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阿塞拜疆:文化瑰宝与能源巨擘

阿塞拜疆:文化瑰宝与能源巨擘

【摘要】:阿塞拜疆:诗人与石油之国多年前,我看过一部杨紫琼主演的007电影《明日帝国》,讲的是各国为争夺石油而奇谋百出,故事发生在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全球几十家能源公司都在阿塞拜疆进行开采,通过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多重文化遗产阿塞拜疆因石油和天然气而兴旺,如果就据此认为它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那就错了。俄罗斯这些政策,导致阿塞拜疆一百年来的两次民族冲突。

阿塞拜疆:诗人与石油之国

多年前,我看过一部杨紫琼主演的007电影《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讲的是各国为争夺石油而奇谋百出,故事发生在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2010年夏天我到阿塞拜疆,在巴库吃鱼子酱和烤全羊,看肚皮舞和吞火表演。虽然没见到幢幢谍影,我却看见巴库附近的很多石油钻探机和里海离岸不远处的钻井平台。

管道里的政治

公元8世纪已经有人在巴库开采石油;1846年机械钻井首次成功使用。19世纪后期,俄罗斯沙皇把巴库附近的石油开采权分块拍卖给国际资本家;20世纪初,巴库的石油产量占世界一半。瑞典的诺贝尔兄弟和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这里都拥有大量资产。

今天的巴库人口超过二百万,是世界瞩目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心。全球几十家能源公司都在阿塞拜疆进行开采,通过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目前,有一条自巴库经第比利斯到杰伊汉(Ceyhan,土耳其南部城市,位于地中海东北岸)的输油管,还有一条自巴库经第比利斯到埃尔祖鲁姆(Erzurum,在土耳其东部)的大输气管。

阿塞拜疆正像电影《明日帝国》描绘的那样,是国际地缘战略的重要一环。

(上)俯瞰巴库市区

(下)巴库著名的处女塔,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

在国际大博弈中,俄罗斯将其天然气经过乌克兰运送到德国等缺乏能源的国家,使它们对俄罗斯产生依赖,因而不能完全跟从美国。因此,减低德国等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就成为美国的大战略:以巴库为起点的两条管道就有这个作用;而拟议中由巴库穿过亚美尼亚直接到土耳其的南线管道,就更为理想。

在这个战略中,土耳其的重要性十分凸显。假如土耳其将石油和天然气经过地中海或是通过巴尔干半岛运往西欧,俄罗斯在欧洲的影响力必然减弱。但是由于欧盟至今迟迟不愿接受土耳其入盟,土耳其即使愿意和美国保持友好也不必非要照顾欧洲的需求。它可以和俄罗斯达成协议,让俄罗斯继续控制对德国等的能源供应,自己则可以在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东、中亚寻求最佳利益。美国深明此理,所以一再对土耳其表示友好,并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

在本书的文章里,我一再表述一种观点:地理环境(主要地)决定文化的发展,而文化传统会影响历史的进程。土耳其和高加索三国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复杂而纠缠不清的历史关系。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把它们推上了世界舞台,使它们不能不各自寻找自己想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新仇旧恨

我从格鲁吉亚沿着大、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平原进入阿塞拜疆。听说阿塞拜疆视亚美尼亚印制的地图为违禁品。入境时,我把在亚美尼亚买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和山地卡拉巴赫共和国”地图放在行李箱上层最显眼的地方,以示“君子坦荡荡”。幸运的是我的箱子没被抽检。

(上)12世纪阿塞拜疆诗人内扎米的纪念堂

(中)巴库之北几千年来连续喷火的天然气口,据传祆教(拜火教)用火坛祭礼即受此启发

(下)巴库市区一景(www.chuimin.cn)

在1991-1992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战争中,亚美尼亚不止占领了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主要人口为亚美尼亚人),还夺去了它周围的大片领土。大约一百万阿塞拜疆人被赶出或逃离了我那张地图上的“山地卡拉巴赫共和国”。与此同时,苏联时期一直住在巴库的几万亚美尼亚人也被迫离开。

