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经过独立战争在1921年成为自由邦。独立以后,爱尔兰戏剧日趋兴旺。独立后的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短篇小说的领域内。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佼佼者。爱尔兰的诗歌创作很活跃。在中国,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引起过人们的注意。爱尔兰文学在中国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2024-01-18
食指 新中国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人物档案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20世纪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1968年从北京到山西杏花村插队。1970年返回北京,进厂当工人。
“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食指就创作出了和当时流行的假大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些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悄悄流传,并对后来的“朦胧诗”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朦胧诗”最重要的诗人北岛曾在送给食指的一本诗集中写道:“送给郭路生:你是我的启蒙老师。”
食指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有诗集《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食指的诗》、《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出版。
食指的个人生活充满了不幸。1973年,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在精神病院和福利院住了十几年。漫长的十几年里,食指几乎与外界隔绝,他的诗歌创作也被埋没。
历史天幕
长期以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名字都被人们深深地遗忘了。但是,1998年,西安的《文友》杂志这样评价食指:“他在他的时代里,独自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今天的人们才意识道,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食指和他的诗歌创作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困惑、他的真诚、他的矛盾,甚至连同他跌宕惨烈的人生经历都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当“朦胧诗”的主要成员还不明白什么是现代诗歌的时候,食指早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
食指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在漫漫的文化长夜之中,他的作品像一束闪电,撕裂了沉郁的历史帷幕,为人们投射了一线光明。他以浪漫与抒情的方式,捍卫了艺术的尊严和人格的独立。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开创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新时代。
往事回放
食指出身于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家庭,本名郭路生。1948年11月21日,正在河北省行军途中的母亲生下了他。当时,天气寒冷,军情紧急,母子俩被送到几里地之外冀鲁豫军区的一所医院里边才剪断了脐带。为了纪念他艰难的出生,父母给他取名路生。也许,出生时的艰难,已经预示了食指一生的命运都将是动荡不安、艰难惨烈的。
食指这个笔名是1978年才开始用的,它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为纪念自己的母亲——母亲姓石,“食指”暗喻自己是“石之子”;另一种含义是,在中国作为一个诗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食指就开始对诗歌着迷。10岁时,他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
鸟儿飞过树梢
三八节就要来到
在这愉快的节日里
问一声老师阿姨好
虽然类似于童谣,但它富于韵律感,琅琅上口。10岁的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字句,显示了食指的诗歌天分。
高中时,食指和一帮同学朋友一起,组织了一个话剧团,排了一出叫作《历史的一页》的话剧。食指担任编剧。后来的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担任主演。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他们的剧团往往演出到很晚才回来。他们常常仰望天空,放开喉咙高声歌唱。这样的活动,让一帮年轻人充满了火热的激情。
通过朋友的介绍,食指认识了贺敬之和何其芳先生。两位先生给了他许多教诲。何其芳和他谈诗的格律和形式,让他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贺敬之有很高的欣赏能力,他曾对食指说:“小郭的诗有风格,一读就知道是你的诗。”食指就认真琢磨着,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诗,什么是自己所最终追求的。李大钊有一句话“从凄凉中看到悲壮”,他喜欢这个说法。后来,食指写下了“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的句子。他追求这样的境界。
