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隋唐庆生辰活动:由隋文帝到唐玄宗的演变与制度化

隋唐庆生辰活动:由隋文帝到唐玄宗的演变与制度化

【摘要】:初唐只有唐中宗举行庆生辰活动,和隋文帝的宗旨不同,开始转向对自我的祝福,并多少含有规劝政治的意义。开元十七年,唐玄宗生日定为千秋节,从此皇帝生日成为全国性节日,庆生辰活动开始制度化。玄宗以来,唐代臣民的庆生辰活动得到普及。尽管那时习俗和节令不少,人们却不曾将庆祝生辰列于其中,直到千年之后的隋唐时期,才出现了庆生辰活动。但隋文帝庆生辰尚未制度化,到唐玄宗时才定为程式。

摘要:仁寿三年(603),隋文帝首创庆生辰,其宗旨在于报答已故父母当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故而生日这天全国断屠吃素,为他们追崇冥福,体现出儒佛合璧的精神。庆生辰活动的出现,应是受佛教节日佛诞节启发所致,可算作制度渊源。初唐只有唐中宗举行庆生辰活动,和隋文帝的宗旨不同,开始转向对自我的祝福,并多少含有规劝政治的意义。开元十七年(729),唐玄宗生日定为千秋节,从此皇帝生日成为全国性节日,庆生辰活动开始制度化。千秋节主要活动有:素食宴饮,贡献礼物,赏赐物品,推恩,杂技表演等等。玄宗之后,皇帝庆生辰的重大变化是加上了在宫廷中举办儒佛道三教辩论。玄宗以来,唐代臣民的庆生辰活动得到普及。贵族官僚庆生辰,不但贪图今生的荣华富贵,还企图通过礼敬佛教而求得来世的幸福。百姓则是在人生征途的一个中点,回顾和展望人生,寄托美好的愿望。

我国关于生辰的确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左传》记载: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九月丁卯,其子鲁庄公出生,取名为"",因为父子生日相同。这是春秋时期的事例。战国时期的事例有:《史记· 孟尝 君列传》载"以五月五日生"。《楚辞·离骚》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是屈原说自己生于寅年子月(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庚寅日。尽管那时习俗和节令不少,人们却不曾将庆祝生辰列于其中,直到千年之后的隋唐时期,才出现了庆生辰活动。由于无典可据无章可循,这种新活动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但帝王将相与百姓的庆生辰,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对此略做考察,以补学术界研究之阙如。

一、浴佛节与隋文帝首创庆生辰

隋文帝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出生于冯翊般若寺后,一直被尼姑抚养到13岁才回到家中。仁寿三年(603),63岁的隋文帝下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隋书》卷2《高祖纪下》)这是最早见于正式记载的庆生辰活动,和后世的内容不同,其宗旨不在于自己的健康长寿或回顾经历,而在于追念父母。"哀哀父母"四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为儒家崇奉,是孝道的理论基础。文帝由生日想到父母,想到生命之不易,为报答生育恩德,诏令全国在这天为他的考妣断屠吃素,以为他们追崇冥福。断屠是佛教精神,佛教最基本的戒条是不杀生。文帝提出断屠,与他从小培养起佛教感情有关。因此,这次庆生辰活动体现了儒佛合璧的精神,也为唐代规定出原则。

这种庆生辰活动的制度渊源,我认为是佛教节日浴佛节,又称佛诞节。佛教故事说,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生出佛时,九条龙喷香水洗浴佛身。后来佛教徒就在佛诞日用香水灌洗佛像,称为浴佛。佛诞日有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和腊月初八等三种说法。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常举行浴佛活动,采用四月初八说。隋文帝无疑会由此受到启发,把纪念出世间圣人的降诞移向世间圣人。唐人的言论透露出这一消息。张说等人上表请将唐玄宗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即说:"孟夏有佛生之供""皇帝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焉可不以为嘉节乎?"(《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顾况《八月五日歌》也说:"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这种最初的皇帝庆生辰活动,与其说是佛教影响、干预世俗生活,毋宁说体现了彼岸与此岸两个世界的同一性及二者距离的缩小。但隋文帝庆生辰尚未制度化,到唐玄宗时才定为程式。