一次大战前,巴库约有八万名俄罗斯人,五万左右阿塞拜疆人,四万余亚美尼亚人,还有很多波斯人和犹太人。1915年前后,正当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境内杀害和驱赶亚美尼亚人的时候,巴库的亚美尼亚人联通俄罗斯人杀害了大量阿塞拜疆人,因为后者和土耳其人同文同种,非常亲近。亚美尼亚人对土耳其人的行为可谓没齿难忘;而阿塞拜疆人对亚美尼亚人也有着满腔的新仇旧恨。

当今大国博弈中,若要修建由阿塞拜疆经亚美尼亚到土耳其的南线能源管道,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必须先和解;而这个和解必然牵涉到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领土纷争。这是美国面对的难题;而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僵持以及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争拗,基本上都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多重文化遗产

阿塞拜疆因石油和天然气而兴旺,如果就据此认为它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那就错了。

塞拜疆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东南部,许多世纪以来都在波斯文化圈内。波斯人在伊斯兰化之前信仰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俗称“拜火教”)以长明火作为祭坛,据传就是从巴库附近的一个天然气自燃的洞穴开始的。我在参观这个并不特别起眼的宗教重地时,心里想,地理真是能决定文化啊!

12世纪时,一部分受波斯文化影响的突厥部族进入高加索山脉东南部和里海西南的一大片地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阿塞拜疆民族(Azeris)。曾经盛极一时、统治波斯二百多年的萨法维王朝就是发展自这个区域。萨法维王朝强迫所有穆斯林信奉十二依玛目什叶派,时至今日几乎所有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都是尊奉十二依玛目什叶派的穆斯林。

16-17世纪,以逊尼派穆斯林保护者自居的奥斯曼帝国,与波斯萨法维帝国在小亚细亚东部和阿塞拜疆地区进行了一百五十年的拉锯战,结果是小亚细亚全属奥斯曼帝国,阿塞拜疆地区则归属波斯。进入18世纪,阿塞拜疆人趁萨法维王朝式微之际,建立了不少独立汗国,每个汗国又都修建宫殿和清真寺,还有华丽的商旅客栈(Caravanserai)。这些都是今天阿塞拜疆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也是帮助我了解高加索地区伊斯兰文化的好媒介。

罗斯进入高加索地区后,与波斯又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在19世纪上半叶把阿塞拜疆地区的北部据为己有;因此今天伊朗的西北部有东、西两个“阿塞拜疆省”,而这两省之北就是本文谈及的“阿塞拜疆共和国”。俄罗斯占据阿塞拜疆之初,鼓励境内非东正教的波兰裔和德国裔人口以及亚美尼亚人迁居阿塞拜疆,并且大力把巴库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壮观的都市。

罗斯这些政策,导致阿塞拜疆一百年来的两次民族冲突。另一方面,俄罗斯将近二百年的统治和建设,也使巴库具有突厥、波斯和欧洲三重文化性格,拥有许多优质的旅游景点和内涵。巴库的旧城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清真寺与20世纪初的欧式建筑比邻而建,爵士乐师的脚在突厥游牧民族的毛织地毡上打拍子。我在巴库城中转了大半天,的确是受益匪浅。

俄罗斯人的统治使现在的阿塞拜疆人对他们的宗教不太执著。据我观察,阿塞拜疆人甚至比土耳其人更加不注重他们的教规与仪式。

伊斯兰文学的瑰宝

阿塞拜疆的第二大城市占贾(Ganja)于2006年庆祝了它的建城两千五百年。

在这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占贾最杰出的居民是12世纪的诗人内扎米(Nizami Ganjavi, 1141-1209)。内扎米学问渊博,精通阿拉伯与波斯文学,深受苏非神秘主义的影响。他用优雅的波斯文写了五部长篇诗,称为《五卷诗》(Khamza),是波斯文和全体伊斯兰文学中的重要里程碑。

《五卷诗》中的《蕾莉与马杰农》是内扎米的代表作,根据阿拉伯传说而写成,叙述一对属于不同部族的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而殉死的悲剧。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若不是胸中燃烧着爱你的情火,为你而流的泪水早已把我淹没;若不是眼中饱含为你而流的泪,忧伤之火熊熊早已把我焚烧成灰。”

内扎米《五卷诗》中的许多情节被细密画家反复绘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使他的诗作更加广为流传。一如在欧美各国没有人不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华人世界里没有人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伊斯兰世界里没有人不知道蕾莉与马杰农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