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人人饭店”。“文革”初期,人人饭店的招牌被人斥为“不讲阶级斗争”,遂易名“风雷饭店”。1981年底,在广州市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人马惠国等的推动下,越秀区饮食公司敢于“吃螃蟹”,与香港华鸿饮食发展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经营人人饭店,用了5 个多月时间进行大楼改建、全面装修,改店号为“人人菜馆”,于1982年5月3日以崭新的面貌开业。24小时全天候营业令人人菜馆成为全行业瞩目的先进菜馆。......
2024-01-19
20世纪50年代起,广州先后有著名餐饮店崛起,它们的新张之日距今已有三四十年乃至五六十年,各有特色故事,给广州食文化留下可圈可点的资料。
愉园菜馆是其中之一,笔者回忆50多年前其秀气、文雅模样,恰似近年崛起的一些“私房菜馆”。而愉园菜馆的文化内涵,却是今天私房菜馆所不及。可以说,愉园菜馆就是公开营业的“私房菜馆”的祖师爷。
愉园菜馆开业于1953年冬天,位于多宝路西端,当时不是繁华的地段,如非有经营特色,便是“二叔公插田——听秧(等着遭殃)”。这一点,15名员工都是“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但是,因为店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全体员工的身家性命——都是股东,所以能上下一心,将愉园菜馆经营得出类拔萃,把远在东山的白领食客也吸引过来。
为何员工合股办菜馆?解放之初,不少茶楼酒家因种种原因而结业,员工拿得遣散费,便在政府关怀下组织生产自救,合股开店谋生。愉园菜馆就是这一类餐饮企业的代表作,领头的是冯明泉与伍怡敏。冯明泉有经营餐饮业的经验,伍怡敏善于交际,是组织货源的行家里手。两位负责人团结一致,定下发展大计,员工的责、权、利明确,调动了积极性,为打造高、精、尖的粤菜馆而同心协力。
愉园菜馆的店铺原是古老大屋,高大而宽敞,正好布置成古色古香,让食客感到高雅舒适。店里订下卫生规章:“上盖连地,四周墙壁,家私用具,划地为界,包干负责。”员工时刻着意店中的卫生环境,令客人也自觉维护店中文明氛围,这些基本做法后来得到卫生部门盛赞,并在全市推广。
愉园菜馆的厨师务求出品吸引食客,从澳门回来的区焰、从香港回来的陆妹,与原在广州的梁福,都是30来岁的有经验又有进取心的厨点师,他们每听得其他名店推出特色菜点,便去取经或自费品尝,汲取其精华回店加以提高,或创制新菜点。因此,同是一味油泡鲜虾仁,愉园菜馆烹制的也高人一等。他们精选原材料,三鸟、鸽、猪肉不用说,连青菜也严格选取,所谓“捻摘新芽献地鲜”是也。愉园菜馆的名菜有油泡鲜虾仁、鲜茄喼汁焗乳鸽、花胶鲍丝炖五蛇、大良煎虾饼、蚝油焖鸭掌等,均获首届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的“名菜”称号。店中的八大名菜、六大名点,吸引众多中上阶层人士光顾。当时广州最著名的西医师10多人,每周一次到愉园菜馆聚餐,说是别处没法吃到这好味道,更没有这里的上佳环境。在东山开设医院的名医邝磐石,十分讲究卫生,轻易不去光顾酒楼,但却常驱车由东到西光临愉园菜馆。住在西关的著名书法家与诗人朱庸斋、李曲斋、梁俨然等,更是常来愉园菜馆饮茶、开饭。
有一个例子可见愉园菜馆负责人的重视文化。开业时为配上店中的古色古香,欲从宋代书法大家苏东坡的碑帖中找此两字,结果只找到一个“园”字,“愉”字无法找到。后来找到“俞”字,怎么加个竖心旁呢?负责人到长乐路牌匾店请教老掌柜,老掌柜放大了苏东坡的“俞”字贴于色纸上,另一边用米粒来砌竖心旁,经过左调右拨,才得到能与“俞”字匹配的苏东坡字体竖心旁,组成合乎书法家心意的“愉”字后,又取碑帖中的“眉山苏轼”作下款,再制成“愉园”招牌。(www.chuimin.cn)
这集字作“真迹”之举,是制作招牌或作刊物名封面的常用手法。而“愉园”两字的“仿作”,当年也在李曲斋、梁俨然口中流传,并非秘密。
愉园菜馆制作花朝宴是负责人重视文化人食客的一例,又可见愉园菜馆的创新有文化品味。1954年(甲午年)花朝节前三日,位于西关务本坊的书画收藏爱好者黄伯,来到愉园菜馆找冯明泉,要在花朝节当晚订一席“花餐”,要求全部菜式有真花,还要拟一张菜名为诗句的菜单。冯明泉不是诗人,但有几位诗人朋友,答应之后先与厨师斟酌菜式用料,再请诗人朋友帮忙,结果制出了“甲午愉园花酌”菜单如下——