二、唐前期皇帝的庆生辰活动

初唐时期的六位皇帝,高祖生于北周天和元年(566)十一月丁酉,太宗生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戊午,高宗生于贞观二年(628)六月庚寅,中宗生于显庆元年(656)十一月乙丑,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六月己未,武则天生日失载。六位皇帝中文献提到的只有中宗举行过庆生辰活动。贞观二十年(646),太宗哭道:"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伤感。今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欢膝下,永不可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日,更为宴乐乎?"(《资治通鉴》卷198)而武则天连生日都未留下,显然不曾庆祝。中宗生日在宫中设宴庆祝,和学士们效柏梁体联句。中宗起句为:"润色鸿业寄贤才",一学士联句为:"衔恩献寿柏梁台。"(《唐诗纪事》卷1)这和以前追念父母的旨趣大不相同,可称为一变,开始转向对当事者自我的祝福,但多少还有规劝政治的意义。

玄宗时期号称盛唐,被誉为"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开天传信记》),庆生辰活动也就铺张到了空前的地步。起初,还只是同中宗一样内殿设宴,张说有《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诗纪实。到开元十七年(729),张说等大臣表请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臣民献物称觞,全国宴乐休假。玄宗予以批准,说:"自我作古""朝野同欢,是为美事"。(《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皇帝生日从此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次年,礼部奏请千秋节全国休假三天,和乡村的秋社会合并,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会餐;玄宗批准。到天宝七载(748),经群臣建议,千秋节改名为天长节。玄宗庆生辰的主会场基本上在京师长安兴庆宫花萼楼一带,有一次在东都洛阳广达楼。届时中外观众云集,热闹非凡。其主要活动有下列几项:

其一,素食宴饮。玄宗在花萼楼或广达楼设素宴招待王公大臣,并在各州县赐父老宴饮。这时玄宗兴致很高,往往赋诗,《千秋节宴》云:"深思一德事,小获万人康。"大臣奉和。宴会期间,梨园弟子奏乐助兴。顾况《八月五日歌》说:"清乐灵香几处闻,鸾歌凤吹动祥云。"其二,献物、赐物。群臣献美酒祝寿,王公帝戚献铜镜、绶带,百姓用丝作承露囊,互相赠送,村社作寿酒宴乐。安禄山有次就献了"山石功德及幡花香炉"。(《安禄山事迹》卷上)玄宗则将铜镜、绶带赐与群臣,还赐绢帛等物。王公帝戚所以献铜镜,可能由于铜是铸钱的金属,用以充当象征性的寿金,并寄寓玄宗如明镜高悬之意。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诗说:"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资治通鉴》卷214载,中书令张九龄认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于是"述前世兴废之源",编成《千秋金镜录》一书呈上;玄宗"赐书褒美"。那么,献赐铜镜仍有规劝政治的意义。至于百姓用丝作承露囊,意在歌颂皇恩浩荡,如承甘露。

其三,推恩。玄宗下《天长节推恩制》说:在押的死罪囚徒,免死发配到岭南,其他囚徒一律释放,免除百姓当年的一半租庸,江淮第二年水运入京的租庸停运,安置返乡的逃户。

其四,绳技表演。绳技又名走索。人们将长绳两端系于埋在地下的辘轳上,两辘轳之间用柱子支撑起绳子,使绳子悬于空中。绳子"横亘百尺,高悬数丈,下曲如钩,中平似掌"。(《全唐文》卷234,张楚金《楼下观绳伎赋》)表演者是掖庭美女,从绳索两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若飞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履而行,从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六尺,或蹋肩蹋顶至三四重,既而翻倒至绳。"(《唐语林》卷5)观众"惊骇疑落",而表演者"安然以住"。(《全唐文》卷234,张楚金《楼下观绳伎赋》)

