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陶陶居饭店那招牌,便有三种传说。这样,不论陶陶居饭店盈亏,股东每年都一定有租可收。世所共知,康有为是朱次琦的弟子,因此陈伯绮请师叔伯康有为题写“陶陶居”招牌是有可能的。新张前夕,他们以店名“陶陶”为题作鹤顶格有奖征联,声称头奖100银元,入围依次均有奖,引得省港澳不少文人寄来众多应征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每每互问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饭店便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
2024-01-19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陈济棠主粤时期,广州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海外华侨亦纷纷回穗投资。1932年,政府还整治珠江航道,把海珠岛(古代闻名的海珠石)炸低几尺,填平其北面的水道。填地向西一直填至西濠口处,俗称这一带为“新填地”。新填地地块出售时,华侨富商、香港爱群人寿保险公司负责人陈卓平,集海外华侨资本买得新填地800多平方米的地块,于1934年10月开始建造广州第一高楼——爱群大酒店,在1937年4月落成。这是广州第一幢框架结构现代高层建筑,高64米,15层,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也是当时国内设备最新式、最完善、最豪华的大酒店,单餐厅就有4个,十一楼是中餐酒家,中、西餐齐备。1937年7月酒店开幕时,不少民国政要参加剪彩仪式,于右任、李宗仁、余汉谋等人的题词,今日仍留在店内,不少“老广州”津津乐道。然而,十四楼上竖起的酒店开业征文冠军文章的碑刻,却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其中的故事更是在21世纪初才有人披露。
原来,爱群大酒店开业前,在报纸刊出有奖征文启事,题目是《爱群大酒店开业与广州市繁荣的关系》,吸引了不少人撰文应征,其中不乏名家。后经资深文人、知名学者评选,勇夺头名者竟是一位花县(今花都区)隐士龙起规。本来,征文活动为求广告效应,征文内容自然是赞颂广州及爱群大酒店的,龙起规的应征赋体文章文采斐然,也赞颂了广州及爱群大酒店,但结尾竟然有讽谏之笔:“愿移显者一箸之肴,俾作饥黎半年之粟”!此文全文约650字,劝谕富贵者关心贫苦大众之语竟达150字,的确是警世文章(这里限于篇幅不作引录)。难得的是评委及老板都不认识作者、也不以此文有讽谏之意而弃之,还一致认为此文应该评为第一,据说后来还刻石置于爱群大酒店十四楼中。
此文作者龙起规(1902-1965),乳名世矩,笔名龙准,花县炭步上升村人。其父龙斗虚是清末举人。龙起规自幼读书勤奋,后来毕业于广州某学校,以后回乡下教书,深知民间疾苦。古诗云“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其实何止“半年粮”,数年粮也够了。龙起规见爱群大酒店征文,不禁有感而抒发关心社会底层之情,并无意得奖。岂料竟得冠军,自觉意外,但也不愿成为新闻人物。本来爱群大酒店除悬赏奖金外,冠军还可携眷免费入住爱群大酒店三个月,兼包食包派车接送游广州,但龙起规却只叫四弟龙世其携眷代为领受。龙世其之子家祥后来把此冠军征文写成条幅挂于乡下家中,如今尚可欣赏。
爱群大酒店开业后,成为广州的高级酒店,住宿者与进餐者均是非富则贵,十一楼的中餐与十四楼的西餐均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新中国成立后,爱群大酒店作为接待外宾的宾馆,也生意兴旺,于1952年易名为“爱群大厦”。省、市领导在此多次宴请外宾;各国领事馆举办招待酒会,亦指名要爱群大厦的厨师、服务员接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从首届至第十届的开幕、闭幕酒会均由爱群大厦独力承担。爱群大厦的梁汉枢是特一级西厨师,曾编著《西菜教材》。
1966年3月,在接连爱群大厦的东侧,建成一座18层、楼高67.3米、面积1.3万平方米的大楼,与爱群大厦旧楼层层相通,连为一体。随后“文革”开始,爱群大厦易名为“人民大厦”,服务质量下降,客人减少,经济效益甚差。改革开放后才大为改观。1981年8月,引进外资全面改造装修,餐厅也扩展到11个,厨房从1个扩展到3个。餐厅也从戒备森严改为欢迎各界人士光临。1984年12月,爱群大厦的十六楼加建了一个旋转餐厅,此为广州市第一个旋转餐厅,于此进餐无论坐任何位置,都有机会饱览珠江景色,因此引得各界人士多来光顾。1985年3月,人民大厦复名爱群大厦;1988年11月,又复名爱群大酒店。十四楼的宴会厅、龙珠厅,十一楼、十三楼的中餐厅,以及旋转餐厅,喜迎各种档次的消费者。爱群大厦还不断创新品种,每隔十五天便换一批时令菜式与美点。在1988年的广州龙舟节期间推出30款龙菜龙点,在广州市美食节中获奖的名菜有叶绿素虾仁、爱群香汁鸡、沙煲兄弟等,名点有椰皇脆皮筒、蛋黄奶黄角……(www.chuimin.cn)
爱群大厦如今仍是广州的著名酒店,其餐饮部的茶市饭市仍吸引着国内外食客。
开口及着
