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改变世界历史的蒙古西征与大中东行纪

改变世界历史的蒙古西征与大中东行纪

【摘要】:蒙古帝国与现代世界上都喀喇和林公元1235年左右,一个姓布谢的法国金匠离开了巴黎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工作。成吉思汗闻讯震怒,派出一名花剌子模人为特使,两名蒙古人为副使,要求交出凶手。改变世界的蒙古西征接着就发生了改变世界历史的蒙古西征。蒙古军于1258年初围城猛攻,哈里发表示愿意投降。旭烈兀被大汗册封为伊儿汗;“伊儿”意为从属,表示它是蒙古汗国的一个宗藩政权。

蒙古帝国与现代世界

上都喀喇和林

公元1235年左右,一个姓布谢(Guillaume Boucher,意为屠户威廉)的法国金匠离开了巴黎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工作。不料数年后蒙古军来袭,布谢和许多有手艺的俘虏都在1242年蒙古人离开时被带回到东方。

以后的十五年里,布谢在蒙古的上都(喀喇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的作坊里监管五十名工匠,为宫廷打造金银饰物。这个由成吉思汗下令建造的都城,那时已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国际大都会”,有不少德国人、匈牙利人、俄罗斯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也有许多亚美尼亚人、波斯人、中亚人、畏兀儿人、朝鲜人和汉人。他们有的是工匠,有的是宫廷侍女,也有不少是官员,还有一些传教士

蒙古的传统宗教是萨满教,但许多蒙古人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忽必烈的母亲唆鲁和帖尼就是其中一位。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教士鲁布鲁克(Rubruck)于1253年奉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命前往伏尔加河地区的萨莱(Saray)拜见钦察汗国的拔都,希望劝服蒙古人改宗天主教,但拔都叫他去喀喇和林觐见大汗。他到那里住了两年,曾参加过在大汗宫廷里举行的宗教辩论会:不同宗教的信徒们互相辩论,由分属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个学者共同作评判。

成吉思汗像(左)和忽必烈像

冲冠一怒

成吉思汗(1162-1227)原名铁木真,出身蒙古贵胄,幼时际遇艰难,但勇于战斗,长于谋略。他于1206年召开蒙古部落首领大会“忽里台(Quriltay)”,被公推为“成吉思汗”,意为“全世界的统治者”。他随即委任功臣和亲信为千户长和万户长,又令一位被俘的畏兀儿学者创制蒙古文。一个开始摆脱部落制而有自己文字的蒙古国,在大漠之北迅速形成。

成吉思汗本想先征服西夏,再灭金,最后打南宋。但历史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成吉思汗没能按计划演出。

蒙古之西是信奉伊斯兰的各突厥语民族。与蒙古接近的吐鲁番的畏兀儿人首先主动归附;接着蒙古势力向西扩张至塔里木盆地和伊犁河、楚河流域,进入了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Kara-Khitai)和葛逻禄部突厥语族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它们之西,就是当时中亚和西亚最为强大的由不同突厥语民族建立的花剌子模。

为了报聘花剌子模派来的通商使团,成吉思汗于1219年派遣一个有四百多名商人、五百匹骆驼的庞大商团到花剌子模。当时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Otrar)的长官是国王的表叔。此人贪图商团带来的财物,又因为商团里有过去认识他的人对他不够尊重,于是以团中有蒙古奸细为借口报请国王杀死整个商团。有一个驼夫避过劫难,逃回蒙古。成吉思汗闻讯震怒,派出一名花剌子模人为特使,两名蒙古人为副使,要求交出凶手。花剌子模王拒绝,杀死特使,将两名副使剃去胡须后逐回。

改变世界的蒙古西征

接着就发生了改变世界历史的蒙古西征。

第一次西征历时六年(1219-1225)。成吉思汗和四个儿子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随行者还有德高望重的道士丘处机和曾入仕于金的辽国皇裔耶律楚材(字晋卿,寓意“楚才晋用”)。丘处机的弟子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及耶律楚材写的《西游录》,都是很有分量的报告文学。

在行军至兴都库什山脉(Hindu Kush,今阿富汗境内)北麓时,成吉思汗曾问长春真人有何长生之药,真人答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而耶律楚材是佛教居士,所以在他的《西游录》中,除了记载他在西域六年的所见所闻之外,也站在佛教的立场非难道教

蒙古军在讹答剌、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第一大城玉龙杰赤(Urgench)大事劫掠和屠杀。花剌子模国王败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郁郁而终。国王死后,他的儿子扎兰丁(Jalal ud-Din)继续抗争,在今阿富汗的加兹尼募兵再战。蒙古军跟踪追击至印度河畔,扎兰丁纵马入河,泅水而遁。成吉思汗赞曰:“天下的父亲谁不想有这样的儿子!”决定不再续追。扎兰丁后来在中亚和西亚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事迹传颂至今。

第二次西征被称为“长子出征”,历时七年(1237-1244)。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的长子,以及驸马、诸王、万户长、千户长等都派长子出征。统帅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长子拔都。