其五,舞马表演。舞马是大规模的驯兽表演。一百匹训练有素的马,分为左右两部,"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明皇杂录·补遗》)年青英俊的乐工们站在舞马的四周,击鼓奏《倾杯乐》曲数十遍。在鼓乐声中,舞马"忽兮龙踞,愕尔鸿翻。顿缨而电落朱鬣,骧首而星流白颠"。(《全唐文》卷279,钱起《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曲终时,"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全唐诗》卷87,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全唐诗》卷87,张说《舞马词》)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文物中有个皮囊式银壶,两面各刻一匹舞马,马身涂金,鬃系彩带,口衔金杯,前肢直立,后肢屈曲,尾巴上翘,正是舞马在曲终时向玄宗行跪拜献寿礼的姿势。舞马的另一种表演是设三层床板,壮士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者马舞于床上,壮士连床带马一齐举起。

不难看出,这些内容的娱乐性质,使千秋节成为超乎一切节日的狂欢节。尽管它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量浪费,甚至荒唐、无聊,但另一方面,它毕竟热烈奔放,体现出盛唐气象。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立即将这一切冲击殆尽。

肃宗即位后,尊玄宗为太上皇,因而千秋节继续保留。有位官员在淮阳铸了铜镜,想献到成都为玄宗祝寿,但叛乱还未平定,"道路艰阻""上达无由"。玄宗、肃宗回京师后,这位官员在天长节到来之际,献镜两面,"一献圣皇,一献陛下""以金龙饰镜,以表圣德"。(《全唐文》卷385,独孤及《为独孤中丞天长节进镜表》)乾元元年(758)千秋节,"于金明楼宴百官,赐彩五百匹"。(《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这是仅见的两则安史乱中玄宗庆生辰的资料。可见在政治形势的制约下,其冷落索寞达到什么程度,和昔日的热烈奔放不可同日而语了。后来人们常常想到这个节日,未必出于怀念已故的玄宗,不过是眷恋那个强盛安定的时代。杜甫《千秋节有感二首》说:"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顾况《八月五日歌》说:当年"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而今"玉座凄凉游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云韶九奏杳然远,唯有五陵松柏声"。杜甫的诗是在代宗时写的,这时玄宗已去世多年,千秋节尚未明文废除,但已不再举行活动。千秋节直到德宗时才正式废除。颜真卿上奏说:当初置节的本意,"喜圣寿无疆之庆,天下咸贺,故号曰千秋"。玄宗死后,"尚存此日,以为节假,恐乖本意"。于是德宗下诏"停之"。(《封氏闻见记》卷4)(www.chuimin.cn)

三、唐后期皇帝的庆生辰活动

自玄宗立节庆生辰制度化后,为方便计,帝王的生日基本上不再用前述帝王那种干支计日法,而用数字计日。肃宗生日九月初三,置为天成地平节,史籍失载置节时间。至德二年(757)这天,王公以下进献寿礼,肃宗以长安尚未收复,自己身在行在,而未接受。两年后的这天,肃宗始在长安宴请百官,"赐绢三千匹"。(《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上元二年(761)天成地平节,肃宗在长安大明宫麟德殿举行庆典。殿内设置道场,宫女装扮成佛、菩萨,禁军武士打扮成披坚执锐的金刚神王,焚香赞呗,大臣围绕他们不住作礼。还设斋奏乐,赏赐给每人多少不等的绢帛。(《南部新书》卷壬)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财政窘迫,不可能再举行全国规模的宴饮。此后更是每况愈下,独孤及等大臣建议将代宗生日十月十三日置为天长节(《全唐文》卷384,独孤及《请降诞日置天兴节表》),但未见结果;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也都未置节,然而庆祝活动却不曾取消。

代宗生辰,在永泰二年(766),"诸道节度使进献珍玩、衣服、名马二十馀万计,以陈上寿,自是岁以为常";有时一次竟达"百馀万"。(《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此外还举行佛、道解祷活动。常衮上疏说:"今诸道馈献,皆淫侈不急,而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新唐书》卷150《常衮传》)大概民怨沸腾,代宗有所收敛。

