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一叫长城万仞摧公元前212年,这时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没有完全修成,在长安的街头巷尾已开始传唱着一首很让人恐惧的民歌了:“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长城脚下,累累白骨,多到没有人收埋的地步,以至于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竟出现了生了男孩千万不要养大,生了女孩要精心喂养的现象。这真是“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2024-05-05
山海关在河北省北部秦皇岛市的东北,处于渤海湾的尽头,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代万里长城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诗人用“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来描写关城的险要。
山海关有悠久的历史。据历史文献记载,这里商代属孤竹,同属燕,秦时属辽西郡,所辖十四县中有临渝县,汉代属卢绾,后属阳乐。建安十年(205年)曹操置卢龙郡,晋属营邱郡,北魏属乐浪郡,隋属北平郡。《隋书·地理志》上说,炀帝大业十年(614年)置北平郡,有长城,有临渝宫。唐代属临渝县,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更名石城县,有临渝关,有大海关,有碣石山,有温昌镇,辽代为迁民县。《资治通鉴》上记载,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金、元两代这里均属迁民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魏国公徐达创建关城,设立卫所之后始名为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这里设置了临渝县,山海关便成了临渝的县城。由于山海关的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里进行过多次战争。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和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官兵激战于石河两岸。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起义军以数千骑兵突破了西北防线,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22日又有山海关北翼城的一支明朝官兵起义,山海关城马上即可攻下。但是吴三桂出卖了明王朝,投降清军,出关迎接清军首领多尔衮入关。于是明军与清军两军合战,左右进攻,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由于山海雄关的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过关驰入中原,不久明王朝即告灭亡,清朝取代了明朝的统治。这个历史事件也因为一个叫陈圆圆的女子,变得更加引人入胜,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
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军曾侵入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一带,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撤走。1922年夏,直、奉军阀大战于石河西岸,1923年秋再战于山海关外的关家坟、威远城、姜女庙一带。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占领了山海关,把它变为东北伪政权“满洲国”的门户和入侵华北的阵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山海关曾一度解放,但受到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从秦皇岛登陆向东北解放区进犯,在石河西岸国共展开激战,现在在山海关外欢喜岭上的陵园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中的烈士们而建立的。1948年,山海关重获解放,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72年新建成了石河水库,不仅解决了山海关、秦皇岛、北戴河的饮水问题,而且还能灌溉市郊农田。昔日石河古战场,而今碧波荡漾,禾苗茁壮。山海雄关以及附近的城墙关隘也得到维修整理,迎接着前来旅游的国内外游人。
李自成行宫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关城为四方形,有东、西、南、北四个关门:东门叫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西门叫迎恩,南门叫望洋,北门叫威远。在关城的东西两头又筑有东、西罗城,以为前卫。山海关长城自关城的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向两侧伸展,南面伸入大海之中,北侧直上燕山,在南北两侧又有商翼城、北翼城,为屯兵之处,南北拱卫。山海关关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是与关内外的长城、墩堡、关隘等建筑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天下第一关”城楼(即山海关东门)建于高大的城台之上,城楼之上所悬挂的“天下第一关”匾额,笔力雄浑,乃明朝成化八年进士萧显书写。登上第一关城楼,北里长城从角山盘旋而上,有如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南望长城直奔渤海之中,酷似龙头探向海底,明朝诗人曾用“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万顷洪波观不尽,千寻绝壁画应难”等句子来赞美它的壮丽景色。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的城墙上,还有一些楼、堂等建筑,东南隅的叫奎光楼,东北隅的叫威远堂,一南一北,文武相对。从山海关东门往南,长城伸展八里,直入海中,被称之为老龙头。在老龙头近处有一濒海城堡叫宁海城,城上有澄海楼,乃明朝抗倭大将戚继光所建,澄海楼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有八尺。与长城墩台一起,高峙海上,极为壮观,有诗云“戍楼尽处接危楼,一槛凌空万象收”、“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破浪来风泛舟揖,安的歌啸不持瓯”。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北侧,长城往北伸展,约五里抵燕山山麓,沿着陡峭山脊盘旋而上,城台、敌楼林立。城墙内侧有一山名为角山,因此称此处为角山长城。站在山顶远望关城和大海,气象万千,辰观日出,称为渝关的一景,即“瑞莲捧日”。诗人描写道;“万里晴空绚早霞,云含曙色现奇花,飞来太液千重瓣,涌出红盆十丈花。光射龙宫惊电转,辉流蓬阙散珠华。”角山上有一座角山寺,云雾不时聚散,有时半山大雨,山顶却是晴明,形成另一景是“山寺雨晴”。在山海关东门外十三里,八里堡之南是姜女庙,也叫贞女祠,讲述着孟姜女的故事。现在姜女庙保存有山门、前殿、后殿、振衣亭等建筑。山门前有一百零八磴石级,后殿旁有巨石两块,上刻“望夫石”,当人们站在望夫石上或振衣亭里时,可南望大海,北看燕山,万里长城蜿蜒其上,极为壮观。山海关附近的长城、关隘和古建筑、文物还很多,如九门口、金牛洞、卧牛桥、三清观、徐达庙等。
离山海关不远,还有秦皇岛,北戴河、碣石等名胜。毛泽东写了一首《浪淘沙·北戴河》,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带海湾壮丽景色:
大雨落幽燕,(www.chuimin.cn)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有关图说长城的文章
014一叫长城万仞摧公元前212年,这时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还没有完全修成,在长安的街头巷尾已开始传唱着一首很让人恐惧的民歌了:“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长城脚下,累累白骨,多到没有人收埋的地步,以至于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竟出现了生了男孩千万不要养大,生了女孩要精心喂养的现象。这真是“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2024-05-05
001万里长城万古雄风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蟒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余里,它就是万里长城。过去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长城的长度是一万余里,故曰“万里长城”。河北省境内的长城也将近万里。曾经修建长城的各诸侯国和王朝共有二十多个,秦始皇所修建的长城有一万多里,汉朝的长城有两万里,明朝的长城也有一万两千七百余里。......
2024-05-05
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27九镇三关险长城万里遥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务区,合称九镇。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面对蒙古瓦剌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2024-05-05
026金墉迤逦倚山尖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憎恨。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山势却平缓,因而,这里的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它是雄伟中见灵秀。......
2024-05-05
036龙城飞将——李广要说李广的绰号可就多了,“飞将军”,“神射手”都是他,射手座李广的小档案:姓名:李广性别:男年代: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职称:飞将军特点:擅长骑射骁勇能战主要事迹: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致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2024-05-05
许多影响长城风貌的建筑物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一些行政机关也热衷于在风景秀丽的长城景区内建各式各样的培训中心、教育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长城景观的破坏,保护长城往往为开发长城旅游让路。对处于深山之中没有险情的长城,应尽可能原状保存,不要轻言开发,对险情严重的采取加固的方式排除,不要推倒重建。其次,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设置临时保护区,防止长城环境风貌继续遭受破坏。......
2024-05-05
054绚丽多彩的长城散文描写长城的散文,自汉代以来层出不穷,体裁多样,有策论、上书、游记、碑铭、纪略等形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各臻其妙。古代抒情性的长城散文多与长城史实相联系,抒发朝代兴亡和人物遭遇之感慨。但唐宋元各朝之后,很多长城散文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长城本身防御作用的局限,论述长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的作品增多。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功绩。......
2024-0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