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斯大林的故乡:大中东行纪

斯大林的故乡:大中东行纪

【摘要】:格鲁吉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在大高加索山脉南麓。俄军轻易地击败格鲁吉亚军,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出手相助。在格鲁吉亚的五百万人口中,超过一百万住在第比利斯,其中有三十万是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逃到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族难民。这对第比利斯是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再加上格鲁基亚近年来贫富悬殊的现象十分严重,第比利斯的社会安宁令人担忧。2011年6月,格鲁吉亚又有多次群众示威,反对政府的一些措施。

格鲁吉亚:斯大林故乡

不能通融的护照

玫瑰革命(Rose Revolution)”,申请加入北约,让美国在境内设置反导弹系统,压制国中之国的独立,以及与俄罗斯交战——格鲁吉亚,这个面积只有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五百万的小国,近年来频频在国际头条新闻中出现。

格鲁吉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在大高加索山脉南麓。山之北是俄罗斯联邦,包括时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北奥塞梯、印古什、车臣、达吉斯坦等自治共和国。小高加索山脉在大高加索山脉之南与它平行伸展,其西北部分在格鲁吉亚境内,东南部分则在阿塞拜疆境内。

们一行乘车从亚美尼亚的北部进入小高加索山脉中的格鲁吉亚边境,办理出境和入境手续。一位旅客已经办好出境手续,但他的护照已没有空页可以贴上格鲁吉亚的签证纸,被拒绝入境。两边的旅行社人员隔着边界缓冲区用手机来回交涉,最终决定这位旅客要折回亚美尼亚,翌日乘飞机回香港

这个旅游插曲虽然耽误时间,却给了我一个不寻常的观察机会。我注意到,格鲁吉亚的边防人员仪容整齐,态度良好,按本子办事。这一点是许多东欧和西亚国家的边防人员比不上的。但他们作业流程的效率,相比北美、西欧和东亚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还注意到,格鲁吉亚人作为高加索山区里的原居民,与从小亚细亚迁移到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人相比,肤色较白。这两个人口不多的民族比邻而居四千年,同样在一千六七百年前信奉了基督教。可能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仍然各自说他们独特的语言,并且用自己独特的字母书写文字。肤色的差异显示,他们之间的通婚并不普遍。

(上)兼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文化的小镇古达乌利(Gudauri)

(下)一群参观文化村的小学生

人类只要有交往,冲突和融合皆不可免。但民族融合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四千年来,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许多不同的部族能够融合为人口如此众多的汉民族,是一个罕有的例子。带着这个认知,我踏入了格鲁吉亚。

历尽劫波与“玫瑰革命”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坐落在姆特科瓦里河(Mtkvari,即库拉河)两侧的山谷里。传说一千五百年前的一位国王追逐一只受伤的鹿来到这里,鹿坠入硫黄温泉中,它的伤便合了,国王决定定都于此,取名“Tbilisi”,是“温暖”的意思。

一千五百年来,第比利斯城中的河水依然流淌,两面的山峰仍然耸立。但是这座“温暖”的城市却见证过太多历史的沧桑,遭受过太多兵燹的创痛。据统计,第比利斯总共被战火摧毁过二十九次!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俄罗斯人都曾来这里烧杀掠劫过,也都曾在这里驻兵重建过。

我看到的第比利斯是一个欧洲风格的都市,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是最近两百年内重建或新建的。近几年才修建的总统府、跨越姆特科瓦里河的新桥梁、我们住宿的喜来登酒店,使第比利斯焕发出一股21世纪的蓬勃朝气。

在南高加索三国的首都中,第比利斯最具气势,也最有多元文化的气息。在河西岸的旧城,我参观了一座建于7世纪的格鲁吉亚教会的大教堂,一座13世纪的亚美尼亚教堂,一座清真寺和一座犹太庙。

漫步于这个18世纪后重建的古城里,我看到古董店里陈列着不需要文字解说的历史追忆:波斯笔盒、奥斯曼首饰、俄罗斯玩偶。这些很普通的物品向我诉说着这个城市一段段不寻常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多半不是格鲁吉亚人主动造成,而是第比利斯的地理位置所引发的。

也有例外。18世纪末,格鲁吉亚国王为了抗衡波斯与奥斯曼帝国的压力,主动寻求俄罗斯的保护。结果可以说是引狼入室,格鲁吉亚从此被并入了俄罗斯帝国的版图,连历史比俄罗斯教会要长出五百年的格鲁吉亚教会都因此而进入了俄罗斯正教的怀抱。这段历史最明显的表征是今天所有的格鲁吉亚成年人都能说流利的俄语。(www.chuimin.cn)

