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04 两种文明冲突的产物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长城修筑了上千年?我们看到长城横贯今天的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绵延万里,并以此线向南北辐射,形成独具特色的长城带,而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则在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地区,显然长城是农耕民族为防止游牧民族的侵扰而修建的防护带。农业和畜牧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文明薪火相传的背后是永无休止的分歧,当分歧无法解决时,战争就发生了,长城也就修筑起来。
秦人农耕用的铁犁与铁铧(陕西历史博物馆)
农业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以农耕生产为主的民族。春秋战国时期,铁质农具、牛耕的推广和改进,郑国渠、芍陂、都江堰等大型公共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冶铁、铸铜、丝织、煮盐、制陶、漆器、车船制造等许多部门,商业也跟着发达起来,形成了像大梁(今河南开封)、临淄、定陶、邯郸、寿春那样的大都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诸夏形成统一的民族开辟了道路。秦虽然国祚短促,却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奠定了华夏民族在尔后发展成统一的汉民族的基础。汉继秦而兴,边疆各民族渐渐以“汉人”之称代替了“秦人”,诸夏或诸华,郡县之民也往往以“汉人”自称,以示与四夷各民族相区别,无论是他称还是自称,初步具备了民族称谓的特征。东汉灭亡以后,三国鼎立,两晋相继,边疆各民族仍称呼郡县编民为“汉人”。隋、唐盛世,“汉家”、“汉地”不仅见于诗文,也见于诏令、奏疏,吐蕃、回纥、南诏、渤海等民族,也习惯于称唐朝州县居民为汉人。辽、金、元、清等朝代,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在金、元两代南方的汉人和南方其他民族被称为“南人”,地位低下,但是,这些朝代仍以汉地经济为立国基础,汉文化仍起主导作用。统治民族无论是汉人还是其他民族,汉族都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文化传统从未被割断。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秦以后到清代,汉族始终是农耕民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封建土地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赋役制度,虽有过多次改革,但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性质从未改变。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上千次农民起义的核心问题都是土地,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一直是汉区社会的基本矛盾。尽管如此,以精耕细作著称的汉区农业,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高度发达的灿烂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孔孟儒家学说是汉族文化的代表,以礼、义、仁等要素为核心,自汉武帝以来居于统治地位。军事理论以《孙子兵法》为突出代表,宋朝整理的《武经七书》更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从《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到《明史》,加上各种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著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祖冲之、郭守敬、贾思勰、张景仲、华陀、李时珍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领域的先进水平。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闻名于世,戏曲、诗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美术、工艺更是异彩纷呈。这一切都使得长城以南的黄河中下游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汉区极富吸引力。
在华夏的北面与西北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业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使之对农业有很强的依赖,这就造成了两种经济、两种文化的失衡,于是出现了严重的对抗。而古代游牧部落亦兵亦民的集群社会组织,很容易使它形成军事优势,进入农业区掠夺,这给农业区造成极大破坏。在中国的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经过历史的洗涤和演变,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消亡,一部分融入汉族,一部分仍然保持本民族的特征和风俗,成为今天五十六个民族中间的一朵花。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主要由六大部分演化而来:一是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二是东胡,秦时为匈奴所灭,之后分成两部分,乌桓和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被突厥击败,之后分化为蒙古和契丹,契丹主体被女真和汉同化,剩余的西逃至中亚,与当地人融合,而蒙古一直生存到现在。三是突厥,相传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其主体为回鹘和汉所灭,剩余的西逃,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四是肃慎,他们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长白山一带,后演变为女真、满洲,即今天的满族人。五是羌藏,羌族一直生存到今天,吐蕃是羌族的一部分,也就是今天的藏族,党项也是羌族的一部分,后为蒙古人所灭。六是回鹘,先后被称之为丁令、高车、敕勒、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主要生活在长城带西北区域,元时属察合台汗国封地,一部分蒙古族融入其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近代维吾尔族。(www.chuimin.cn)
