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长城传奇:杨业率众成功吞噬日寇

长城传奇:杨业率众成功吞噬日寇

【摘要】:039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杨业提起杨业,家喻户晓,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此时,杨业手下只有数千人马,兵力相差悬殊。杨业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知道不能和敌人硬拼,必须以智取胜。杨业认为敌军士气正值旺盛之时,不宜正面阻击,而应以完成护送四州民众的任务为主。杨业以死报国的精神感染了无数后来人,正如同时代的诗人程旸写的那样:“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

039 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杨业

提起杨业,家喻户晓,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的精神,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忠勇的杨业守卫着金牛座,他的小档案:

姓名: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

性别:男

职称:代州刺史、右领军卫大将军

年代:生年不详,卒于986年

出身:原籍麟川新秦(今陕西神木北),因他长期生活在太原,所以《宋史》称他为太原人。父亲杨信,臣服于后汉、后周。杨业20多岁就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受到北汉皇帝的重用。后来北宋灭北汉,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因他熟悉边事,宋太宗仍任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抵抗辽兵。

战绩:雁门关大捷

杨业与夫人合葬之墓位于山西代县杨家将宗祠

唐以后,中国由大一统走向了分裂,即五代十国时期。这时,宋太祖黄袍加身后,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北汉都城太原,渴望恢复大一统的局面。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病死,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皇位,即为宋太宗。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四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辽军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援军要道,太原城被宋军重重包围,外无救援、内无粮草,北汉皇帝刘继元只好投降,杨业也归附宋朝。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武艺高强,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将。宋太宗灭了北汉,想乘胜攻打辽朝,收复北方失地。宋军攻势凌厉,北方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宋军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后来,辽朝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双方在高粱河(今北京城西)激战,宋兵大败,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逃回东京。(www.chuimin.cn)

从此,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忧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而雁门关成为成就杨业一生大业的雄关。公元980年,辽朝派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此时,杨业手下只有数千人马,兵力相差悬殊。杨业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知道不能和敌人硬拼,必须以智取胜。他把大部分人马留在燕门,自己带领数百名精锐骑兵出关,从崎岖小路绕到北面敌人的后部。辽兵向南进发,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渐渐放松了警惕。不料骤然间,后面杀声震天,烟尘滚滚,只见一支骑兵从背后杀了过来。辽兵毫无防备,又搞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一霎时被杀得人仰马翻,纷纷向北逃窜。杨业趁势带追兵赶上去,又杀伤大批辽兵,并且杀死了一名辽朝贵族,活捉了一名辽将。这一仗使杨业威名远播,“杨无敌”的绰号不胫而走。辽兵一见到杨业的旗帜,就赶紧回撤。

天波杨府

几年后,辽景宗耶律贤死去,由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耶律隆绪即位时只有12岁,就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人向宋太宗建议,认为辽朝国主交接,时局不稳,应趁机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认为有理,接受了这个建议,公元986年,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杨业任潘美的副将。

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旗开得胜,很快收复了云、应、寰、朔四个州。军队的前锋到达了桑干河边。但曹彬的东路军因为粮草不济逐渐落后,中路军田重进也吃了败仗。于是宋太宗命令各路军撤退,由潘美率领的西路军仍回代州。不久,宋太宗又下令将云、应、寰、朔四个州的百姓迁往内地,要潘美、杨业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这时,辽军萧太后与耶律汉宁等人率几十万军队,向宋发动新的攻势,已经占领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兵势迅猛。杨业认为敌军士气正值旺盛之时,不宜正面阻击,而应以完成护送四州民众的任务为主。主张宋军主力走石寨,派兵佯攻,吸引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石碣谷,掩护军民撤退。但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主张,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岂可示弱畏怯!只管在平川大路上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么做一定会失败。”王侁讥讽道:“杨将军号称杨无敌,现在何以在敌军面前畏缩不前?是否另有打算?”杨业气愤地回应说:“我非怕死贪生之辈,只是现在出兵交战于我军不利,士兵白白丧命而不能克敌立功。你们现在责备我不愿牺牲,如果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主将潘美也同意王侁的主张。

杨业无可奈何,只好率领部队出发。出发前,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救援,我兵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可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多远,就遇到了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作战,但依然难以挡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辽兵,只好且战且退,把辽兵引到陈家峪。到了陈家峪,正值日暮黄昏。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的,连宋兵的影子都没有,不禁捶胸痛哭。原来,在杨业走后,潘美和王侁也曾把人马带到陈家峪,排好阵式等候。但等了一天,没听到杨业的消息,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以为一定是杨业将辽兵击退。他怕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去迎战辽军。等到他们得知杨业兵败,又慌忙往另一条小路逃跑。杨业见接应地点无人接应,只好带兵和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士兵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兵越来越多,到最后,身边只剩下百余士兵。他含着泪说:“你们都有父母家小,请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知道我们的情况。”士兵们深为感动,却没有一个愿意离开,一直到战死。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血洒战场,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死了百余名敌人,不料敌人发箭射中他的战马,无法行进,辽兵乘机围了过来,将杨业俘虏。杨业被俘后,辽将劝他投降,杨业严词拒绝,他说:“太宗待我恩重,本以为可以征讨敌人,报答皇恩,岂知被奸人逼迫出兵,致遭惨败,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在辽营绝食了三天三夜而死。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也因为丧失一名勇将感到难过,削潘美三级,把王侁除名流放金州。

雁门关

位于山西代县西北的雁门山腰,是宋辽边界上的重要关口。

杨业以死报国的精神感染了无数后来人,正如同时代的诗人程旸写的那样:“报君忠贯日,吞虏气填膺。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后来,杨业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致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