德宗生日是四月十九。他在位日久,动乱频仍,庆诞辰的花样更多。首先,官员想在仪注方面搞得正规点。王虔休让乐工谱《继天诞圣乐曲》进上,说此曲"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凯登庸于朝也"。(《旧唐书》卷132《王虔休传》)其次,借地方献物之机,大肆搜刮剥削。政府规定每年元正、冬至、端午和皇帝降诞日,各地要有贡献。同、华刺史卢徵在当地"竭其财赋,每有所进献,辄加常数,人不堪命"。(《旧唐书》卷146《卢徵传》)齐映贬到江西后,德宗诞日进献八尺高的银瓶,如此"掊敛贡奉",是"冀其复入用"。(《旧唐书》卷136《齐映传》)还有献所谓长生不老药的。吕颂《降诞日进光明砂等状》说:"光明砂等,金丹上品,著在仙经。愿因不朽之姿,永固长生之寿。"各地还贡献银器、香料、鞍马等等。只有少数官员因故偶尔不事上贡。一位官员调任河南尹,途中恰逢德宗生日,按规定尹要献马,他以未到官即上贡,非礼,未献。(《新唐书》卷165《郑珣瑜传》)再次,内殿举办三教辩论。佛教再次被引进庆生辰活动中。德宗生日,皇太子献佛像,德宗命韦执谊作《画像赞》,赐给绢帛充稿酬。(《旧唐书》卷135《韦执谊传》)然而引进佛教的高潮是德宗在麟德殿举行儒佛道三教辩论会。一次,儒方代表韦渠牟"枝词游说,捷口水注",德宗"听之意动"。(《旧唐书》卷135《韦渠牟传》)佛僧鉴虚迎合德宗的骄侈心理,说:老子是"天下之圣人"孔子"古今之圣人",佛是"西方之圣人";而"今皇帝陛下是南赡部洲之圣人,臣请讲御制《赐新罗铭》"。(《唐语林》卷6)德宗见僧人把自己同三教圣人等量齐观,自己的文字被吹捧为经典,十分高兴。这些活动为以后一个阶段内帝王庆生辰定下了调子。

顺宗生日是正月十二日。他于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六日(丙申)即位,当年八月病重,令宪宗继位,自己退居太上皇,次年正月去世。他当皇帝期间没逢上生日,也就没有庆祝活动。宪宗生日是二月十四日,穆宗七月六日。他们都在宫中布置道场,搞庆祝活动。内供奉僧廣宣有诗纪实。《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说:宪宗"龙生二月中""修斋长乐殿,讲道大明宫。……法筵花散后,空界满香风。"《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祝穆宗"弥天福寿""千秋乐未央"。这时,各地仍在贡献,甚至贡献女口(女奴)。(《全唐文》卷611,裴次元《降诞日进物状》)穆宗想在自己生日让官员、命妇在光顺门参拜自己的生母,向她祝寿,自己在内殿与百官会面;大臣认为没有礼仪依据,奏罢之。(《旧唐书》卷16《穆宗纪》)可见这时庆生辰的性质完全转向当事者自我,已被社会接受,隋文帝以来感谢父母辛劳的意蕴被断然清除。

敬宗生日是六月七日,庆生辰也仿德宗例举行三教讲论(《旧唐书》卷130《李繁传》),地方上乘机大作文章。徐州节度使王智兴想捞一把,就以庆诞辰为名,请求在泗州置坛度僧,收取度牒钱。江淮百姓趋之若鹜。李德裕上疏说:江淮"自闻泗州有坛,户有三丁必令一人落发,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自正月以来,落发者无算"。凡到者"人纳二缗,给牒即回,别无法事。若不特行禁止,比到诞节,计江淮以南,失却六十万丁壮"。(《旧唐书》卷174《李德裕传》)这关乎政府能否控制住60万剥削对象的大问题,所以敬宗下诏取缔。

