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金元史:红袄军起义之失败

金元史:红袄军起义之失败

【摘要】:各种因素导致金朝的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红袄军起义。金政权利用招抚、镇压相结合的方式,陆续消灭了各支义军,红袄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李全和杨妙贞结合后,义军势力大增,他们领导的这支起义军遂成为杨安儿起义失败后的重要起义力量。

三、红袄军起义

章宗末年,金朝的社会矛盾已开始激化。山东、河北等地本有大片腴田沃壤,但当地官吏长期向汉人搜刮土地,良田尽入于权要势家,而剩余的瘠恶土地则为汉贫民所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与土地有这样那样的密切关系,金政权的括地就是把农民手中的土地夺走,农民生活不下去,这是引起红袄军起义的重要原因。金末女真贵族的统治日益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而女真贵族却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刘祁的《归潜志》卷7记载宣宗皇后的姐姐成国夫人王氏,号称“自在夫人”,奢侈尤甚,权势熏天,各级官员为了讨好她,纷纷“纳赂取媚,积赀如山”。再如平章政事完颜白撒,嫌尚书省的“堂食不适口”,竟然让家中做好饭菜送到尚书省供他吃。统治者如此奢侈,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同时,金朝与蒙古、南宋西夏战争不断,战火焚毁了广大居民的家园,他们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说:成吉思汗“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更有甚者,蒙古将领别迭等建议成吉思汗杀尽汉人,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此外,当时的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河北、河南、山东之民,“贫悴饥疲,无力以耕”,甚至出现“人相食”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金朝的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红袄军起义。

大安三年(1211),山东首先爆发了杨安儿领导的起义。杨安儿是益都(治今山东青州)人,本名杨安国,因以贩卖鞍材为业,市人称他为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泰和六年(1206)金宋战争时,杨安儿参加了山东人民的抗金斗争,为州县招降,编入金军,官至防御使。大安三年(1211),蒙古军南下,金征兵千余人,以安儿为副统前往戍边。行至中途,屯兵不进,遂逃回山东,与张汝揖等聚众起义,攻州县,杀官吏,山东大震。金与蒙古议和后,中都围解,金宣宗立刻调动兵力,以仆散安贞为山东路统军安抚使,镇压起义军。安儿受挫后奔莱州(治今山东掖县),莱州徐汝贤以城降安儿,登州刺史耿格也开门迎降,郊迎安儿,发帑藏济军,军势益强。杨安儿义军声势大振,遂于此建立政权,年号天顺。起义军乘胜陷宁海(治今山东牟平),攻潍州(治今山东潍坊),取沂州(治今山东临沂)、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区)。但不久义军即被仆散安贞击败,杨安儿被金人收买的船夫杀害。

与杨安儿大约同时起义的还有泰安刘二祖和霍仪、潍州李全、密州方郭三、真定(治今河北正定)周元儿、胶西李旺、兖州郝定等。这些起义军“皆衣红纳袄以相识别”,故名红袄军。穿红袄衣只是为了区分敌人和自己,是代表义军反金立场的标识,而不是各支义军互相统辖的象征,各支军队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统一约定的行动。除了杨安儿之外,刘二祖、郝定、李全几支起义军的势力较大。杨安儿被杀后,仆散安贞派兵集中捕灭刘二祖的起义军,刘二祖被擒。此时郝定领导的起义已结集至6万人,这支起义军接连攻陷滕(今属山东)、兖、单(今山东单县)诸州及莱芜、新泰(今皆属山东)等10余县,郝定建立齐政权,称大汉皇帝,年号顺天。攻下邳州(今江苏邳县南古邳)后,郝定遣人与南北各支起义军联络,相约在黄河南北同时并起,志在一举灭金。仆散安贞侦知后,即派军队前往镇压,郝定被擒,送至汴京被杀。兴定元年(1217),济南、泰安、膝、兖等州民众再起,侯挚遣棣州防御使完颜霆率兵往讨,前后斩杀起义军千余人,招降元帅石花五、夏全和义军2万余人,老幼5万余口。(www.chuimin.cn)

