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辽金长城与蒙古铁骑在辽朝建立以前,契丹人主要居住在西辽河流域。据统计,双方使节往来至少有近百次之多。耶律阿保机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阻隔渤海与中原的联系,因此,长城必然位于渤海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上。1117年,宋、金相约夹攻辽,1120年,约定双方以长城为界,金兵攻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兵攻辽的燕京析津府(北京市)。金代修筑的长城有两处,一在吉林延边地区,一在黑龙江牡丹江地区。......
2024-05-05
019 北朝长城的雄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也有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过中国。从南北朝开始,统治中国北部地区的先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此外还有十六国的前凉、前燕、前秦等等少数民族也统治着部分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占据了经济文化上比较发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以后,为了防止其他少数民族的骚扰,也不断修筑长城。其中北魏、北齐修筑的长城工程规模都不小。
北魏王朝统治了黄河流域北部的广大地区。北魏王朝的统治者原为鲜卑拓拔部,本来是以游牧骑射为生,但在统治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原地区之后,进入了封建社会经济,国力一时强大。这时在王朝的北部有另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和东北部的契丹族,他们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主贵族不时南下扰掠。因此,北魏仍然采用了秦汉时期防御匈奴的办法,修筑长城。据《魏书·明元帝纪》上记载:明元帝泰常八年(公元423年),蠕蠕犯塞,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今河北赤城县),西至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蠕蠕又称芮芮、茹茹,乃北魏对柔然的蔑称,为东胡的后裔,随水草牧畜,是北魏的主要边患。
长川不是河流,而是以地势平坦开阔而得名,由于滩地广阔、南北狭长,故有长川之称,长川由于水源充足,牧草繁茂,牛羊成群,比较富庶。长川是出入阴山的主要通道,柔然南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北魏长城从长川开始修筑。北魏时代的赤城,在今赤城县境内,不过当时的赤城是修建在山阜之上,其军事性质非常明显,并非今天的赤城县城,赤城之山属于阴山,北魏从长川至赤城的长城是沿阴山向东走向,充分利用了阴山的山险。北魏长城向西绵延至五原,五原为朔州附化郡所领四县之一,在今包头市附近,距昆都仑河不太远的地方,昆都仑河是穿过阴山南北往来的主要孔道,长城修到这儿,都是为了防柔然南侵。北魏长城基本上是沿阴山北麓走向,与燕北长城、秦汉长城方向相同,也沿用了前代的长城加以修缮。戍边的官兵平时驻守在城堡里,不出现敌人入侵的警报,很少到长城上来。
在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六月至九年二月(公元446年至448年),前后持续两年,北魏修筑畿上塞围,动用了司、幽、定、冀四州之民10万人,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即是从现在北京居庸关,向南至灵邱,再向西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而达山西河曲县。当时把这道长城称之为畿上塞围,是因为它环绕于国都,畿系指国都远近郊区而言,畿上塞围就是保卫国都的塞围。畿上塞围的遗迹很难找寻,一方面是因为它所经过的地方几乎全是崇山峻岭,利用山险,可以减少长城的修筑,这是古代修筑长城最常见的做法,另一方面,畿上塞围的某些段落,与后来的明长城比较一致,在修筑明长城时,沿用了部分畿上塞围,或拆除其土石筑墙,造成了畿上塞围的破坏。(www.chuimin.cn)
牧牛图北朝·佚名
高欢、高洋父子在东魏、北齐时,也曾筑有长城。公元534年,高欢立元善见为魏孝静帝,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从此北魏王朝分做东西魏。东魏东迁于邺后,曾修筑长城,《资治通鉴》上载: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高欢筑长城于肆州北山,西自马陵(今山西静乐县),东至土墱(今山西崞县),40日而罢。其长度只有150里。因这时已是东魏王朝覆灭的前一年,已无力对长城进行较大的修筑了。公元550年高洋灭东魏,是为北齐,据有现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大片领土。它的北方有突厥、柔然、契丹等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了防御,北齐便大筑长城。据《北史》记载,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自西河总秦戍(大同西北)筑长城,东至于渤海(今河北山海关)。天保六年(公元555年)皇帝下诏,征发180万人修筑长城,自幽州夏口(今北京居庸关南口)西至恒州(今大同)九百余里,天统元年(公元565年)自库堆戍东距海二千余里间,凡有险要,堑山筑城,断谷超障。《北史》上记载,齐前后修筑长城东西凡三千余里,60里设一戍。在险要地方设置州、镇达25处,用以驻兵防守。并在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初,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络拔(今大同西南)至坞阂戍(平型关东北),长四百余里,天统元年又把坞纥戍的重城向东伸延至居庸关与外城相接合。此外,北齐西边还有与之对峙的北周政权,为了防御北周,北齐还修筑了南北向的长城。《资治通鉴》上记载,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诏司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今河南济源县),仍筑长城二百里,即今尤关、广昌、阜平之间的长城。
北魏长城位于今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北
此外,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也筑有长城。《周书》称,大象元年(579年)六月,发山东诸州人民,修长城。在此之前的同年五月,有“突厥寇并州”的记事。从突厥侵扰并州的记载来看,北周大象元年所筑之长城,应在今太原以北地区。在太原以北,前代所修的长城甚多,因此,北周只是对其中某些长城做些修补而已,新修之长城应该不多。北周修葺长城,显然是为了防御突厥的侵扰。
北朝长城是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修筑的,若隐若现地盘亘在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它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也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
有关图说长城的文章
023辽金长城与蒙古铁骑在辽朝建立以前,契丹人主要居住在西辽河流域。据统计,双方使节往来至少有近百次之多。耶律阿保机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阻隔渤海与中原的联系,因此,长城必然位于渤海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上。1117年,宋、金相约夹攻辽,1120年,约定双方以长城为界,金兵攻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兵攻辽的燕京析津府(北京市)。金代修筑的长城有两处,一在吉林延边地区,一在黑龙江牡丹江地区。......
2024-05-05
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27九镇三关险长城万里遥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务区,合称九镇。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面对蒙古瓦剌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2024-05-05
026金墉迤逦倚山尖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憎恨。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山势却平缓,因而,这里的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它是雄伟中见灵秀。......
2024-05-05
036龙城飞将——李广要说李广的绰号可就多了,“飞将军”,“神射手”都是他,射手座李广的小档案:姓名:李广性别:男年代: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职称:飞将军特点:擅长骑射骁勇能战主要事迹: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致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2024-05-05
许多影响长城风貌的建筑物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一些行政机关也热衷于在风景秀丽的长城景区内建各式各样的培训中心、教育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长城景观的破坏,保护长城往往为开发长城旅游让路。对处于深山之中没有险情的长城,应尽可能原状保存,不要轻言开发,对险情严重的采取加固的方式排除,不要推倒重建。其次,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设置临时保护区,防止长城环境风貌继续遭受破坏。......
2024-05-05
054绚丽多彩的长城散文描写长城的散文,自汉代以来层出不穷,体裁多样,有策论、上书、游记、碑铭、纪略等形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各臻其妙。古代抒情性的长城散文多与长城史实相联系,抒发朝代兴亡和人物遭遇之感慨。但唐宋元各朝之后,很多长城散文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长城本身防御作用的局限,论述长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的作品增多。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功绩。......
2024-05-05
006互市贸易 的平台长城并非是一条凝固不变的防线,而是一条因长城两边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防线,它是一条“游动”的巨龙。长城带各民族同中央王朝或各民族统治上层之间的贡赐和馈赠,既是一种政治交往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是同互市贸易相佐的一种经济形式。......
2024-0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