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图说长城:不断秦城,自古长

图说长城:不断秦城,自古长

【摘要】:011不断秦城 自古长说到长城,人们往往想起了秦始皇,甚至有些人认为从秦始皇开始,才有了长城。而各国间的不断战争,又迫切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当时修筑长城是各国通用的方法。战国时期的秦也筑有长城,乃秦昭王所筑,为有别于秦始皇长城,后人称之为秦昭王长城。秦昭王修筑长城,与以义渠为首的戎人和陇西、北地、上郡有关。此事导致秦昭王决心计杀义渠王,随后对义渠展开征讨。为了防患未然,秦昭王采取了修筑长城的措施。

011 不断秦城 自古长

说到长城,人们往往想起了秦始皇,甚至有些人认为从秦始皇开始,才有了长城。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就已经蜿蜒在中国的崇山峻岭上了。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各国依据其国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现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据史载,在春秋战国间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就发生过规模不同的战争四百八十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扩大国土,增强势力,故而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称霸争雄局面。而各国间的不断战争,又迫切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当时修筑长城是各国通用的方法。

齐长城

齐长城是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它始建于齐宣公,中经齐威王续建,到齐宣王时最后完成,也就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到公元前四世纪初年,前后历时大约一百年左右,这比欧洲人修建的雅典壁垒早二百余年,比秦长城早四百余年,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蜿蜒千余里,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全长618893米,历经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8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由于它多依山势而筑,山岭之地又多筑在峰顶处,故又有“长城岭”之称。随山势而筑地段城墙多系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砌成,一般不用灰浆等物凝固。而平原低谷地段所筑长城又多夯筑而成,土筑的城墙也称钜防或防门。实地调查发现,齐长城在长清与肥城边界的大石关、博山区鲁山之北的青石关、临朐与河水边界的大关有三条复线;12处重要关隘;9处便门;城堡、兵营遗址五十余处;烽燧12处;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大峰山峰顶有齐长城遗址一千三百余米,是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又因大峰山曾是鲁西抗日根据地和长清第一届县委诞生地,加上有六十多种珍禽异兽形成的自然景观,政府决定将其开发为中国长城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齐长城

楚国齐国不同,齐国是沿海国家,而楚国是内陆国家,齐国只有西、南面受外敌威胁,所建长城是一条线形,而楚国三面受威胁,所以建方城。《左传》上记载着这样的故事:楚成王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656年,齐国要进兵攻打楚国,军队已经到了陉这个地方,楚成王派屈完去迎敌,到了召陵地方,屈完对齐侯说,你如果真想与楚国打一仗的话,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防,有汉水作为城池,足可以抵挡一阵子,齐侯见楚国防御工事果然坚固,只好收兵,并与楚国建立了联盟。屈完能以方城之坚、汉水之险而说服齐侯,足可见楚国方城在军事上作为战略防御体系的巨大威力。在方城没出现之前,楚人为了保卫领地,就修筑了很多城堡,这些城堡,在长期拉锯式争夺地盘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楚利用了这些城堡,在城堡与城堡之间修筑了相对链接的城墙。楚方城的特点之一,就是关城比较密,它使过去一个个孤立的城堡变成了多功用的防御体系,使城堡与长城互为补充,构成了一个整体防御体系,使楚国的威力大增。楚国在上古时期,大地一片荒芜,荆棘丛生,就“楚”字本义讲,乃茂林的意思。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楚国还成为战国七雄中疆域最阔、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当时的苏秦也说,楚具有统一天下的实力。直到楚怀王时期,国力开始衰落,西北有强秦,东北有强齐,楚国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守势,步步为营,修筑西长城以防秦,修筑东长城以防齐。

青石关(www.chuimin.cn)

到公元前四世纪前后,燕、赵、秦、魏、韩各国相继修筑了互防长城。连个别很小的诸侯国家,如中山国(在今河北石家庄地区)也修筑了长城以为防御,因它们和我国境内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匈奴等毗邻。那时匈奴正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掠扰赵、燕、秦三国的领土,抢夺牲畜和人口,严重妨碍那里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以这三国又在他们的北方修筑了防止东胡、匈奴南掠的长城。赵国是战国时期比较弱小的国家,向南发展受到了魏国的遏制以后,便改变了方针,积极向北方发展,占领了林胡、楼烦以后,随即修筑了长城,并设立了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赵武灵王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政治改革家,在与北方部落征战往来中,提出了改革服装,变长袍为便利行动的裤子,改战车为骑射,以利于实战,再就是发现对方不善于攻城拔寨的弱点,倾力修筑长城,这对于赵国乃至今后的中国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燕国,不仅要北防东胡,而且还要南防赵、西南防秦,因此,燕长城有南北两道。燕南长城位于易水北岸,易水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伴随着荆轲刺秦的故事,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火了千年,反映出过了易水就出境到了异国他乡。

青石关北关门

关于燕北长城的修筑,历史上有一段传说:起初燕国受到东胡山戎的威胁,曾把一位有名的将军秦开作为人质送给东胡,后来秦开回来,发军把东胡赶出一千多里以外。燕开始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防备东胡再度骚扰。后人根据与荆轲共同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是秦开的孙子推断,当在燕孝王时或燕王喜即位初年(公元前254年),是战国时最后出现的一条长城。

战国时期的秦也筑有长城,乃秦昭王所筑,为有别于秦始皇长城,后人称之为秦昭王长城。秦昭王修筑长城,与以义渠为首的戎人和陇西、北地、上郡有关。虽然秦对义渠多次征讨,义渠的势力仍然很大,义渠王竟利用朝秦的机会,与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私通。此事导致秦昭王决心计杀义渠王,随后对义渠展开征讨。义渠虽然溃逃,有生力量并未彻底消灭,随时有伺机侵扰的可能。为了防患未然,秦昭王采取了修筑长城的措施。秦昭王长城经过宁夏南部的西吉、固原、彭阳三县,折向东北进入甘肃东部庆阳地区,在花池县东行进入陕西吴镇县,再沿大理河东行进入榆林,最后止于无定河南岸,北与渔河堡相对,全长约750公里。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代万里长城的基础。

以上这些诸侯国家的互防长城,其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但规模较小,东西南北各自据守,互不连贯,较之秦代长城,在规模上相差很远。故长城史家有将其区别,称之为先秦长城,也有称之为战国长城的。

赵武灵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