童年和少年的快乐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食指开始逐渐地感受到人世的艰难。
初中毕业的第一次中招考试,食指没有考上高中。这是命运对他的第一次打击。后来,在文化课补习班里,他接触到当时的“太阳纵队”诗社中的年轻人,不久,写出了早期的重要作品《波浪与海洋》,抒发了初尝人生苦涩的郁闷。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食指也参加了红卫兵组织,南下广州,西到新疆,又步行去“红色圣地”延安,开始了狂热的“革命大串连”。
1968年12月20日,遵照“最高指示”,20岁的食指坐上了从北京到山西的火车,目的地是汾阳县杏花村。他将要到那里插队落户。
那是下午四点零八分——每天的这个时候,火车从北京出发,把满车知青送往山西。虽然当时的新闻纪录片镜头中,那些知青的面部都充满了理想实现的甜蜜表情,但是,一次又一次来站台送人的食指,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了生离死别似的场景。
以前他送的是别人,这一次走的是他自己。火车开动了,车内车外抽泣声一片。火车拐过弯之后,北京站就被远远地抛在身后了。一瞬间,食指被一种强烈的感情攫住,他静下心来,想要写点什么。这就是他构思那首感动一代北京知青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开始。
来到杏花村插队之后,食指常常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www.chuimin.cn)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
据著名翻译家戈宝权之女戈小丽回忆,当时,食指朗诵诗歌的场地就是一间破旧的砖砌厨房。厨房里有一个大灶,大灶上方的窗户早就没了窗纸。食指站在大灶旁,身着破旧的布衣裤,靠近灶台上那盏光线微弱的油灯。观众们的座位则是水桶、扁担和南瓜。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知青命运的真实写照,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往往是食指还没有朗诵完毕,就有女生忍不住眼泪,冲出厨房,在黑暗里放声大哭。
插队的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知青们的心情渐渐灰暗下来。白天无精打采,晚上无所事事。前路茫茫,人事难料,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此时,食指给大家朗诵了他的另外一首诗——《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首诗,语调低沉却充满力量,情感苍凉却又充满希望。它的特点,正是食指所追求的“从凄凉中看到悲壮”。
在那个年代,食指的诗以手抄本的形式,传遍了全国几乎所有有知青插队的地方:陕西、内蒙古、黑龙江、云南……不断有人给他写信,要和他谈论诗歌,谈论理想,更有崇拜他的女性写信求爱并寄来照片。
但食指没有从他的诗歌中间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相反,还差点惹祸上身。插队期间,食指回到北京探亲,给朋友们朗诵了他的《相信未来》,不料它竟辗转被“文艺旗手”江青读到。江青大怒: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查一查这个写诗的人有什么背景。一时之间,食指惴惴不安……
1971年,食指离开他插队三年的地方,在山东济宁参军入伍。当年,参军入伍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几乎都意味着命运的改变,但是热爱诗歌的食指并没有因为入伍而拥有福音。相反,在部队期间,他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而精神失常。即便在1975年,他有了自己的家,和李立三之女李雅兰结婚,家庭生活也没有改善他的精神状态。没过几年,食指的第一次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1990年,他的精神分裂加重,被送到北京市第三福利院,从此之后,度过了十几年的非正常生活。
北京第三福利院为民政部所属,是全国首家精神病疗养院,主要收养无依无靠、无经济收入的精神病患者。食指是这里的第一批病人。
这里的伙食标准分三档,食指选择的是最低一档。他说:“还有那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哪!”也许,当年在农村插队的经历足以让他承受最低水准的生活;也许,他想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方式来抵御心灵的磨难。
不过,食指还是比别的人强。多数病人无依无靠,无经济收入,无亲友探视。食指每月还有一些生活费,不时地也会收到一些稿费,也常常有亲朋好友来探望。他每次收到水果等食品时,都要将这些东西分给别人。有一次,朋友来看食指时,给他带来了一些食物。他把一瓶果酱送给了病友。没想到那个病人原地没动,一口气就把一大瓶果酱全吃光了,这让送食物的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那里的香烟特别珍贵。多年来,食指养成了疯狂抽烟的习惯。他每天抽一包烟,但是常常不够。为了防止意外,福利院每晚只给他一支火柴。他害怕火灭了之后无法再抽,便总是一支接一支地抽下去,所以他的烟常常不够。别的病人就更难了。有一次食指蹲在厕所的马桶上抽烟时,一个病人就蹲在他的对面,眼睛直盯盯地看着他手里的香烟,就等着他吸完之后捡他扔掉的烟头。所以,有人送香烟过来的时候,食指总是像搞地下工作一样,把它卷在衣服里面。
生活上的艰难尚可以克服,但是精神上的茫然和苦闷是他没有办法走出的。在福利院,他不可能和其他人有任何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几个人一个房间,喧闹、杂乱,想要读书、写作、思考是很难的。
福利院本来并不安排病人干活,但是,为了有一份独立的精神空间,食指强烈要求参加劳动。他主动坚持扫楼道,还承担了清洗50名病员餐具的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为此,他可以每天晚上在餐厅多呆一会儿,抽烟、思考、写作。福利院让他到图书馆帮助工作,他可以在这里大量阅读。
