开设神童、两经等科,来发现和提拔他们。由于时代、机遇和个人努力程度诸多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早慧儿童都能成才。假若政府不只是在他们自发地小有所成时,才通过科举制加以选拔,而是及时发现,并开设少儿班,在学校进行特别的教育和引导,无疑会有更多的人成才。

唐代出了一些早慧的儿童和少年。政府在科举制中开设神童、通二经等科,来发现和提拔他们。由于时代、机遇和个人努力程度诸多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早慧儿童都能成才。其中一些人后来在仕宦经历和诗文创作方面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他们的早慧事迹因而才作为趣闻遗事在文献中保留了部分记载。

早慧的年龄、突发点、兴趣和事迹因人而异。有的偏重于诗歌创作,有的倾向于儒经的记诵理解,有的表现为机智诙谐,有的体现出思辨兴趣,但大抵都与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相一致。

白居易早慧为时最早。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己刚出生六七个月,奶妈抱弄于书屏下,指""""二字相示,自己"口未能言,心已默识"。随后,即便数十遍测试这两个字,自己都"指之不差"。唐人以虚岁计算年龄,比周岁多算一年。他继续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他后来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原来在幼小时便奠定了基础。杨绾谙识声韵比白居易更早。《旧唐书》卷119《杨绾传》说他四岁时,家中宴请亲友,突然有人提出各自依次以平上去入四声举出座中物品,他立即指着铁灯盏说:"灯盏柄曲"。而客人们尚未想出该说什么。权德舆作诗比白居易更早。《旧唐书》卷148《权德舆传》说他"四岁能属诗",到15岁时,已作出诗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名声日大"。对于一位翩翩少年来说,可以算得上是颇有成就了。杜甫《壮游》诗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受到当时知名文人的器重,"以我似班杨(班固、扬雄)"。不过,他七岁时所作的咏凤凰诗并没有流传下来。骆宾王在这个年龄写了首《咏鹅》诗,云:"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对鹅的观察描写十分细腻,属对工整,平仄和谐,颇有童趣,出自一个乳臭未干的儿童之手,实在不易。

儒家经典的记诵要比诗歌创作容易一些,只要记性好,又肯用功,便能奏效,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观察力度和表达技能,因而成功者为数较多。《旧唐书》卷165《郭承嘏传》说他"乳保之年即好笔砚,比及成童,能通《五经》"。《旧唐书》卷168《韦温传》说他"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举登第"。《旧唐书》卷166《元稹传》说他"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但若对经文生发自己的见解,以至于问得成年人哑口无言,则殊非易事。《旧唐书》卷147《高定传》说他"幼聪警绝伦",七岁时读《尚书·汤誓》产生疑问,请教其父道:"奈何以臣伐君?"其父答道:"应天顺人,不为非道。"他又问:"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顺人乎?"其父竟然"不能对"

以上还只是一些只鳞片爪的记载,较为完整的情节有以下几则:

据《大唐新语》卷8记载:唐太宗时,七岁儿童贾嘉隐以神童被召见,得以接触公卿大臣。李勣是司空,长孙无忌是太尉,都属于三公,正站在朝堂前的槐树旁说话。李顺便和贾开玩笑,问道:"吾所倚者何树?"贾应声答道:"松树"李说:"此槐也,何忽言松?"贾解释道:"以公配木,则为松树。"但当长孙问起"吾所倚者何树",贾却改口答以"槐树"。长孙说:"汝不能复矫对耶?"贾立即回答:"何须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原来长孙相貌丑陋,《大唐新语》卷13欧阳询曾谑称他为:"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因此,贾对他不循"以公配木"例,而说成"以鬼配木"。这里,贾体现出的仅仅是小聪明,后来也没见做出大贡献。(www.chuimin.cn)

苏頲幼年聪明过人,有好几件早慧的遗事。据《太平广记》卷169记载:他五岁时,裴谈来家,让他朗读庾信的《枯树赋》。读到篇末,为了避裴谈名讳,他更改原韵,读成:"昔年移柳,依依汉阴(原为南)。今看摇落,凄凄江浔(原为潭,与谈同音)。树犹如此,人何以任(原为堪)!""骇叹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据《唐诗纪事》卷10记载:有位京兆尹到他家,让他咏""字,他随口吟道:"丑虽有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据《唐语林》卷3记载:其父苏瓌爵号许国公,是当时的大手笔,经常起草朝廷的诏令。苏瓌起初不知道孩子的才能,让他住在马厩中,与家奴一起干杂活。一次,客人来家,他正在扫地,遗落一纸文字。客人拾起,见是他所作的《咏昆仑奴子》诗。昆仑是唐人对南洋黑人的称呼。该诗抓住颜色和形状的特点,写道:"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客人赞赏不已,告诉其父,其父才开始看重他。有人献了一只兔子,挂在廊檐下,其父命他就此事咏诗,他吟道:"兔子死阑单(破裂貌),将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无异月中看。"这里用了月中玉兔的典故,吟得活泼有致。其父很高兴,对他严加管教,动辄痛打,他从此学问日新,文章盖世。唐玄宗平定内难时,诏敕旦夕屡下,都由他撰写,人们称他为小许公。