蒙古军这次先攻伏尔加河流域,再深入俄罗斯,击溃诸公国的联盟,摧毁斯拉夫人早期的中心基辅(Kiev);后又攻入波兰、匈牙利,渡多瑙河,困奥地利,兵锋直指意大利。

正当罗马教皇呼吁各国王公合力御敌之际,拔都得知大汗窝阔台去世,急速回师。到达伏尔加河下游后,他决定杯葛忽里台的召开,自己建立领土广袤的钦察汗国(西方人称之为“Golden Horde”,意为“金帐”)。钦察汗国和继承它的诸苏丹国统治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大片领土,几达五百年。(www.chuimin.cn)

第三次西征历时七年(1253-1260)。窝阔台死后,儿子贵由几经波折被选为大汗。贵由早逝,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长子蒙哥于1251年继任大汗。蒙哥旋即派弟弟旭烈兀再度西征。

那时波斯有许多反对哈里发的伊斯玛仪派中的一个异端小派盘踞在各地深山中,经常派敢死队暗杀高级官员。暗杀者受严格训练,食用大麻(阿拉伯语称Hashish),坚信死后必升天堂。“食大麻者”一字的讹音为“阿萨辛(Assassins)”;英语里“暗杀者”一字就是由此而来。(今日信仰瓦哈比教派的“基地”组织与八百年前的“阿萨辛”,颇为相似!)

旭烈兀的军中包括许多汉族军人。在捣毁伊斯玛仪派堡垒的作战中,特别是摧毁他们的巢窟阿剌模忒(Alamut)时,骑兵派不上用场,汉人中的“武林高手”发挥了作用。

旭烈兀在剿平“阿萨辛”的老巢后,1257年秋致信巴格达的哈里发,要他献城投降,但被拒绝。蒙古军于1258年初围城猛攻,哈里发表示愿意投降。旭烈兀不予理会,驱军进城劫掠焚烧,屠杀居民数十万,并处死哈里发父子。历时五百年的阿拔斯王朝从此结束,伊斯兰世界进入接近三百年的“无首”状态。

旭烈兀被大汗册封为伊儿汗;“伊儿”意为从属,表示它是蒙古汗国的一个宗藩政权。伊儿汗国统治阿姆河至地中海的领土,覆盖今天的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南高加索等地。

蒙古军制胜之道

13世纪时,蒙古的总人口不超过一百万,它如何能迅速地建立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地中海,面积将近三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呢?

其中原因,首先是骑兵的素质。工业革命前,骑兵是最威猛的军事力量。蒙古人骑术射术精良,并且坚毅勇敢;他们善于利用地形,诈退、埋伏等战术运用自如。其次是机动性。蒙古每名士兵经常配备六七匹马,军需物资都带在身边,不需要后勤部队。急行军时,士兵不食不眠,换马乘骑,只偶以马奶、马血补充营养,因此经常令敌人措手不及。

此外是心理战术。蒙古军队攻城之前,必派人宣布:自动献城投降者,只需缴纳贡金;抵抗者,必遭屠城。屠城时极端残忍,令人闻之丧胆,许多地方都选择投降。

有军队的组织。蒙古军每十人设一个“十夫长”,每十个“十夫长”设一个“百夫长”,层层负责一直到总指挥。如此在战场上能够有效地传达命令,战后也易于行赏和治罪。更主要的,是它打破了部落制各自为政的旧习。

最后是使用降军。军中有许多不同民族的部队。旭烈兀西征时,善于使用火药武器和长于攀登峭壁的汉族军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蒙古军攻打南宋时,围攻襄阳数年不果,旭烈兀又从波斯派来擅长用抛石机(catapult)的能手,方攻破襄阳。

全球化的开端

蒙古的三次西侵为亚欧大陆带来巨大的创伤:农田荒废,城池毁坏,经济凋敝,且死伤无数。欧洲人惊呼“黄祸”,伊斯兰文化受到难以估量的破坏。

然而,蒙古统治者迅速认识到,从繁荣的社会征税要比劫掠城池更有利。

作为草原民族,蒙古人很注重长途贸易;13世纪末以后,又加上了伊斯兰社会重视商业的因素。因此各地致力于修建道路并沿途巡逻;开设商旅客栈和商场;统一度量衡,管理市场;发行货币并保证汇率,更为官员和商旅发行护照。这些措施使蒙古统治下的亚欧大陆上贸易来往激增,商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

一如罗马帝国的统治被称为“Pax Romana(罗马和平)”,学者称14世纪蒙古统治的时代为“Pax Mongolica”。当时的治安良好,商旅可以放心地长途旅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旅行经验都是很好的例子。

把时段放长一点看,突厥人于6世纪迁离蒙古草原后的几个世纪都游走于中国和波斯文化圈的边缘。从10世纪开始,突厥语民族进入波斯文化圈的内部;13-17世纪,蒙古人与突厥语诸民族轮流成为亚欧大陆主要区域的主宰者,并且促成伊斯兰教进一步扩张。

他们发展了跨区域的长途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实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正是这些游牧民族,为我们所熟悉的现代世界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