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蛋白尿的产生机制一、肾小球滤过膜的正常结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管壁的通透性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可以自由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很少能滤过,这是由毛细血管血管壁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近年来发现上皮细胞的足突在蛋白尿的发生上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2024-07-03
第二节 蛋白尿的诊断方法
一、蛋白尿的诊断程序
首先要除外假性蛋白尿,以确定真性蛋白尿的存在,如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精液、经血、前列腺液、长时间放置都可造成假性蛋白尿。此时要将标本离心或过滤,然后再重新进行蛋白检查,其次,蛋白的量是多少?第三,这种蛋白尿来自于哪里(即定性诊断或定位诊断)?最后还要确定蛋白尿的病因。微量蛋白尿的组合检查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至少有两个意义,①尿蛋白定性阴性时,可以早期发现微量蛋白,便于早期诊断;②尿蛋白定性阳性时,通过组合检查(标本往往需要稀释)了解蛋白的类型,确定蛋白的来源,便于定位和诊断(见图5-4)。
图5-4 蛋白尿诊断程序
二、蛋白尿的分类及特点
蛋白尿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量的角度(大量、中量、小量、微量),也可以根据发生的部位(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其中肾性又分为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还可以依据产生的机制(功能性、体位性、溢出性、分泌性),目前尚没有统一(见图5-5)。
图5-5 蛋白尿的分类(按产生机制/部位分类)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等的损害,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蛋白电泳检查漏出的蛋白质中白蛋白约占70~80%,β2-MG可轻度增多。此型蛋白尿中尿蛋白含量常大于1g/24h。主要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如各类肾小球肾炎。此外,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产生的机制也与此相关。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
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的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性蛋白尿。通过尿蛋白电泳及免疫化学方法检查,发现尿中以β2M、溶菌酶等增多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单纯性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低于1g/24h。此型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应用庆大毒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等。
(三)溢出性蛋白尿(overfiow proteinuria)
主要指血循环中出现大量低子量(分子量小于4.5万)的蛋白质,如本周蛋白。血浆肌红蛋白(分子量为1.4万)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极限于尿中大量出现时称为肌红蛋白尿,也属于溢出性蛋白尿,可见于骨骼肌严重创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等。
(四)偶然性蛋白尿(accidental priteinutia)
也称为假性蛋白尿。当尿中混有多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时称为偶然性蛋白尿。主要见于泌尿道炎症、出血及在尿中混入阴道分泌物、男性精液等,一般并不伴有肾本身的损害。(www.chuimin.cn)
三、蛋白尿的检查方法
有关内容见“常见实验室检查及评价”一章。此仅列表简述(见表5-1、表5-2)。
(一)定性实验
表5-1 几种常用尿蛋白定性实验的机理与评价
(二)定量实验
表5-2 几种常用尿蛋白定量实验的机理与评价
续表
(三)微量蛋白测定
微量蛋白用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及试带法基本不能查出。故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免疫散射比浊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样品留取及报告方式有三种: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排出率(μg/min);②随机留尿法,用肌酐比值报告排出率(mg/mmol·cr或mg/g·cr);③晨尿法,报告每升(每毫升)排出量(mg/L,μg/ml),后者结果波动大,不可取。
四、蛋白尿与肾脏病的关系
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标志,而白蛋白尿又是肾小球损伤的重要特征,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则是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来自不同部位的蛋白尿其产生机制和蛋白种类也不同。蛋白定量又是临床诊断、分类(型)、预测病情的必要依据(见表5-3、表5-4)。
表5-3 蛋白尿分类与病变定位
注:-表示正常或阴性,+表示异常或阳性
表5-4 蛋白定性(量)与肾脏病分布关系
有关实用肾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的文章
第一节蛋白尿的产生机制一、肾小球滤过膜的正常结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管壁的通透性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可以自由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很少能滤过,这是由毛细血管血管壁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近年来发现上皮细胞的足突在蛋白尿的发生上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2024-07-03
概述远离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第四大疾病杀手,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毫不逊色于上述疾病。表2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与对策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首先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有肾脏病家族史者,这是肾脏病的四大主要危险因素。预防肾脏病 从全球的总体情况来看,CKD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4-07-03
第二节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的病因十分繁杂,尽管尿红细胞形态基本上可以明确该血尿是肾小球性还是非肾小球性,但还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尽管如此,约10%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仍不能明确诊断,只好暂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在以后的观察当中仍会有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病因而明确诊断。......
2024-07-03
有关血尿的诊断及尿红细胞的检查,详见血尿一章。三种形态红细胞的比例在10%~30%之间,为混合性血尿,≤1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同时检测同一患者的血中红细胞,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2024-07-03
第一节尿常规检查尿常规的检查也随着时间的进展,其方法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试剂法到目前的干化学法(试纸法),不仅提高了检验速度,而且其准确性也有了提高。现在的尿常规应包括:试纸10项和沉渣显微镜检查。通过加入促进细胞溶解的物质优化白细胞的检测,消除维生素C对隐血、尿糖等检测的干扰等。蛋白尿主要反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2024-07-03
第七节常见的免疫学检查一、补体检测19世纪末,Bordet通过实验发现,新鲜免疫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56℃30min可使其灭活,这种成分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血清中,并可辅助特异性抗体所介导的溶菌作用,Ehrilich认为: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表现形式。是指Ig呈单克隆或多克隆异常增高,前者属于良性或恶性疾病,后者则继发于一些疾病。有关ANCA阳性的意义详见小血管炎一节。......
2024-07-03
第六章水肿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前者决定水肿程度,后者决定水肿部位。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逐渐蔓延,常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临床无明显原因可寻,被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与直立体位的反应异常所致,现认为可能与雌激素作用、体位性水钠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等有关。......
2024-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