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广西革命回忆文选:右江起义,朱鹤云的红军之旅

广西革命回忆文选:右江起义,朱鹤云的红军之旅

【摘要】:右江起义当红军朱鹤云一参加农会我的家乡广西恩隆县,地处广西西南,这里气候温暖,山清水秀,是个鱼米之乡。这时起义部队开始行动,宣布起义的口令为“奋斗”,然后把平马镇包围起来。事后,我才知道这一天的战斗,是在张云逸同志领导下,由我党领导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数百农军消灭反动武装第三大队的重要战斗,这也是在我党领导下武装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右江起义。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

右江起义当红军

朱鹤云

一 参加农会

我的家乡广西恩隆县(今田东县),地处广西西南,这里气候温暖,山清水秀,是个鱼米之乡。可我懂事以来,一家人难得吃上一顿饱饭,受尽土豪劣绅的欺凌,家乡穷哥们也和我差不多,终日辛苦,却不得温饱。

早在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就利用这个很好的基础,在这里进行深入的工作,组织农会,建立农民武装,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大革命失败后,虽然党组织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广大群众阶级觉悟很高。

1928年,余少杰、韦拔群等同志来到我们这里——百谷村。他们冒着白色恐怖,深入乡村,组织农民夜校,点燃革命的火种。那一年我17岁,给有钱人干活,受尽了气。听说有人能为我们说话,心里很高兴,就和几个朋友经常去听。只见闪烁的油灯下,韦拔群同志深入浅出、通俗有趣地在讲革命道理,他说:“为什么种田人一年累到头,反而吃不饱,而地主老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穿着绸缎,吃着鱼肉。这个世道不讲理,非改过来不可。”有人问他:“就凭我们两手空空,要钱没钱,要枪没枪,能斗得过财大气粗的财主佬吗?”韦拔群同志说:“我们农会只要组织起来,就一定能斗倒他们。”他作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了,而一捆筷子就不容易被折断,只要穷人团结,再厉害的老财也不怕。”韦拔群是我们地区的人,他说的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因此,平时我们有什么事,大家都找他们商量,他们在群众中威信也日渐提高。

后来,他们又在各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建立革命组织。我们几个穷朋友一合计:如果不参加农会,到老都受人欺,参加农会才可能有出头之日。因此,我们都瞒着家里的老人,参加了农会。从这以后,我们就和韦拔群他们更接近了,经常听他们的启发诱导,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

二 参加起义

1929年秋天,家乡的农民斗争逐渐高涨起来,我们每天走家串户,联络群众。当时我们听说很快就要组织暴动了,还要建立穷人的政权,年轻人个个心急火燎,巴不得赶快行动,打地主老财个下马威。就在一天晚上,韦纪、赵、李几个人来告诉我说:“明天上午你不要出去,到时候我们来找你,有重要事情要办。”我听后,估计可能要行动了,心里又高兴又紧张,激动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上午,他们都来了,于是我们一同到集合地点——平马镇街上。街上可热闹了,大约有几百人,个个都在手臂上扎了条白手巾,农会会员都公开了,有的拿着枪,全部武装起来,看样子要攻打平马镇了,我碰到了几个熟人,他们问我怎么还空着手。我匆匆忙忙地去找韦纪,他说:“你不要忙,马上派你去完成特殊任务。”我说:“没有枪怎么干?”他说:“用到枪的时候就会发给你。”过一会儿来了一个姓邓的同志,他告诉我:“你地形比较熟,马上派你去给部队带路,去消灭反动军队,你看怎么样?”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平马镇的边上,所以地形熟,我满口答应下来。这时起义部队开始行动,宣布起义的口令为“奋斗”,然后把平马镇包围起来。(www.chuimin.cn)

邓同志把我带到起义部队的一个大队。见到大队长,他告诉我,我们的任务是上北帝庙,那里有熊镐反动军队一个连部,100多人,我们要缴他们的械。说着给我一条白手巾叫我扎在左臂上,并叮嘱我跟着他,不要走开。中午时分,我带着部队急速前进,很快就来到北帝庙,大队长迅速将部队摆开,将北帝庙包围起来。这时,警备第三大队连的人,有的在街上没有回来,有的在操练,有的在庙里喝酒赌钱,毫无戒备。我们的部队枪打响了,他们才忙乱起来,仓促应战。战士们冒着密集的枪弹,勇猛地向庙里冲去。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不知怎么办,只是紧紧地跟着大队长,他冲我也冲,他卧倒我也卧倒,子弹在头上嗖嗖地响,也不知害怕。紧张的战斗经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冲入了庙中,敌人除了被打死几个外,大部分都缴了枪,做了俘虏,我也冲了进去,抓了支大盖枪和100多发子弹,兴致勃勃地武装起来。

事后,我才知道这一天的战斗,是在张云逸同志领导下,由我党领导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数百农军消灭反动武装第三大队的重要战斗,这也是在我党领导下武装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右江起义。

三 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不久,晴空万里,平马镇举行了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平日里受苦受难的穷人扬眉吐气,兴高采烈,几个罪大恶极的地主老财被镇压了,很快苏维埃就把土地分给了大家,人民武装也建立起来了,青壮年踊跃当红军,我们一个村就有50多人参加了自己队伍,我被分在右江苏维埃政府警卫营,直接保卫我们穷人的政权。以后,红七军撤走了,我们留在家乡,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开始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本文原刊于《田东党史资料选编》)

作者简介:

朱鹤云(1912~1992) 原名金棋,广西恩隆(今田东)县人。壮族。1928年参加农军。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一师六十二团排长,滇桂黔边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中队长、副大队长,广西独立团九团营长,新四军参谋长、团长,华中野战军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1952年回国,任解放军第一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司令员等职。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