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广州的东山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因为华侨到广州的开发房地产,龟岗在20世纪20年代已成闹市,不少侨眷居住于附近,随后不少军政界人士居住在东山。东山的居民亦引人注目,民间有“东山少爷”之称,与“西关小姐”并列,由此可知“东山”之名亦有含金量。而东山酒家,也曾在广州饮食业中崭露头角。
位于广州龟岗的东山酒家,建于 1958年。前身是1950年代初开办的国营东区食堂,在接管东华路的大江茶楼后,有员工 75人,规模仍不大,满足不了群众需要。因此东山区政府决定在龟岗新建三层楼房,把东区食堂扩建为东山酒家。建楼前,这里经抗日战争战火之后还是一片空地,却仍有两棵古榕长得郁郁葱葱,新楼设计师陈文鉴遂利用这两株古榕作为新楼门口两边的风水树。新楼落成后,店中颇为雅致,成为东山一带居民饮茶食饭的好地方,生意亦很兴旺。
1972年,东山酒家被指定为“广交会”接待点,不但加建了四楼,还更新设备,增设接待外宾厅房 4个,营业面积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座位由原来的 400个增至 1200个,员工从 108人增至 231人,每天接待人次从 2000人增至 7500人。
1985年下半年,东山酒家又作华丽变身,增建了五楼,增加空调设备与豪华灯饰,楼前花园新建了“琼楼”、“玉宇”两个豪华贵宾厅房,地厅增设“风味园”。全店能同时筵开 156席,每天接待顾客 1.3万多人次。除吸引广州进出口交易会的来宾、旅行团游客之外,亦吸引不少文化界人士光顾。
当时的东山酒家钟树卓经理喜欢文艺,用酒家厅堂名称凑成诗一首,道出改革开放后东山酒家的新面貌。诗云:
“东湖”“春晓”绽春花,“观榕”“榕荫”透丹霞。
“琼楼”“玉宇”“蓬莱阁”,“天园”“雅苑”“乐中缘”。
“美食屋”来细品尝,璧泉泡茗齿留香。
佳肴“风味园”厅好,“南楼”“北厅”价更廉。
“横翠”“迎宾”人尚在,“桃红”酒暖客途遥。(www.chuimin.cn)
人生无常“友谊”重,“群贤雅聚”吐深情。
改革开放图业绩,酒楼兴旺显升平。
公仆清廉安社稷,拭目中华起国魂。
大约在 1986年,笔者与诗人龙潜庵、区友云、汪季行、蔡泰然等到东山酒家雅集,席间有人读起钟经理的诗,说是“附庸风雅”。笔者不以为然,说附庸风雅也不是坏事,唐宋时期名诗人的诗如无附庸风雅的官爷推介恐怕难以流传下来,只有普及才有提高。诗人们亦深以然,还对钟经理鼓励有加。后来此诗亦收入东山酒家的史料之中。
东山酒家高、中、低档并举,在精心经营高档菜式的同时,着意制作中档食品。在1500个茶位中,保留了600多个普通茶位,还重视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食品,因此口碑甚佳。
东山酒家的厨师庞溢,是“广东十大名厨”之一,擅长制作像生拼盘,所砌龙、凤和鸽等拼盘,形象栩栩如生,在行内颇负盛名。厨师王妹主制的桶子油鸡等菜式、点心师李龙标制作的像形点心,均脍炙人口。
东山酒家既有优惠价格,也有优质服务,实行分台站岗责任制,按“声、容、礼、艺、细”的服务规范进行管理,因此能吸引不同层次的顾客,不少顾客甚至远道而来。
1997年12月,东山酒家率先由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全体员工成了企业股东,发挥了积极性,生意更为红火。1998年冬,兼并了以经营地方小吃为特色的食得福酒家。后来,又再有发展……
进入21世纪,广州各区均出现不少新建的各类食肆,高档酒楼也如雨后春笋,饮食业的激烈竞争令以往一流的老字号也感到压力,纷纷寻求新变。当年东山酒家的一段经历,如今已没有人提及。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令我们感到应该记下有意义的老店历史。至于近几年扬名的名店名师名菜,请看本系列丛书的、庄臣先生所著的《寻味广州》。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明朝晚期,广州饮食业已颇具规模。原来,咸丰初年,广州城一带的酒家,以“永利”字号最老。区氏开设永利酒家始于明代,区伟川接手经营时,“永利”位于小东门外热闹的永安桥市集。广州人称商品聚集出售之地为“栏”,明清时这里一带多卖供酿酒用的糙米,故巷名称“糙米栏”。此诗并无花巧之语,却证明了广州小东门外的永利酒家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至晚清,永利酒家已杳无踪迹。......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冯俭生亦获港英当局授予“太平绅士”封号。一年多后抗日战争胜利,民国政府把大同酒家当作“敌产”处理,要充公拍卖。随后,广州上演了一出拍卖大同酒家的闹剧。约在1945年底,拍卖大同酒家仪式在沙面一间大厦的会议厅举行。不到3年时间,大同酒家的纯利已达数十万港元,获利之巨居于同期广州酒家之首。大同酒家有多个饮食业之“最”。而首创像生拼盘“孔雀开屏”的,就是大同酒家特级厨师王光。......
2024-01-19
自乾隆时起,广州河南的漱珠桥,就是著名的食海鲜之地。漱珠桥江边有众多水上居民在艇上售海鲜,食客可以选购到酒楼加工。上文提及的名诗人张维屏,有一首题目颇长的诗,可知文人雅集游珠江之后便会到漱珠桥畔食海鲜。道光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漱珠桥畔食海鲜之风仍在,但文士的食诗亦有道及战乱之苦了。民国时政府开筑南华路,漱珠桥也被马路所覆盖,昔日漱珠桥畔的名食肆只剩成珠楼一直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后。......
2024-01-19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饭店见证了广州饮食业除茶楼业、酒楼业外另一大类“包办馆”的变化。“洛城林”是包办馆的老字号,也是市井百姓喜爱的食肆。后来包办馆也为平民百姓服务,大众化的包办馆俗称“大肴馆”。包办馆的组织方法、经营方式均与酒楼不同,顾客需要提早订菜,即使席数只有三四席晚餐,亦要上午一早预订。包办馆内人员不多,订席多时才请临时工,故成本较轻。可惜到了21世纪初,“洛城林”已不存在。......
2024-01-19
花酌酒家也称花筵馆、花筵酒家,与中高档妓院关系密切,适合一班“大辘藕”“饮花酒”之需。饮花酒俗谓“开厅顿艇”,“厅”指的是花酌酒家,“艇”指紫洞艇。花酌酒家楼房宽敞,陈设典雅,但都开设于巷中。也有大妓寨派出的“佣嫂”在花酌酒家招揽生意,方便新客“点花”。也有名妓借恩客之财在花酌酒家大摆筵席以扬名,此举称为“打通厅”。抗日战争初期,花酌酒家已经停业。......
2024-01-19
回民饭店几经迁徙、有起有伏的历程中,始终无改变他的清真特色,为促进民族团结、打响“食在广州”的品牌作出独特的贡献。回民大饭店在制作菜式过程中,一直以来都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屠宰、烹制,并严格把好食材进货渠道关,确保具有清真食品牌照,并保证卫生要求。回民大饭店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美食大赛的奖项,名菜有凤巢绵羊丝、碧绿清真盒、涮羊肉、脆皮烧鹅、沙爹羊肉串、煲仔牛杂、羊肉叉烧等。......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