这“及”字,据说方言字正规写法应加“狗”边旁。脷即舌,因舌与蚀谐音,意头(兆头)不好,故广州人改称利,加个“月”(肉)旁写出个方言字“脷”。据说食客身体里肝火盛时,吃饭时易咬着舌头。“开口及着脷”字面上就是吃东西咬到舌头,但实际寓意却是“说了错话”。肝火盛即人暴躁,人暴躁自然会说错话,这也合乎世情。不过,在“文革”初期的动乱期间,言多必失,不言亦失,不开口亦会及着脷,那段惨痛的历史不应忘记。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先看陶陶居饭店那招牌,便有三种传说。这样,不论陶陶居饭店盈亏,股东每年都一定有租可收。世所共知,康有为是朱次琦的弟子,因此陈伯绮请师叔伯康有为题写“陶陶居”招牌是有可能的。新张前夕,他们以店名“陶陶”为题作鹤顶格有奖征联,声称头奖100银元,入围依次均有奖,引得省港澳不少文人寄来众多应征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每每互问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饭店便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
2024-01-19
曾家岩小学的基因里,离不开“水”。1905年,美国天主教会远涉重洋,西渡中国,又沿着长江而上,来到重庆,并选址嘉陵江畔的曾家岩,兴建起一所教会学校,秉承“启蒙养正明诚立人”的办学理念,取名为“明诚学堂”。这便是明诚学堂最初的模样。每天,明诚学堂都会响起唱诗班的声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正式更名为“曾家岩小学”。......
2023-08-31
2.降生时的星象林风眠出生时颇有传奇色彩,百年来流传在梅州,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老人们不时抬头遥望着月神和神秘的宇宙苍穹,自言自语地祷告着,祈盼阙阿带能顺利生产。与此同时,屋里传来了婴儿呱呱的哭声。此时小小的天井沸腾了。于是爷爷和族亲商量同意了私塾先生起的“凤鸣”这名字,“凤”代表吉祥,“鸣”即将来科考时一鸣惊人,或是卦辞中的“凤鸣岐山”?从慎重的起名可以看出林家对这个长房长孙的厚望。......
2024-03-29
传说这块石头是五百年前余东红从遂安县城带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长夜大,才变成现在这副威武雄壮的样子。这块石头长长扁扁的,模样和别的石头不一样。当时余东红没有在意,只是怀疑自己看书看得多把眼睛给看花了。于是,余东红不声不响把它塞进衣服口袋里带进学校,放假时又偷偷把它放进干粮袋里带回老家,藏在楼梯底下人家不注意的地方。随着这块石头的不断长高长大,余东红也时来运转,步步高升。......
2023-12-07
“捉迷藏”的海战游戏其实隐形军舰并不神秘,它的隐形,也并不是指人们用肉眼看不见它。几千年以来,海战的游戏都只是保持着简单的色彩,传奇的海战经典也无法在这种游戏中驻足。英德两军曾发生过这样一场因伪装而富有戏剧性的海战。英德宣战后,双方均下令把部分民船改成军舰。英国将自己的一艘2万吨的豪华客轮“卡门尼亚号”改装成武装巡洋舰,德国也将自己的一艘客轮“特拉法加号”改装成武装巡洋舰。......
2024-10-07
30分钟简单特色从三国时吴国百姓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到20世纪60年代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已经从鱼类的泛指变成了鳊鱼的美名。做法1 鳊鱼洗剖干净,挖去肚肠、鱼鳃和牙齿,撕去腹内部的黑膜。8 烧热油,淋在葱蒜上,浇上蒸鱼豉油即可。营养贴士鳊鱼的维生素D含量高于其他淡水鱼。严重缺乏维生素D时可能会诱发佝偻病。因蔬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人体必须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取。......
2023-07-03
漫步海底的挑战人类每向科技的难关前进一步,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当返回海面时,工作人员还需要释放血液中过量的气泡,防止患上减压病。任何一个海底基地,它的首要要求就是空气和水。然而,对于让·米歇尔·库斯托来说,建造一个长久的海底基地所遇到的挑战反而激发了他的兴趣。将来,随着同一大气压技术的发展,海底基地将逐步克服周围大气压生活舱的诸多缺陷,不论潜入多深的海底,舱内都会保持正常的大气压力。......
2024-10-07
水水下摄影的“神来之笔”巴哈马向来以拥有世界一流的潜水点和电影摄制点而闻名,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却将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甲板和水下早已预先布置了摄影机,沉船周围还有小型船队在忙碌。在巴哈马群岛,斯图亚特·克夫已经克服了许多水下摄影难题,但是在诡谲强大的大海面前,他依然显得如此渺小。在进行水上和水下拍摄时,控制工作都是困难重重。......
2024-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