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女真人的社会习俗及变迁

女真人的社会习俗及变迁

【摘要】:这种婚姻状况是得到国家许可的,也是女真传统婚俗造成的。女真社会广泛存在接续婚,俗称“转房婚”。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逐渐发生了变化。女真人多行土葬。但在各民族交融中,女真衣装、汉服、南人衣装等已无严格的界限。同时,女真人也继承了契丹人的放偷风俗,正月十六日为放偷日。女真人有自己的娱乐活动,但受契丹人、汉人影响较深。

五、女真人的社会习俗

禁止同姓为婚,这是金代女真族恪守的构婚原则之一。女真贵族之间流行异姓世婚制,《金史》载:“后不娶庶族,甥舅之家有周姬、齐姜之义”;“国朝故事,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姻婚”。随着女真族家庭组织的不断变化,与其他族的接触和交融也更加密切,女真与契丹汉人也可互为婚姻

女真社会流行一夫多妻,尤其是贵族,绝大多数都拥有数妻,普通百姓也可纳妾。如世祖劾里钵,正妻拿懒氏,次室则有徒单氏、仆散氏、两位术虎氏、乌古论氏。这种婚姻状况是得到国家许可的,也是女真传统婚俗造成的。天德二年(1150),海陵王规定:“命庶官许求次室二人,百姓亦许置妾”。宋人洪皓《松漠纪闻》亦载女真人“有女倡,而其良人皆有小妇、侍婢”。女真社会广泛存在接续婚,俗称“转房婚”。《金史》载:“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因此造成“无论贵贱,人有数妻”的婚姻现象。

女真早期男女婚姻有很大的自主权,女子行笄礼后可行歌于途,自歌其家世、妇工、容色,表达求偶情意,“听者有求娶欲纳之,即携而归,后复方补其礼”;或者参加富家子弟在夜晚举行的聚会,与之同饮,或歌或舞选得终身伴侣,即随之而去,及生子女,回到娘家“拜门”,父母并不干预。更有“偷婚”,男子利用正月十六放偷日,将意中人偷回家中成婚。

民间订婚之时,男方及其亲属携带马匹、酒馔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不分大小坐在炕上,男方罗拜其下,俗称“男下女”。拜礼完毕,男方牵马十匹至百匹不等,作为聘礼供女方家长选择,女方不过只留其十之二三,或皆不中选,然后视马匹多少给男方一定的回礼。成婚后,女婿需在女方家住3年,侍奉岳父母,承担各种劳作,是为“服役婚”。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逐渐发生了变化。婚姻中,“夫谓妻为‘萨萨’,妻谓夫为‘爱根’”。

女真人多行土葬。早期,死者无棺椁而埋之。建国后,受契丹人、汉人的影响,渐有棺椁之制,贫富的差别在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上有明显反映。贵族的随葬品有奴婢、马匹、金银首饰等,平民则多用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女真人死后,亲人跪哭于地,以刀轻划额,使血泪齐下,是为“送血泪”。哭毕互相劝慰,安葬和祭奠死者。同契丹人一样,祭奠死者也有“烧饭”之俗。金代后期,随葬品改用纸制房屋、侍从、车马等,也流行汉族烧纸钱的风俗。

女真早期以肉食为主,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在主食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炒米、粥、馒头、汤饼、烧饼、煎饼等。女真人还善制糕点食品,如蜜糕、松糕等。调味品有盐、醋、酱、油。女真人的食品在元代仍广泛流传,元代史籍如《饮膳正要》、《居家比用事类全集》中就记载有“女真食品”。饮品主要有酒、茶、奶等。酒类主要是汉人酿制,金代汉人、女真人饮酒之风盛行,尚豪饮,无论城市还是山村,都有酒楼、酒肆。朝廷曾多次下令限制朝官饮酒,并对酒类实行专卖。《大金国志》载女真人“嗜酒好杀,酿糜为酒,醉则缚之俟其醒,不尔杀人”。饮茶之风也很盛行,茶叶的来源主要依靠与南宋的贸易和朝贡。

女真人的服饰有突出的民族特征,“金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锁,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富人用珠金饰。妇人辫发盘髻,亦无冠。自灭辽侵宋,渐有文饰,妇人或裹‘逍遥’,或裹头巾,随其所好。至于衣服,尚如旧俗”。富人春夏多以纻丝绵或细布制作,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羊羔的皮为裘。贫者春夏以粗布制作,秋冬以牛、马、猪、羊、獐、鹿、猫、犬、鱼、蛇的皮做衣裤。常服有用皂罗制的巾,上结方领,折垂于后。衣尚白,左衽、窄袖、盘领。腰带有吐鹘,可佩腰牌和刀、弓、剑等。服制的等级和阶级的限制十分严格,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士庶奴婢,都有具体规定。从民族方面看,原契丹统治下的北方汉民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而称南宋服装为“南人衣装”。但在各民族交融中,女真衣装、汉服、南人衣装等已无严格的界限。(www.chuimin.cn)

女真人初无固定的节日,在大量吸收了契丹人、汉人的风俗后,形成了女真人比较重视的几个重要节日——生辰、正旦、元夕、重五和重九等。

正旦节的主要内容有鸣鞭、报时,受皇太子、百官舞蹈跪拜和致祝词等项。士庶人家则以燃放爆竹、张贴桃符和饮宴等方式庆祝。

元夕也称上元、元宵。太宗时尚无此节,熙宗时渐盛。海陵迁都后,依汉人风俗张灯庆贺。世宗时曾欲禁止宫中元夕张灯,而俗已形成,欲罢不能,后期反而更盛。同时,女真人也继承了契丹人的放偷风俗,正月十六日为放偷日。

重五、中元、重九之习俗,杂糅辽、宋,重五系彩丝、饮雄黄酒、插艾叶、悬菖蒲、浴兰汤;重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同时行拜天礼。然后举行射柳、击鞠等娱乐活动

女真人有自己的娱乐活动,但受契丹人、汉人影响较深。他们向契丹人、渤海人学会了射柳和击鞠;通过契丹人学会了双陆围棋、象棋等。灭北宋后,踏跷、踏索、上竿、弄丸、斗鸡、杂剧等也传入金朝。南迁后,又从汉人那里学来了投壶、放风筝等娱乐形式。

女真人早期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或覆以板与梓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之。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复以草绸缪塞之。穿土为床,熅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女真皇室贵族的住房,则与中原贵族没有什么差别。金朝的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主要工具是畜力和车,车辆多用马、牛牵引,此外还有手推车、独轮车等。金朝也重视桥梁和船只的建造,以使交通不为河泊所阻。著名的桥梁有卢沟桥、磁州桥等。海陵王发动侵宋战争时则制造了大量的近海战船。金朝有驿站制度,南北主要交通要道均设递铺。泰和六年(1206),又设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是专为军事和防汛而设置的传递文书的驿站,元、明两朝均继承了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