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至华家岭稍停,略一登览,凄然泪下沙红霜白地天荒,风物微吟已断肠。及时拂袖缘知悔,终日凭窗为悼亡。阿阳居其右,西岩尤峋峣。此气能磅礴,绝代产人豪。涪信与武穆,锡名青史标。转战清西海,玉关兵气销。买犊学渤海,蜩螗苦心调。海疆复多故,英雄恨难消。幸有女孟光,松心冻不凋。③西湖岳坟四铁像,其一为天水张循王俊。......
2023-09-27
王海 一“刁”十几年
人物档案
王海,197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89年初中毕业后,到父亲经营的工厂里工作。1992年开始独立经商。1995年,22岁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12副假冒索尼耳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指责为“刁民”。
1995年8月4日,《中国消费者报》对王海买假索赔之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关于“知假买假算不算消费者”,“王海是新型消费者还是‘刁民’”的讨论轰动全国。
1995年,成为中国第一位“消费者打假奖”的获得者。1996年被媒体评为新闻人物。1998年得以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座谈,克林顿称王海为“中国消费者的保护者”。
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商务顾问公司。
历史天幕
1993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消保法》。
1995年,王海依据该法,购假索赔,并促成了一批专职打假索赔者的诞生。
“王海们”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他们的行为,还是迅速唤醒了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进而扩展到社会的其他层面,促成国人开始养成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利益博弈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被讽刺为“不是刁民,但也不是道德楷模”的“王海们”,为建立健康的公民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
往事回放
1995年之前,青岛小伙子王海怎么也想不到,“刁民”这个称号会成为他的“标签”,就像他鼻梁上那副墨镜一样,十几年都摘不掉。他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他从不认为自己这一介平民应该用“刁”字来形容。
1973年,王海出生于山东青岛。他的祖父是个做点心生意的小商人,凭着勤劳和精明,在青岛港把生意做得一度相当火爆。王海的父亲原来是个民办中学教师,因为不善于巴结和迎奉上司,始终不能转正。迫于生活的压力,父亲辞去教师的职务,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
父亲为人老实,过于信任他人,工厂经营得并不好。尤其是工厂设在北京的办事处,贪污盛行,跑冒滴漏严重,往往一算账就是赔本。父亲很需要有人能够替他分担一些担子。作为长子的王海也非常希望能够帮父亲一把。就这样,1989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海忍痛离开学校,来到父亲工厂设在北京的办事处,接管了财务和业务工作。
虽然王海年龄不大,但他做事认真,又爱琢磨,很快就把一摊子事都熟悉了。当年,办事处就扭亏为盈。
王海不无得意。父亲似乎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1993年,他们投了三十多万元巨款,在河北开了一家饭馆。谁知道,饭馆开张不久,当地政府就开始在门前修路。这工程搞成了“胡子工程”,一年多才完工。结果,三十多万块钱血本无归。
王海非常沮丧。虽然说做生意本来就有赔有赚,但他赔掉的,毕竟是真金白银,一家人非常心疼。这一来,他清醒多了。他觉得,自己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知识贫乏、经验不足。他决心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寻找机会从头再来。
1995年2月,王海又一次来到北京。这次,他的任务是陪表弟。表弟喜欢音乐,想报考中央音乐学院。
表弟天天忙着上辅导班,早出晚归的。王海却没有什么事。逛商场、进书店成了他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在一家小书店里,王海看到了一本《消保法》。一开始,他只是随便翻翻,翻着翻着看到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第49条款:消费者在买到假货后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王海一直在自学法律,他知道,我国民法多年来的赔偿原则一直是损一赔一,而《消保法》却规定损一赔二,这个变化还是挺大的。他对《消保法》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月的一天,王海在电视上看到全国人大法工委巡视员何山先生在讲《消保法》。何先生说,第49条就是要消费者从中得到实惠,主动同假货做斗争。王海脑子中灵光一闪:自己能不能试验一次?如果买的是假货,得到了双倍赔偿很好;得不到赔偿,至少也可以退货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就是破费几块公交车钱吗?