这给文宗提供了经验。他的生日是十月十日。他多次下诏沙汰僧尼,限制佛教。大和三年(829),江西官员沈传师上奏:"皇帝诞月,请为僧尼起方等戒坛。"文宗下诏说他"诱致愚妄,庸非理道,宜罚一月俸料"。(《旧唐书》卷17《文宗纪》)然而佛教渗透社会生活由来已久,文宗也效法前任帝王,诞日举行三教辩论。大和元年(827)这一次,儒方代表白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旧唐书》卷166《白居易传》)白居易确实是宿构,他预先草拟了讲稿《三教论衡》,对儒佛进行比附。他认为:《诗经》有风赋比兴雅颂六艺,佛教有十二部经(佛经按体裁分为契经、重颂、讽颂、因缘、本事、本生、阿毗达摩、譬喻、论义、自说、方广、授记十二类);儒家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佛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孔门有颜渊等十哲,如来有迦葉等十大弟子。因此,"儒门、释教,虽名数则有异同,约义立宗,彼此亦无差别,所谓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者也"。(《白居易集》卷68)这时三教合流已成趋势,因而所谓三教辩论并非真的唇枪舌剑一决雌雄,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后来文宗厌于观听,到大和七年(833)这次,他只听了儒方代表的发言,"至僧道讲论,都不临听"。宰相路随等上奏说:"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玄宗时以诞日为节,"内外宴乐,以庆昌期,颇为得礼"。因而请立文宗生日为庆成节。文宗采纳。这样,便否定了自德宗以来的诞日内殿三教辩论,恢复以皇帝生日为全国性节日。此后,庆成节的宴会活动都在曲江举行,取消了延英殿奉觞称寿。文宗往往不出席曲江宴会,而到十六宅与诸王宴乐。宴会依然吃素,文宗解释道:"不欲屠宰,用表好生,非是信尚空门,将希无妄之福。"(《旧唐书》卷17《文宗纪》)

以后诸帝生辰都定为节日:武宗六月十一日,庆阳节;宣宗六月二十二日,寿昌节;懿宗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僖宗五月八日,应天节;昭宗三月二十二日,嘉会节;哀帝九月三日,乾和节。照例是宴会吃素,设置内道场。懿宗有次在佛寺设宴,当政宰相的母亲跟着受庆,遂成为惯例。《新唐书·赵隐传》说:宰相赵隐"既辅政,它宰相及百官皆诣第升堂庆母。……懿宗诞日,宴慈恩寺,隐侍母以安舆临观。宰相方率百官拜恩于廷,即回 班候 夫人起居。……后崔彦昭、张濬当国,皆有母,遂踵其礼"。这一时期,社会危机日益加剧,国祚将尽,庆生辰活动不能再有昔日的气象了。可见,帝王庆生辰活动,是随着治乱贫富而决定其规模和程度的。

四、唐代臣民的庆生辰活动

在皇帝庆生辰的感召下,唐代王公、命妇、官吏、百姓也都举行庆生辰活动。现在见到的最早资料,是高宗显庆二年(657)的事。一年前,皇后武则天生下皇子李显,释玄奘为他剃发,收为弟子,号"佛光王"。李显周岁生日,玄奘上表说:"谨上法衣一具。伏愿皇子万神拥卫,百福扶持,寤寝安和,乳哺调适,绍隆三宝,摧伏四魔,行菩萨行,继如来事。"(《全唐文》卷906,玄奘《皇太子晬日进法衣表》)玄奘希望这个婴儿吃好奶睡好觉,这还合乎情理;这时便拉扯上指望他传弘和捍卫佛教的话,则未免可笑。唐代臣民庆生辰活动的普及是在玄宗以来,兹按社会等级和身份,分类论述。

