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图解独具匠心的长城建筑艺术

图解独具匠心的长城建筑艺术

【摘要】:056独具匠心的长城建筑艺术漫长的长城建筑,集中了无数将帅士卒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美学观念,集中了古代建筑思想和技术的许多经验。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体现了另一种长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总之,长城的建筑艺术体现了自然特点与人工建筑的巧妙结合,以其“古”、“长”、“大”、“险”、“巧”为特征,其建筑艺术成就是世界罕见的。

056 独具匠心的长城建筑艺术

漫长的长城建筑,集中了无数将帅士卒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美学观念,集中了古代建筑思想和技术的许多经验。

在总体设计上,充分利用天险,布局合理,形式多样。长城经行的地域辽阔,地理情况十分复杂,高山峻岭,大河深谷,沙漠高原,戈壁石滩,都需要穿越,而在总体设计上,又要突出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做到以防为主,攻防结合。那么如何把长城建造得坚固实用,而又省时、省工、省料,是设计者们考虑的中心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工匠和军事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很早就创造并总结出了一套设计思想和原则,可以概括为: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险阻,适当选址,合理布局,以城堡、墙、墩、台、壕等多种形式,表里相应,互为利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达到积极防御的军事目的。例如,早在秦始皇之时,蒙恬修筑长城,就总结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宝贵经验,此后历代修筑长城都遵循这一原则。如在山区,山脊本身就好像一道大墙,所以在山脊筑城就更加险峻,因而长城在走向上,多是沿山脊而蜿蜒,同时在山脊上筑城还可依傍山势,将城的外侧筑高,使之非常险陡,利于提高防御能力;而内侧则相对平缓低矮,便于士卒上下和运输物资。又如在巨石悬崖陡坎险坡之处可以不必修筑或仅仅稍加平整,而在河谷汇合转折之处或平川往来必经之地,则必修筑关隘;再如利用两山之间的峡口修筑“当路塞”的固关,也是可用较少的人力与建筑以控制险要的办法。其他办法还有诸如利用高山障壁做山险墙,利用险峻的悬崖绝壁,顺山势加以人工劈削筑劈山墙等。至于烽燧、堡戍的修建,更要选择有利地形,以山势高峻、便于瞭望防守之处为佳,而且必须使烽火能够互相看到,才能迅速传递警报。此外,明代戍城将士总结前人经验,创建“窦、墩、墉”等办法,也很科学。“窦”即孔道,长城经小河溪谷,须在城基下卷筑“木门”、“暗门”,飞梁而过,以便不堵塞水流;“墩”即沿山涧谷道,在山巅筑峰墩,与长城结合,一体使用;“墉”是长城在跨越大河时,沿河两岸修筑夹岸长城,使河水在两墙之间流过,士卒可以在城上用弓箭、火石夹击过河之敌。

长城作为一种边防设施,在建筑时不仅利用了天险,而且也将整个国家的战略形势考虑了进去,因而在建筑设计上显示了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思想和技巧。汉时为了拱卫长安,派苏建率兵十万依蒙恬旧规模置郡朔方,列障戍于河套地区,又开河西五郡,隔绝与匈奴的联系,使关中无患。北魏建都平城,先于长城要害之处设沃野、怀朔、抚冥、武川、柔玄、怀荒六镇,继而征发百姓十万,筑“畿上塞围”,东起上谷,西至黄河,从而形成了对平城的拱卫之势。明代长城的防御体系最为完善,沿长城一线划分了九个防区,是谓“九边”,设置了大宁、开平、东胜三卫,并且分别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和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构成两道长城防线。尤其是戚继光督修的金山岭长城,在控制战场和增大防御弹性方面就想了很多办法:每座敌台的战台和类似瓮城的挡马墙使敌人很难接近,与东西走向之长城主体同样坚固的支墙伸向当面浅近纵深,支墙左右两翼可瞰制前沿的制高点上还筑有独立的瞭望墩台。这样,便构成了前哨要点、斜切阵地和主阵地有机联系的筑城体系。若敌人来攻,防御者不但可以利用支墙机动兵力兵器提前接应,一旦进攻者楔入,还可以组织倒打火力,使之腹背受敌。不要小看这一道支墙,它足以使长城脱出一线式防御的被动。它的出现,比蒙塔郎贝尔的堡垒体系早两个多世纪。蒙塔郎贝尔是法国人,他的堡垒体系就是在大要塞周围的制高点上修建一列或两列小堡垒,这些小堡垒看上去是孤立的,但却可以用火力互相支援,当时它还只是主阵地与外围要点之间火力的衔接与联系,还没有构筑直接用于机动兵力兵器的联络阵地,就被恩格斯称为开辟了筑城新纪元,如果当年恩格斯若能领略到金山岭长城的风采,那么就会对蒙塔郎贝尔的称道打上几分折扣了。(www.chuimin.cn)

与东部的崇山峻岭不一样,西部的长城体现了另一种长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西部的长城大多坐落于戈壁大漠中,由于缺少砖石材料,基本上都用黄土夹以芦苇和柳条夯制而成,土夯的城墙与沙漠和戈壁的色调融为一体。西出敦煌80公里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门关遗址,乃土坯垒成的城堡式建筑,在距敦煌西70公里的阳关遗址,仅残存一座烽火台。在四周无垠的戈壁之中,这两座颗粒似的建筑,不仅没有因它们体积的微小而为大漠的苍茫所淹没,而是突兀地矗立在滚滚黄尘和砂石之上,宛如铁骨凌空,它们在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和交错变幻的千古岁月中,展示出一种纪念碑式的永恒感。站在这些被岁月消磨而变得残缺颓倒的墙垣、烽火台面前,会感受到一种沧桑的震撼和涤荡,让人直接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凉壮丽。

总之,长城的建筑艺术体现了自然特点与人工建筑的巧妙结合,以其“古”、“长”、“大”、“险”、“巧”为特征,其建筑艺术成就是世界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