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图解慕田峪长城,震撼美景

图解慕田峪长城,震撼美景

【摘要】:050东连渤海仙源台西映居庸紫翠迭——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隅的怀柔县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它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段长城被称为“鹰飞倒仰”,这是慕田峪长城一绝。目前,慕田峪长城已成为继八达岭之后的新的长城旅游区。

050 东连渤海仙源台西映居庸紫翠迭——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隅的怀柔县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它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这是万里长城中又一段精华之所在,长城城墙绵延2250米,有敌台22座,最高处敌楼海拔达540米,登临可以遥望古道,领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意趣,其构筑形制和军事设施有着许多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北齐,慕田峪就筑有长城。明朝初年重建,永乐二年(1404年)修建“慕田峪关”,隆庆三年(1569年),谭伦、戚继光镇守京畿时,又在明初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葺。现在慕田峪所保留修复的长城为明代所修筑,是全国明代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由于慕田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事。明初徐达和元兵就大战于此,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蒙古朵颜入侵攻打慕田峪关,袭杀明军守备,后被明军击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时,蒙古族土默特旗部首领俺答汗从黄榆沟绕道突入,在背后袭杀扼守在今密云县古北口的明朝守军,攻破长城直逼北京城。有了这次被偷袭的教训,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长城时,在墙顶的两侧都加修了垛口,即“双垛口”,同时还建有“支城”,就是在长城内外侧有高脊山梁的地方,再节外生枝地顺山梁修出一段长城来,长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并在此筑有敌楼,当地人称为“刀把楼”,这样就可以控制制高点,减少对主城的威胁。明中叶以后,为加强对王朝京都的防御,特从南方调来戚继光,大力修筑首都北部的长城,而慕田峪又是此期修复工程中施工最精细、造型最别致的一段。

因慕田峪长城是建筑在危崖环绕的群山之中,墙体多筑在刀削似的山峰之上,昂首直上云霄,所以气势磅礴雄伟,并且在结构上有不少独特之处。慕田峪长城多建在外侧陡峭的崖边,依山就势,以险制厄。墙体高七八米,墙顶宽四五米,建筑材料以花岗条石为主,雄伟坚固。在靠近敌楼附近内侧的墙体上都筑有券门,供戍卫将士上下通行。墙顶上两边都建有矮墙垛口,外侧还挖掘有挡马坑,使防御功能更加完善,由于慕田峪长城自关门两侧是沿山脊升起的,随山势翻转,故有些地方的坡度较为陡险,于是在这些地段的垛口不是开口的长方形,而是呈锯齿形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圆形孔,而是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险要之处还修有炮台。慕田峪关的关门与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处都不相同,它是由三座连在一起的空心楼台所组成。正关台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筑起来的,构筑巧妙,是一处构造新颖、独具特色的楼体,它建在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凹处,城楼占据山谷。这三座空心楼台,当中一座高大雄伟,两侧次之,它不从正中城台开门,而是从两侧沿高陡的石梯左右两侧上下,三座敌楼之上各建有“楼橹”(也称铺房),内室相通,构成中厅、侧室之路,这种形式在整个长城建筑中甚为罕见。(www.chuimin.cn)

慕田峪长城从正关台左侧起,随山势翻转,奔向远方。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这种为了控制制高点,舍缓求险,把长城修在山巅的杰作,实在令人惊奇。长城从“牛犄角边”继续往前延伸,经过一个名叫“箭扣”的地方,这里是已达海拔1044米的山峰,两侧陡峭如削。在修筑长城时,必须从山头的外侧断崖绝壁上通过,又不能把这个制高点留在外面,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使用砖石、木材显然都不行,于是,聪明的能工巧匠们用了两根大铁梁担在断壁之上,上面再垒砌砖石,不能不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在幕田峪长城东侧,长城本来是顺山势伸向东北,可是到一敌楼处突然另辟蹊径摆向东南方向,山势尽处,突然终止,并修了一个甚是坚固雄伟的敌楼。这段长城延伸千余米,被人们称为“秃尾巴边”。这样长城在此处就形成了三道长城汇于一楼,“三面极目观巨龙”的景观。

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段长城被称为“鹰飞倒仰”,这是慕田峪长城一绝。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指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当地人说,即使老鹰飞到此处也要翻身仰飞才能越过。凡是游览此处的游客皆言“鹰飞倒仰”是登临慕田峪长城的一处“险关”。在慕田峪长城上,还有一座名为“九眼楼”的敌楼,这个敌楼因每面都有九个箭窗而得名,极为奇特,其上有明代官员巡行到此时所立的石碑,碑上刻有七律诗:“天际丹梯拱帝州,高台插汉眺燕幽。风云北极凭栏动,星斗西垂倚剑流。龙啸层巅朝雨霁,虹垂大漠夕阳收。幸簪白笔巡行暇,暂向青山记胜游。”站立此楼,四周风光一览无余。还有一座骑河而筑的水门关,上看长城耸入云霄,下看关门悬于河上,水门关上刻有“天设金汤”四个大字,是当时游人至此的观感。

慕田峪长城林木葱郁,景色非常优美,处在万绿丛中,是北京十六景之一。这里植被好,果木多,春华秋实,富有高山园林的意境。春天栗花金黄,桃红李白,群芳争艳,夏天漫山碧绿,郁郁葱葱,树影婆娑,清凉宜人,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松柏挺拔,傲霜凌雪,最为迷人的是秋天,红叶遍山,核桃、板栗、梨子悬挂枝头,各种颜色的树叶,把山峦装扮得五彩缤纷。雄伟的长城,飞舞腾翔于山脊之上,使景色更加瑰丽多姿。清代诗人孙学清对慕田峪这样描述:“若河谷中何所有,千树桃花万树柳。”目前,慕田峪长城已成为继八达岭之后的新的长城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