杨安儿被击败后,其妹杨妙贞(四娘子)勇悍,善骑射,自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率余部继续抗金,至磨旗山(今山东莒南东北)与李全联合并结成夫妇,义军于兴定元年十一月攻占了青州和莒州。刘二祖死后,先后由霍仪、彭义斌率领起义军继续斗争。兴定二年(1218),李全等降宋,驻军楚州,官至节度使,并不断扩充势力,兼并其他红袄军。在以后的抗金斗争中,李全权衡利弊,于正大三年(1226)降蒙。七年,发兵攻打南宋,死于扬州。彭义斌率领的起义军一直坚持抗金,同时还抗击蒙古,最后与蒙古激战于河北赞皇的五马山,兵败被俘,不屈而死。此外,河北周元儿活动在深、祁、束鹿、安平、无极等县。河南南阳五朵山鱼张二有众千余,金朝遣人招降,不从。山东李旺部众仍活动在胶西、高密诸村及海岛间。河东冯天羽在石州(治今山西离石)有众数千。天羽被杀后,余众保积翠山(今山西方山北)。

金政权利用招抚、镇压相结合的方式,陆续消灭了各支义军,红袄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造成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起义军力量有限,敌对势力则相对强大得多,敌我力量形成显明的对比,这是造成起义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敌对势力中,不仅有金朝的官兵,而且也有积极为金政权效力的当地地主武装,同时红袄军也受到蒙古军的攻击和南宋军队的排挤。正是在各种敌对势力的联合和欺骗下,起义军最终被绞杀。其二,起义军组织较为松散,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没有形成联合作战,虽然总体人数不少,但反抗的力量毕竟有限,这就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最终被金廷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队伍中混入了一些金朝的官僚,影响了义军的纯洁性。他们在广大义军和金廷之间摇摆,其行为不仅削弱了义军作战的坚决性,而且还开了投降之风。其三,起义军的领袖政治立场不是很坚定,往往依附于各种势力之间,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有些义军领袖思想发生蜕变,形成割据势力,往往丧失义军的本质,李全、李福兄弟就是这类义军领袖的代表。李全和杨妙贞结合后,义军势力大增,他们领导的这支起义军遂成为杨安儿起义失败后的重要起义力量。李全看到金政权日趋衰败,遂萌生了附宋的念头。《齐东野语》记载:“金人愈穷蹙,全因南附,乃与石珪、沈铎辈结党以来,知楚州应之纯遂纳之,累战功至副总管。明年金主珣下诏招之,全复书有云:‘宁作江淮之鬼,不为金国之臣。’遂以轻兵往潍州,迁其父母兄嫂之骨葬于淮南,以誓不复北向。”但他们对宋朝的腐败统治也很不满,这就促使他们转而谋求发展自己的实力。正大二年(1225),李全策动所部谋反,逼死宋淮东安抚制置使许国。宋朝不能控制他们,又惧怕他们,因此就利用李全在青州被蒙古军围困的机会,杀死其兄李福,李全迫于蒙古的强大压力,遂在青州降蒙。至此,他们已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地方割据势力,所以陷于失败境地。

金末起义的红袄军,其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缘政治因素,已不具备鲜明的民族意识。为了生存和发展,红袄军往往需要利用南宋、金、蒙古三方的对立,与三方周旋,因此义军中出现降宋、降金、降蒙的复杂情况,如李全,金朝招降过他,后来降宋,最后又投降了蒙古,这正说明北方在经过金朝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之后,民族矛盾越来越退居到次要地位了。起义军不但沉重打击了金朝的统治,而且破坏了金政权对蒙古的防御和抵抗,这就为蒙古灭金创造了客观条件,加速了金政权的瓦解。金政权外部三面受敌,内部又有红袄军起义,受此打击,陷入全面崩溃之中。这种形势下,许多地方割据势力,甚至女真宗室贵戚,为了自保,纷纷投降蒙古,如董俊、石天应、粘合重山等就属于此种情况。这些人后来为蒙古灭金、灭宋发挥了一定作用。另外在客观上,红袄军起义对金朝侵宋也起到了相应的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