先看官僚贵族。玄宗长兄李宪封为寧王,拜太尉。玄宗"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旧唐书》卷95《让皇帝宪传》)玄宗的妃嫔也都庆生辰。柳婕妤生日,其妹"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印染绢帛后,曾献给"王皇后一匹"。(《唐语林》卷4)武惠妃生日,玄宗与各公主"按舞于万岁楼下"。(《明皇杂录·补遗》)杨贵妃生日,玄宗命小部音乐演奏新曲。新曲尚未命名,正好南方贡上杨贵妃最爱吃的荔枝,遂命名为《荔枝香》。(《新唐书》卷22《礼乐志十二》。此说交代事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唐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人袁郊《甘泽谣》载许云封说天宝十四载六月某日,是杨贵妃诞辰,玄宗在骊山长生殿奏新曲作贺,正好南海贡来荔枝,遂命名新曲为《荔枝香》。《新唐书》承此二说而误。天宝年间玄宗幸华清宫皆在冬日,而荔枝如《唐国史补》卷上所说"方暑而熟,经宿则败",事妄明矣。)玄宗朝宰相李林甫,生日常请僧人来家设斋。一僧叹佛,李林甫施舍给他一具马鞍作为报酬,僧人拿去卖了七万钱。另一僧想多得施舍,就极口称颂李林甫的功德,遂得宝骨,以一千万钱卖给胡商。(《酉阳杂俎》续集卷5)安禄山生日是正月初一,玄宗和杨贵妃提前赐赠礼物,一次计有金花大银盆、玛瑙盘、玉腰带、金镀银盒等贵重物品百馀件。生日当天,"又赐陆海诸物,皆盛以金银器,并赐焉"。(《安禄山事迹》卷上)当过郎官的司空图,生日作《观音忏文》说:"积疹初平,殊恩有自,置斋生日,用表成功。所期劫盖微尘,不竭依投之恳;庆流末裔,共成香火之缘。"当过安阳县令的何昌系,为庆生日,用五色线绣等身观音菩萨像,期望能救自己的"无明苦果"。(《全唐文》卷389,独孤及《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在官员过生日时,有人作诗吹捧、祝寿,有人送些礼物。罗隐《简令生日》诗说:"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自顾下儒何以祝,柱天功业济时才。"李寰节度晋州,其表兄武恭送了件旧黑袄祝他生日快乐,说这是西平王李晟收复京师时所穿过的,"愿尚书功业一似西平"。(《因话录》卷4)这些贵族官僚社会地位高,奢侈风气盛,不但贪图今生的荣华富贵,还企图通过生日礼敬佛教,做些功德,求得来世的幸福。

再看百姓。百姓过生日,有时亲戚相贺。武恭性格怪诞,好道。他过生日,表弟李寰回赠一个破旧油腻的幞头,调侃道:"知兄深慕高贞,求得一 洪崖 先生初得仙时幞头,愿兄得道,一如洪崖。"(《因话录》卷4)段成式的弟弟过生日,设杂戏娱乐。(《酉阳杂俎》续集卷4)丈夫祝贺妻子生日的例子有李郢。他在长安登第,来不及回家给妻子做生日,回杭州途中遇友人,就托友人捎给妻子一些礼物和一首诗,表示"琴瑟谐和愿百年"。(《唐语林》卷2)父亲对于子女的生日,也惦记不忘。杜甫《宗武生日》诗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这庭训十分严肃,但舐犊情深,依然可以感到。戴叔伦《少女生日感怀》诗,说自己多年远役在外,小女儿出生后,一直未见,回家后赶上她的五周岁生日,把她抱在怀中,可能是她前面有一个孩子已经夭折,于是感慨万端:"乍喜老身辞远役,翻悲一笑隔黄泉。欲教针线娇难解,暂弄琴书性已便。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做父亲的希望她以后女红精良,琴书诗文皆有修养。白居易《金銮子晬日》诗说:"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作者中年得此女,在她周岁生日时,意识到家长的责任,要把她抚养成人,按时完婚。这些家长当然不必在孩子生日时对他们祝寿,都希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正当的归宿。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百姓庆生辰,是在人生征途的一个中点,回顾和展望人生,寄托美好的愿望。这种感情真挚、朴实、纯洁,没有搀假的成分和非分的目的。这同帝王将相庆生辰时的挥霍浪费、粉饰太平、肆意搜刮和觊觎私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载《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2004年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