1989年春,第比利斯连续发生反苏联示威,引起苏联政府的镇压,二十名在政府大楼前绝食者丧命。两年后,格鲁吉亚独立,曾领导反苏运动而入狱的一位英国文学教授被推选为第一任总统。

这位富有民族主义激情又很个人英雄主义的总统,向穆斯林占多数、已宣布独立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动兵,引发全面内战,最终非常讽刺性地逃亡到俄罗斯境内以反俄恐怖主义著称的车臣共和国,谣传他临终前还皈依了伊斯兰教。谢瓦尔德纳泽被请回家乡担任总统。尽管这位总统人脉深厚,组织能力很强,但他无法打赢内战,还经历了十几次行刺的图谋!

2003年,被谢瓦尔德纳泽一手提拔起来、在美国受教育的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率领大批市民手持玫瑰花冲进政府大厦夺取政权,并继任总统,完全倒向西方,这就是有名的“玫瑰革命”。

萨卡什维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当天,下令军队进攻南奥塞梯,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俄军轻易地击败格鲁吉亚军,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出手相助。如今俄罗斯和其他三四个国家已正式承认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是主权国;格鲁吉亚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格鲁吉亚的五百万人口中,超过一百万住在第比利斯,其中有三十万是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逃到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族难民。这对第比利斯是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再加上格鲁基亚近年来贫富悬殊的现象十分严重,第比利斯的社会安宁令人担忧。

如果不看隐忧,今天的第比利斯倒是一个很开放进步的城市。在旧城我看到一家名叫“KGB—still watching you(克格勃——仍在监视你)”的咖啡馆,这是典型的西方式幽默。我还听说前克格勃将军——谢瓦尔德纳泽总统目前在第比利斯安度晚年。

2011年6月,格鲁吉亚又有多次群众示威,反对政府的一些措施。萨卡什维利选择用军警镇压。他将来如何度过晚年还在未知之数。

斯大林的塑像

1953年,从报上读到苏联的头号人物斯大林(Stalin)去世,我才知道他原来是格鲁吉亚人。

这次我有机会到斯大林的家乡哥里,参观了斯大林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堂皇的三层大楼,就在斯大林出生的小屋边上。馆内展出许多历史照片和物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列宁(Vladimir Lenin)居中,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一左一右的照片。列宁是俄罗斯裔,据传有一部分鞑靼血统;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可见当年的苏维埃革命的确是在俄罗斯大帝国的基础上兴起的。陈列馆里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绣有“万寿无疆”四个大字的红色锦旗,是斯大林七十岁生日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赠送的。

博物馆前有一个站在颇高的基座上的斯大林塑像。我们一行在塑像前面拍了不少照片,时间是2010年6月22日下午5时左右。路透社报道,格鲁吉亚当局于6月25日凌晨3时左右将这座斯大林的巨型塑像拆除。我们的照片真是“弥足珍贵”!

斯大林,这个鞋匠的儿子、神学院学生出身的职业革命者,是格鲁吉亚民族历史上最出名也最有权势的人。他领导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三十年。二次大战时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卫国战争,至今仍然被许多俄罗斯人怀念;他拒绝希特勒的建议,不肯用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德国元帅交换他那被德军俘虏的儿子,也令很多人感佩。他用极残暴的手段整肃异己,则被历史所唾弃。

外他所做的一些不太为世人所熟知的决定,至今还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活。

斯大林是苏联的第一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生长于民族关系复杂的高加索地区,他对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十分了解。他同意列宁关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由本地区的民族实行自治的基本政策。不过为了“分而治之”,却又尽量使这些地区的疆界内包括另外一些民族。如今中亚几国的民族冲突都可以溯源到斯大林的政策。

二次大战时,斯大林以高加索原住民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同情纳粹为理由,将他们迁移到西伯利亚。最后由于赫鲁晓夫的公开批评,这些人才逐渐返回他们世世代代已经居住了几千年的北高加索。今天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起因也与斯大林不无关系。

斯大林1911年后从未再返故里。然而在不少格鲁吉亚人的心中,斯大林依然是格鲁吉亚的骄傲。也许这就是他的塑像一直要到2010年才从基座上被搬下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