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的病因十分繁杂,尽管尿红细胞形态基本上可以明确该血尿是肾小球性还是非肾小球性,但还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尽管如此,约10%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只好暂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在以后的观察当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而明确诊断。......
2024-07-03
第七章 膀胱刺激征
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淋漓不尽等一组综合征(图7-1)。主要见于泌尿系的炎症。近年来,缺乏上述一项或以上的不典型患者在逐渐增多。诊断时应引起注意。尿频是指排尿次数的增加,往往指>5次/天,虽每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减少,使得总尿量多在正常范围;尿急是指突然出现强烈尿意,往往无法控制而需立即排尿;尿痛是指排尿时(或排尿后)后尿道及耻骨上区的疼痛或烧灼感;尿淋漓不尽是指排尿后仍有尿液不断滴出。
图7-1 膀胱刺激征的主要鉴别流程图
一、尿白细胞检查
(一)试纸法
此法称白细胞(WBC)测定,不如称白细胞脂酶(LEU)更为确切。因其检测原理是测定试纸中含有吲哚酚酯,它与尿中白细胞胞浆内所含有的白细胞脂酶反应,产生吲哚酚,再与试纸中的重氮盐反应而产生颜色。本法的缺陷是仅与尿中感染的白细胞起反应,因只有感染的白细胞才含有白细胞脂酶。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在90%左右,但仍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只能作为筛选实验。
(二)显微镜检查
常规检查多不染色,但如需要鉴别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等时则需进行染色,如瑞氏染色。尿白细胞增多(>5个/HPF,也有人认为在女性>10个/HPF)是诊断尿感的一个敏感指标。在下列情况时可影响白细胞的数量甚至造成假阴性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白细胞破坏;②使用抗生素后;③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感染,使尿呈碱性,白细胞破坏。若与亚硝酸盐组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www.chuimin.cn)
(三)尿流式细胞计数(详见实验室检查部分)
二、亚硝酸盐实验(详见实验室检查部分)
三、尿培养
尿培养是诊断泌尿系感染的金指标(表7-1)。早在50年代Kass首先提出了针对于女性急性肾盂肾炎和无症状菌尿的诊断标准,此标准一直延续至今,作为传统的诊断标准。80年代初Stomm等基于菌落计数≥105/ml作为诊断有症状尿感的病人会有50%漏诊,故提出了一个标准,但该标准对菌落计数放宽到≥102/ml,使得误诊率太高,未被多数学者接受。我国于1985年在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上也讨论通过了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正常尿液是无菌的,但尿液中出现细菌也并非是致病菌,如乳酸杆菌、甲型溶血链球菌、厌氧菌等,因难于在尿液中生长,当其在标本中出现时,一般认为是污染所致。当①尿标本放置时间>1小时;②被白带或粪便污染时,可造成假阳性;当①使用抗生素后留取标本;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小时;③大量饮水后;④L型细菌,此时可造成假阴性。
表7-1 有意义菌尿的诊断标准
L型细菌(bacterial L form):1935年Klieneberger从念珠状链状杆菌的陈旧培养物中发现一种异常的微小菌落,并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命名为L型细菌。是指无细胞壁,暂时失去致病力但仍有生命力的一种细菌,形态呈高度多形性,以变形杆菌多见,仅能生存于肾髓质的高渗环境,一旦环境适应,重新合成细胞膜,使感染复燃。在培养阴性的慢性肾盂肾炎中,20%可找到L型细菌。
图7-2 上/下及急性/慢性非特异性感染的分类和鉴别要点
有关实用肾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的文章
第二节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的病因十分繁杂,尽管尿红细胞形态基本上可以明确该血尿是肾小球性还是非肾小球性,但还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尽管如此,约10%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只好暂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在以后的观察当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而明确诊断。......
2024-07-03
鉴别诊断(一)烂喉痧与感冒烂喉痧同感冒一样,都是冬春季常见的时病,始见发热、咽痛、脉浮为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三)春温与感冒春温属温病之一,也是时邪所致的疾病。在病因方面,春温是受春季温热之毒而致,感冒则是感受风寒之邪而发,即是温邪所感,也较轻微。另外,春温由表入里,入脏较快,而感冒由表入里伤及脏腑者较少。且感冒病失治亦可导致鼻渊,而鼻渊病人又易患感冒,所以两者应作鉴别。......
2024-01-08
第六章水肿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前者决定水肿程度,后者决定水肿部位。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逐渐蔓延,常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临床无明显原因可寻,被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现认为可能与雌激素作用、体位性水钠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等有关。......
2024-07-03
第七节常见的免疫学检查一、补体检测19世纪末,Bordet通过实验发现,新鲜免疫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56℃30min可使其灭活,这种成分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血清中,并可辅助特异性抗体所介导的溶菌作用,Ehrilich认为: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表现形式。是指Ig呈单克隆或多克隆异常增高,前者属于良性或恶性疾病,后者则继发于一些疾病。有关ANCA阳性的意义详见小血管炎一节。......
2024-07-03
诊断标准感冒,是中医疾病学中最为概念化的名词之一。感冒病具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这样,就使许多人虽患同一疾病,临床表现却有一定或很大的差异。典型感冒应当是系列性明确,阶段性明显,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见者。其原因,与病人体质、受邪轻重、治疗早晚及用药情况有关。所以,我们在诊治感冒病的时候,还必须与其他一些时病相鉴别。......
2024-01-08
关于对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认识,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阶段。对于本病的血尿,首先必须确定为肾小球性,不是临床有血尿者就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隐匿性肾小球疾病诊断的意义主要有三个:①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可能是某些疾病肾脏损害开始的表现。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的早期肾脏损害都被认为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而且其程度还会逐渐加重;②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情况下只是一个中间过程。......
2024-07-03
第一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在发生肾炎前2~3周有链球菌感染病史,目前尚无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依据。其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常认为,GAS前驱感染后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小球损害。......
2024-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