四热荤:愉园花月夜(夜香花虾仁、炸虾丸伴),椒乳透花香(四宝炒牛奶,辣椒花渗面),花映罗兰艳(西兰花炒响螺片),抱花入醉乡(鸡蛋花炒肾球,原只蟹钳肉伴抱);八大菜:丹桂飘香棉絮染(桂花鸡蓉鱼肚),红玫花薮荫游鸡(玫瑰花豉油皇浸鸡),七星花底巢双鸽(七星花煀双乳鸽),唤渡松江买菊归(菊花鲈鱼球),红映珊瑚花映雪(蟹黄椰菜花),杜鹃声入百花溪(百花馅酿杜鹃花),寒梅初蕊山留蜜(甜菜,梅花山楂奶露),伊府花零鸟视迷(韭菜花三鸟丝会伊府面)。
花朝宴当晚的客人,都是爱收藏书画的文人雅士,他们各携珍品赴宴,雅集品评。同时对照菜式欣赏那诗笺菜单,赞不绝口,誉为“色香味形意”最佳表现。此后他们的聚会,亦乐于光顾愉园菜馆。而花朝宴的创制,亦成为饮食行业的一宗佳话。
1971年,愉园菜馆与宝华路粤海饭店(原银龙酒家)店址对调,1984年又再对调仍回原址。以后大规模扩建装修,店貎一新。名厨区焰虽已辞世,但后起之秀亦令愉园菜馆再造辉煌。
当年创店负责人冯伯泉,据今已90多岁的梁俨然先生说,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郁郁不得志。不过,他对广州餐饮业仍然感情深厚。1990年代初,写下包括《西关角的愉园菜馆》、《莲香楼与莲蓉月饼》、《广州酒楼史话》、《广州茶室业十年》等多篇广州饮食业史料文章,给后人留下珍贵的研究资料。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人人饭店”。“文革”初期,人人饭店的招牌被人斥为“不讲阶级斗争”,遂易名“风雷饭店”。1981年底,在广州市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人马惠国等的推动下,越秀区饮食公司敢于“吃螃蟹”,与香港华鸿饮食发展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经营人人饭店,用了5 个多月时间进行大楼改建、全面装修,改店号为“人人菜馆”,于1982年5月3日以崭新的面貌开业。24小时全天候营业令人人菜馆成为全行业瞩目的先进菜馆。......
2024-01-19
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花酌酒家也称花筵馆、花筵酒家,与中高档妓院关系密切,适合一班“大辘藕”“饮花酒”之需。饮花酒俗谓“开厅顿艇”,“厅”指的是花酌酒家,“艇”指紫洞艇。花酌酒家楼房宽敞,陈设典雅,但都开设于巷中。也有大妓寨派出的“佣嫂”在花酌酒家招揽生意,方便新客“点花”。也有名妓借恩客之财在花酌酒家大摆筵席以扬名,此举称为“打通厅”。抗日战争初期,花酌酒家已经停业。......
2024-01-19
二是突出“文”味。主厅名叫“汇文楼”。而西关一带,当时更无酒楼可以比得上“文园”。“文园”菜式屡有创新,但招牌菜江南百花鸡由酒家主事人与谭献、和尚耀共同创制,有香甜爽滑、肥而不腻、清而不滞等特色,以后历任主厨均保持质量水平。还有此前谟觞酒家在改为“银龙”后又抢了部分生意,“文园”的“一枝独秀”地位已经不保。人才尽失,“文园”到1937年便大走下坡路。抗日战争时期,“文园”全毁,其地为张钜彬医生购得。......
2024-01-19
先看陶陶居饭店那招牌,便有三种传说。这样,不论陶陶居饭店盈亏,股东每年都一定有租可收。世所共知,康有为是朱次琦的弟子,因此陈伯绮请师叔伯康有为题写“陶陶居”招牌是有可能的。新张前夕,他们以店名“陶陶”为题作鹤顶格有奖征联,声称头奖100银元,入围依次均有奖,引得省港澳不少文人寄来众多应征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每每互问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饭店便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原来,清代咸丰六年在小北今宝汉直街附近挖出一块奇特的石碑,细看之下才知是南汉马氏二十四娘的“买地券”。那“买地券”刻于南汉大宝五年,是深褐色的石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刻得奇特。李月樵取券中的“宝”、“汉”二字,作为茶寮之名,颇得食客称赞。从此“宝汉”的名气更大,不少文人雅士到来饮酒题诗作联,留下不少诗文。后来,宝汉茶寮不存,附近辟成街道,称为“宝汉直街”。......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