玄武大帝图西夏内蒙古黑水城出土
元代服饰伊朗藏画
游牧民族的侵扰一直是农耕政权统治的心病,只不过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和北方民族自身的演变,名称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秦汉王朝的心病是匈奴,魏晋前后是鲜卑和突厥,到了大宋就是契丹和女真了。游牧民族为什么要侵扰农耕民族?有人说中原物质丰富,有着草原没有的一切,而劫掠无疑是获得财富最快捷的方式;有人说主要原因是北方民族是马背民族,男人们手拿马刀在草原上驰骋,谁不想试试纵横四海呢?还有人说北方民族心底是仰望汉文化的,渴望融入其中,但却发现自己被蔑称为蛮夷,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不管是什么原因,游牧民族的侵扰是可怕的,公元前200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三十万骑兵把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包围在白登山下;公元352年,大魏皇帝冉闵在抗击鲜卑入侵的廉台大战中被击败,臣子纷纷自杀殉国;公元1279年,最后一支南宋军队在厓山海战中被蒙古元军消灭,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九岁的皇帝赵昺投海殉国,跟着跳海殉国的大臣、后宫女眷、民众达十几万人。于是,长城的修筑成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秦汉时长城阻止了匈奴的南侵;北朝时长城阻止了柔然的南下;隋唐时长城工程也起到了防范突厥的作用;金代的长城则阻滞了蒙古军的进攻;明代万里长城,也曾有效地阻止了元朝遗胄势力卷土重来的企图,粉碎了后金势力突破长城攻占京城的阴谋。清军最后能开进长城占领北京,从军事角度讲,一方面是因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消耗了明廷的力量,更为明显的原因是拥有数万精兵的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拱手降清的结果。
明代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与存在,起到了把农、牧两个民族隔离开来,借以增强农业民族对畜牧业民族掠扰的抗御能力,使之不能轻易得逞,从而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生产生活,因此,控制中原地区的历代统治者,多数都利用农业社会的强大组织力量,不断修筑长城。可以说长城是为防御而建,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它的身上流淌着古代民族战争的血和泪。
有关图说长城的文章
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27九镇三关险长城万里遥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务区,合称九镇。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面对蒙古瓦剌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2024-05-05
026金墉迤逦倚山尖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憎恨。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山势却平缓,因而,这里的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它是雄伟中见灵秀。......
2024-05-05
036龙城飞将——李广要说李广的绰号可就多了,“飞将军”,“神射手”都是他,射手座李广的小档案:姓名:李广性别:男年代: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职称:飞将军特点:擅长骑射骁勇能战主要事迹: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致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2024-05-05
许多影响长城风貌的建筑物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一些行政机关也热衷于在风景秀丽的长城景区内建各式各样的培训中心、教育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长城景观的破坏,保护长城往往为开发长城旅游让路。对处于深山之中没有险情的长城,应尽可能原状保存,不要轻言开发,对险情严重的采取加固的方式排除,不要推倒重建。其次,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设置临时保护区,防止长城环境风貌继续遭受破坏。......
2024-05-05
054绚丽多彩的长城散文描写长城的散文,自汉代以来层出不穷,体裁多样,有策论、上书、游记、碑铭、纪略等形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各臻其妙。古代抒情性的长城散文多与长城史实相联系,抒发朝代兴亡和人物遭遇之感慨。但唐宋元各朝之后,很多长城散文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长城本身防御作用的局限,论述长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的作品增多。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功绩。......
2024-05-05
023辽金长城与蒙古铁骑在辽朝建立以前,契丹人主要居住在西辽河流域。据统计,双方使节往来至少有近百次之多。耶律阿保机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阻隔渤海与中原的联系,因此,长城必然位于渤海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上。1117年,宋、金相约夹攻辽,1120年,约定双方以长城为界,金兵攻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兵攻辽的燕京析津府(北京市)。金代修筑的长城有两处,一在吉林延边地区,一在黑龙江牡丹江地区。......
2024-05-05
006互市贸易 的平台长城并非是一条凝固不变的防线,而是一条因长城两边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防线,它是一条“游动”的巨龙。长城带各民族同中央王朝或各民族统治上层之间的贡赐和馈赠,既是一种政治交往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是同互市贸易相佐的一种经济形式。......
2024-0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