开元九年(721),刘晏七岁考中神童科,授官秘书省正字。据《明皇杂录》卷上记载:唐玄宗在勤政楼前举办伎乐活动,把他召到楼上,隔着帘子观看表演。玄宗问他:"卿为正字,正得几字?"他答道:"天下字皆正,唯''字未正得。"当时""字的写法,是将两个""字写成倾斜重叠状,形体很像""字。他这样作答,是批评官吏朋党为不正当行为。这时,教坊王大娘表演杂技,技艺精湛,玄宗赏赐给她一些绢帛,即所谓纨绮、罗绡。王大娘继续表演,只见她头顶百尺竿,竿上施以木山,作瀛洲、方丈仙山状,让小儿爬上竿顶,手持绛节,出入于木山间。玄宗命刘晏即景赋诗,他于是脱口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玄宗等人大笑不止,赏赐给他象牙笏板和黄文袍。后来,他成为著名的理财家,通过他的努力,安史乱后国家财政匮乏的状况得以扭转。

据《新唐书》卷139《李泌传》记载:开元十六年(728),玄宗在皇宫中举行儒佛道三教辩论。九岁儿童员俶升座讲论,口若悬河,压倒众人。玄宗大吃一惊,问他是否还有同样聪明的儿童,他推荐自己舅舅的孩子李泌。玄宗立即派车去接。当玄宗正同大臣张说观看下围棋时,这个七岁的孩子被接到宫中,玄宗就让张测试一下他的才能。张命他当场赋诗四句,每句依次嵌进"方圆动静"四字。李沉吟片刻,请张略加提示。张示范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张话音刚落,李便脱口而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张是出题者,心中有数,所作也仅是就下棋论下棋的具体内容;而李毫无准备,所作涉及儒家纲常伦理和治国用人等抽象内容,显得很深沉。张很满意,祝贺玄宗得到一个"奇童"。玄宗欢喜异常,夸奖李气度不凡,赐给一束(五匹)绢帛,令其家"善视养之"。李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重大国事出谋划策,贡献突出。

据《旧唐书》卷177《杨收传》记载:杨收家贫,七岁丧父,随母亲学习文化。十三岁时,粗通诸经大意,擅长写作,有"神童"之称。其兄扬发戏令他作诗咏蛙,他吟道:"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该诗首句说寒蟾和玉兔分别处在月宫中桂树两旁。《淮南子·览冥训》说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了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蜍。蟾蜍俗称癞蛤蟆,归入蛙类。第二句用了张衡制造候风地动仪的典故。《后汉书》卷89《张衡传》记载:这台仪器用精铜制作,形如酒樽,内径八尺,中间竖立一根都柱,是总发动机关,连接着分别指向八个方位的横杆。每根横杆操纵一个发动机关,控制仪器外部的龙头。八个龙头皆口含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口接球的铜蛤蟆。地震发生,地动仪受到震动,都柱向地震方向倾斜,这个方向的龙口受机关的牵动而张开,铜球落入下面的蛤蟆口内,指示地震的方向。第三句说的是孔稚圭的事。《南史》卷49《孔稚圭传》记载:孔氏庭草茂密,蛙声噪聒,对人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即把青蛙的叫声比作仪仗队演奏的乐曲。第四句讲的是西晋惠帝的事。《晋书》卷4《惠帝纪》记载:他听到蛙鸣,不知为何物,问起来,有人回答是青蛙。他又问:"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回答者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杨收又奉兄命咏笔,并且必须以""字为韵。他吟道:"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一朝操政事,定使冠三端。"每到良辰美景,当地人都前来参观"神童",并请他作诗,人群拥挤,以至于压坏他家的篱笆。他作诗嘲讽道:"尔幸无羸角,何用触吾藩(《周易·大壮·九三》说:'羝羊[公羊]触藩,羸[损伤]其角。')。若是升堂者,还应自得门。"他这样旁敲侧击来奚落人们作诗尚未登堂入室,显得不够谦虚宽厚,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春风得意的少年,不必以老成持重的谦谦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

唐代一定有不少早慧儿童,像北宋王安石《伤仲永》所说那样,落到了"泯然众人矣"的境地。假若政府不只是在他们自发地小有所成时,才通过科举制加以选拔,而是及时发现,并开设少儿班,在学校进行特别的教育和引导,无疑会有更多的人成才。

(原载《洛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2002年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