这个刺激的念头一旦产生,怎么也挥之不去。
几天之后,王海来到北京隆福大厦。他看到商场里有一种标价170元钱的索尼耳机很不对劲儿,怎么也不像真的。他有点犹豫。他不知道到底应该不应该买,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磨蹭了半天,他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两副。
买完之后,王海就开始找地方做鉴定。他先后找了消协、技术监督局、索尼公司,但是没有人给他开买的是假货的证明。他算了一下账,为这两副耳机跑来跑去的,经济上实在太不划算。一咬牙,他拉上表弟,又买了十副这种假耳机。
这一次,王海找的是工商局。王海明确提出,按照《消保法》,售假货的商家应该给予两倍的赔偿。可是,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工商局的人才告诉他:工商局属于行政执法机关,索赔属于民事纠纷,工商局无权干涉,只能进行调解。隆福大厦的意见是,只退赔先买的两副耳机,后十副属于“知假买假”,只退不赔。另外,再多给200元补偿金。王海认为,法律没有规定“知假买假”不属于赔偿范围。他当即拒绝了隆福大厦的处理意见。后来,他就回青岛了。
王海心里一直窝着火。回到青岛后,他一边帮着父母做生意,一边琢磨着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怎么样才能够索赔成功。
他给《中国消费者报》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在北京发生的故事。这封信后来被《中国消费者报》刊登了,发在第一版,还以《刁民?聪明的消费者?》为题,组织对此事进行讨论。(www.chuimin.cn)
当年9月,北京出台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明确规定了商家应该双倍赔偿的几种情况。王海又从中看到了希望。他再次来到北京,重新走上了买假索赔之路。
也许是《中国消费者报》上的讨论让商家警醒了,也许是北京出台的新办法确实起到了作用,这一次,王海的索赔虽然也不能说十分顺利,但仍然可以说,取得了成功。50天里,他从中得到了近8000元的赔偿。虽然这个数字并不是他打假所得的纯利润,但王海已经从中看到了“商机”。
当年的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不时地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和事故。这些故事和事故,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演绎着。法律专业自考生王海敏感地意识到,也许,打假能够成为一种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业。不过,当时他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可以怎么做,将来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还需要有更高的平台,更多的经验,更广的人脉。
1995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了“制止欺诈行为,落实加倍赔偿座谈会”。会上,头戴棒球帽、愣头愣脑的王海出现在众多政府官员、商场老总、记者面前。当着他的面,大家在讨论“王海是打假英雄还是‘刁民’”、“是新型消费者还是钻法律空子”。
国内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上百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纽约时报》等多家国外著名媒体的记者,也争先恐后采访他。他不厌其烦地诉说着买假索赔这同一件事,频频曝光在镁光灯下。
媒体把王海称为“职业打假第一人”,并把买假索赔的现象称为“王海现象”。针对“王海现象”,媒体、专家与大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一争论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王海从不掩饰自己打假要赚钱的观点。他不是雷锋,也不想做道德楷模。他觉得自己只想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获取个人利益,而这种牟利手段在客观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有人说,王海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他以自己的勇敢行为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示范作用。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认为,以一种职业打假人的身份出现,王海凭此可以使这一事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则说,王海出于自己的私心,通过纠正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得到利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购假索赔是以怨报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多的商家则认为,王海是个不折不扣的“刁民”,他的理由是立不住脚的。所谓“消费者”,指的是“为了日常生活消费”的人。而王海的购买目的是索赔,他不能算作消费者,不能得到赔偿,他的行为也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无论如何,王海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专业打假的道路。从22岁至今,他人生中金子般的年华都花在了这项事业上面。
不过,他买假索赔依然不顺利。有商家在他刚准备行动的时候就发出了“狼来啦”、“刁民来了”、“防火防盗防王海”的“红色警戒”。有的地方甚至由政府部门出面,召集商家开会研究对策。他不时会收到让他“马上去八宝山”的留言。有人要出20万元买他的头。他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接受崔永元采访的时候不得不戴上假发套,粘上唱戏用的胡子,一照镜子,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1996年,他算了一下账,一年中,买假货花了十一万元,获赔偿五万多元,还有八宗官司缠身,五万多元没着落。他也是个普通人,要生存,要吃饭。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王海发现,单靠一个人赤手空拳地去“搏斗”,力量还是太微弱了。他就像孤独的堂吉诃德,手持长矛面对风车发起挑战。耗尽了精力和体力,他甚至不能够降低风车旋转的速度,更遑论让疯狂的风车停下来。
他想成立一个公司,借助群体的力量,开展一种“组织化打假”的方式,让这项事业能够走得更远。成立公司需要资金,但他没有那么多钱。此时,远在四川的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刘永行从媒体上得知王海的情况,到北京时,专门和王海见了一面。刘永行非常支持王海,愿意以个人名义赞助他十万元,并希望他能将单打独斗的打假行为最终引向社会行为。
1996年年底,王海的公司成立了。从此,他东跑西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活动。他的工作由以前的买假索赔扩展到为消费者维权的更广领域: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和顾问,为消费者及生产厂家提供维权指导,向社会公布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等。
这其中,有的业务完全是公益活动,不收费。这也许是茅于轼的话对王海起了作用。茅于轼告诫王海:只顾利益,光瞄准钱,就容易走偏。你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事业才更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否则你就有可能陷于更复杂不清的局面。
它标志着王海和“王海们”的转型。这些年来,王海和他的追随者,已经逐渐地从为个体维权过渡到为公司维权,把个人的维权经验应用到为社会服务。他们想要让自己的社会形象从暧昧转向清晰。他们付出了努力乃至代价。
不过,让王海感到无奈的是,十几年时光飞逝。十几年里,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猫”往往处在一种弱小的地位;“老鼠”比猫更强势,成长得更加“茁壮”。
就比如说,王海曾经揭露了福建莆田性病游医“占氏家族”诈骗患者钱财的黑幕。卫生部为此专文下令取缔各地游医。此举可使全国消费者避免年二十亿元的金钱损失。但在与“占氏家族”的对抗中,王海感到了自己的无力。对抗伊始,对方座驾为奔驰;后来,有人竟又摇身一变,成了外籍人士,有人还办起了民营医院。王海自己呢?他曾经披露一个数字:“身价百万”。在当下的社会里,“身价百万”无疑是只小猫,与那些大老鼠相比,算得了什么!