隔着高墙,食指仍然在敏感地观察着社会,仍然执著地写诗。他甚至说过:“我把自己定位为疯子。我戴着一顶疯子的帽子,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爱怎么想怎么想,因为我是疯子。”语气背后透露出的惨烈和坚忍,令人心痛。
令人多少有些欣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社会遗忘多年的食指逐渐被文学界的有识之士“挖掘”出来。他的诗集被重新出版,他的诗得到了应有的评价。诗歌界开始普遍认为,他过人的清醒与致命的疯狂,坚定的信仰与真诚的苦闷,为当代中国人留下了一份难得的精神档案。在“文革”初期的文化荒漠中,食指的诗歌以“潜在写作”(意为未正式发表、出版)的方式出现,代表了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是那个时代最为重要、最为优秀的作品,并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朦胧诗”的出现。
2001年4月,食指和海子一起,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这是对他多年努力的慰藉。
命运追踪
2002年,食指告别了居住多年的精神病院回到家中。他又有了新的爱情。妻子是一名护士,小他6岁,多年前就喜欢读他的诗。食指住院期间,妻子就常常去看他。在妻子的照料下,他的精神状态恢复得很好,身体也健康多了,可以常常出去会会老朋友,甚至还可以去外地参加一些活动。
大多时候,食指和妻子居住在北京西北郊区的房子里。他每天看看新闻,读读书报,买菜做饭,和普通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灵感到来时,他又会拿起笔写诗。如果有客人来访,他还会朗诵自己的作品。
有关他们影响中国的文章
爱尔兰经过独立战争在1921年成为自由邦。独立以后,爱尔兰戏剧日趋兴旺。独立后的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短篇小说的领域内。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佼佼者。爱尔兰的诗歌创作很活跃。在中国,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引起过人们的注意。爱尔兰文学在中国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2024-01-18
整个诗歌发展史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替和激荡。巧合的是这样一种诗思竟然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学有着某种契合,而意象派的诞生更是直接受中国古典诗学“意象”的影响。渴望通过外部寻找来建立新的诗歌范式的中国现代主义诗人,又在异质诗学中发现本土文化的影子。......
2023-11-30
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诗人对胡适和郭沫若的诗风的反感,是受传统含蓄蕴藉的审美趣味所影响,他们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审美趣味。受西方影响的初期象征派,十分重视象征在诗的意象创造中的作用。文学中阴柔阳刚的风格呈现是作者创作个性和审美趣味的集中表现。......
2023-11-30
但是新诗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形式上的反传统而彻底地与母体文化决裂。这被称作第二次新诗的生成,它有着对传统比兴——以物起情和随物婉转的诗歌创作和表现的复归。但是由于国人的感兴表达习惯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不足导致这种直接的抽象理念叙述或者纯粹的写景写实的新诗发展并不理想。......
2023-11-30
(三)经学与长安文学经学对长安文学发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儒学的独尊,很多文学家本身就是当时有名的经学之士。经学家与政治家看重礼乐的教化作用,更看重的是他的经世致用作用,在汉代经学家的眼里,礼乐制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汉代的辞赋学家则用赋的形式,记述了长安经学中礼的实践及其自己对礼的作用的看法。......
2023-11-28
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读者的赞赏,称霞客为"千古奇人",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徐霞客游记》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和读者的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今天已掀起了研究徐学的高潮。......
2023-12-03
刘向的《荀卿新书叙录》载孙卿书322篇,除去重复的290篇,定为32篇,这与现在通行的《荀子》32篇基本相符。杨倞改书名为《荀卿子》,简称《荀子》。关于《荀子》一书的作者问题,在学术界也有争论:一种看法认为《荀子》32篇全是伪书,其代表是吕思勉、杨筠如。另一种看法是《荀子》32篇全是荀况所作,其代表是杜国痒。在《荀子》一书中,反映荀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是《天论》、《非相》等篇。......
2023-12-03
然而,全新的法学教育是不可能平地而起的,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法学教育的制度、经验和理念都成为我国借鉴和学习的范本。[3]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创立是新中国在法学教育上学习苏联模式的典型尝试。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