王海还认为,十几年来,假冒产品越打越多,维权环境并无改观。有人出钱买他们命的恐吓就不用说了。他们更无奈的是法院的判决:打假者不是消费者,买假索赔不受法律保护。
“王海们”能怎么办呢?他们游走在社会需求、市场需要和司法实践的边缘,战战兢兢,步履维艰。
王海还很年轻,“王海们”也都还很年轻,他们的路还很长。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也还很漫长。
命运追踪
与当年惊世骇俗的举动相比,王海现在的生活已经归于平常。
他打理着自己的公司,他的业务明确地分为赢利和公益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此外,他也不时地出去演讲,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他早已不如当年那样轰动,不过,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成立中国第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非营利的反欺诈组织。
有关他们影响中国的文章
车至华家岭稍停,略一登览,凄然泪下沙红霜白地天荒,风物微吟已断肠。及时拂袖缘知悔,终日凭窗为悼亡。阿阳居其右,西岩尤峋峣。此气能磅礴,绝代产人豪。涪信与武穆,锡名青史标。转战清西海,玉关兵气销。买犊学渤海,蜩螗苦心调。海疆复多故,英雄恨难消。幸有女孟光,松心冻不凋。③西湖岳坟四铁像,其一为天水张循王俊。......
2023-09-27
王洪成“水变油”神话的覆灭人物档案王洪成,194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水变油”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历史天幕王洪成制造的“水变油”骗局,被视为中国20世纪科学史上最大的骗局。公司主要经营王洪成“发明”的产品。王洪成称,把他研制的“母液”按一比十万的比例兑上普通的水便变成了“水基燃料”,这种燃料完全可以替代汽油用于汽车的发动。......
2024-04-24
雅虎中国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市场。——马云声名赫赫的雅虎虽然进入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其令人称道的表现却屈指可数。而杨致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挑中的“最合适人选”马云,尽管被人们称为是“无与伦比,拥有巨大的中国市场及商业智囊团”的人,此次在雅虎中国的转型中也无奈地承认了雅虎中国经营不善,亏损连连。而此刻马云想要跳出竞争激烈的综合搜索“红海”,也意味着雅虎中国将一改在国内市场的面貌。......
2023-12-03
在殷墟卜辞的“王梦”记录中,同时出现五位职官,分别名为“ ”、“ ”、“争”、“亘”、“ ”,他们即是武丁时期的“占梦”。武丁时期卜辞记录的五位“占梦”职官有关“王梦”的内容,如下:“ ”的记录共见13例[125]:癸酉卜, 贞:旬亡 。“ ”的“卜梦”记录最多且都属“王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的地位和重要性。......
2023-08-11
明成祖时期,屡次派出使者出访亚、非诸国,苏禄也是其中之一。经两个月的航程,苏禄代表团到达北京。苏禄三王在北京访问了27天,临行前再次拜见明成祖。永乐十五年九月十三日,使团行至山东德州时,苏禄东王不幸病逝。崇祯年间,明政府在苏禄王墓的西南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供守墓人礼拜。苏禄王墓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得到维护和整修,现存王墓墓冢高4米余,圆形墓基,青石砌护,墓碑题“故苏禄国恭定王墓”。......
2023-12-04
王常月中兴龙门,主要采取公开传戒等措施。当时王常月被誉为“中兴之祖” ,南方道士纷纷归于他的门下,龙门派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支派。王常月门下还有一个叫做“龙门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将道教龙门律宗与佛教密宗相结合,为鸡足道者所创。王常月赠其名为黄守中,命他仍依本法修炼。......
2023-12-06
消费者购买行为一般会受到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呈现多样性。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规律性,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所以有人认为消费者是一种“经济人”,其购买行为主要受其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2024-01-08
在盛行金钱文化的社会中,人们购买、消费时尚的动机是凡勃伦时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服装消费起指导作用的是明显浪费法则,后者在隔一层的情况下通过形成趣味准则和礼仪准则来发挥作用。所谓服装的社会价值,在凡勃伦看来,就是服装所具有的证明支付能力的功能,有闲阶级在服装方面的明显浪费是他们金钱成就和社会价值的直接证明。......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