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俭生亦获港英当局授予“太平绅士”封号。一年多后抗日战争胜利,民国政府把大同酒家当作“敌产”处理,要充公拍卖。随后,广州上演了一出拍卖大同酒家的闹剧。约在1945年底,拍卖大同酒家仪式在沙面一间大厦的会议厅举行。不到3年时间,大同酒家的纯利已达数十万港元,获利之巨居于同期广州酒家之首。大同酒家有多个饮食业之“最”。而首创像生拼盘“孔雀开屏”的,就是大同酒家特级厨师王光。......
2024-01-19
花酌酒家也称花筵馆、花筵酒家,与中高档妓院(广州人称“老举寨”)关系密切,适合一班“大辘藕”(大手大脚花钱者)“饮花酒”之需。光顾者有的为了钻营升官,有的为打赢官司而贿赂,有的发了偏财,有的是“二世祖”或“石罅米”,也有风流文士,间中也有好奇的小康人家光顾。饮花酒俗谓“开厅顿(读地暗切)艇”,“厅”指的是花酌酒家,“艇”指紫洞艇(花舫,后称酒舫)。
广州的花酌酒家于清末时最盛,民国时则集中于老举寨密集的西关陈塘。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是陈塘南地区的“六大花酌酒家”:“留觞”、“咏春”、“京华”、“宴春台”、“大观园”、“群乐”。这当中以遗址在今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留觞”及附近的“咏春”最高档。民国时花酌酒家有很多故事,本书只择其要以让读者一窥当时的荒唐世界。
花酌酒家楼房宽敞,陈设典雅,但都开设于巷中。白天不做生意,夜幕方垂即开始热闹,侍者(服务员)走到巷口迎客。这里要交代一句,那时都是男性侍者。客人入室坐定,侍者即上香茶,然后或开烟局(抽鸦片),或开雀局(打麻将)。客人们视侍者为“龟爪”(妓院中人),不叫他们为“伙计”,而叫“厅趸”。“厅趸”受过特殊训练,十分机灵,人称“挑通眼眉”,善于察言观色,熟客一个眼神便知其意。连熟客的焗盅(那时不用茶壶,而用茶盅)也作了记号,留起作其专用茶盅。客人入洗手间,出来时“厅趸”必递毛巾,客人抹手后必给赏钱;客人如用毛巾抹口面会遭讥笑,不给赏钱也被视为寒酸(当代高档酒楼亦属如此)。做东的客人品茶后便会点菜,这些酒家的菜式也相当精致。如上汤梳仔翅、上汤清炖鱼肚、杏仁鸡丁、白汁鲈鱼球、油泡大明虾、炸子鸡等,最令人难忘的是纱纸封盅的清炖上等花菇,席前揭开封纸,清香扑鼻,可口而不腻。还有“留觞”筵席包尾的甜品鹌鹑窝蛋杏仁露,是别的酒家所没有的。
开席前,客人把要召的某家妓寨某个妓女的名字写在花笺上,交“厅趸”通知妓寨。所以文人说花酌特点是“开筵坐花,飞觞醉月,花笺发出,妓女徐来”。也有大妓寨派出的“佣嫂”在花酌酒家招揽生意,方便新客“点花”。
妓女到来之前,佣嫂带琵琶仔先来唱曲。妓院的琵琶仔多是十四五岁的姑娘,有婉转的歌喉,但只卖唱不卖身,是妓院悉心培养吸引顾客的歌女。客人听罢必给赏钱,佣嫂带琵琶仔离去后,妓女便来,也是上菜之时。妓女是坐在点她的“恩客”后面的椅子上,行话是“后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茶楼满座时,后到的食客站在正在大吃的先来食客后面等位,俗称“后土”,此语乃源于花酌酒家——当然是意思延伸了。
花酌酒家也有“遮羞布”,规定在店内客人与妓女不准接吻,连“锡面珠”(吻脸颊)也不准。至于揽头揽颈、讲黄段子、贴耳细声讲大声笑则是司空见惯。此所谓“只许咬耳朵不许咬口唇”。有“后土”的客人,“厅趸”会即添上酒杯,随后开始红袖添酒、饮客衔杯、打情骂俏。“后土”可代客饮酒,但不可吃菜肴。也不许潜入饮厅角落之密室“走私”(私下交易)。一般是客人与妓女小声约定饭后到其妓寨光顾。到了筵席吃得八八九九时,妓女便会举杯告辞,临别秋波,飘若惊鸿而去。
至于饮厅角落的小密室(名曰“更衣室”),则是行贿密谈、顾客秘密洽谈交易之所。所以饮花酒者不一定是“叫鸡”(召妓),干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只吟风弄月者亦有之。
也有名妓借恩客之财在花酌酒家大摆筵席以扬名,此举称为“打通厅”。比如陈塘名妓花占红、安琪儿为争第一,曾在花酌酒家“斗法”。花占红先在“咏春”包场,大摆筵席宴群芳,筵设十数席,请齐陈塘各妓院的妓女,热闹非常。门口摆满花篮,挂起对联:“花魁独占,红压青楼”。她以为从此可把花坛首座稳占。岂料安琪儿后发制人,在更有财势的恩客的支持下,又到“咏春”包场,设筵席数比花占红更多。不但把陈塘的妓女全请来,还把广州其他地方的知名妓女也全请到,加上一些财雄势大的恩客捧场,气势更大。全场打通厅房,到处挂起花串、放上花篮,门口的对联针对花占红的对联改为:“安得花魁独占,琪儿红压青楼”。这一斗,果然气得花占红离开陈塘,安琪儿独占花魁之位。(www.chuimin.cn)
还有一次是吴公子为俗称“八家”的妓女脱籍而设的大宴。那次是在更高级的“留觞”二楼包场,用茉莉花缀成蝶形花串挂于当风位置,又用香水喷洒地面,造成香风袭人的氛围。入口处请来乐队吹奏,有贵客到便奏乐。还备有纸笔,来客可点歌助庆。门口也挂鲜花对联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此联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却被这般引用,令人哭笑不得。
抗日战争初期,花酌酒家已经停业。到日伪政府成立后,银龙酒家成了花酌酒家(前文已述)。
回头再说花舫,俗称紫洞艇。紫洞艇原是清代广州府富商的私家游艇,是两层楼的大船,以上好木材制造,装饰华丽,舱门两边是精致木雕装饰,舱内红木家具,布置雅致,可设十多桌筵席。晚清时,紫洞艇成为公开营业的花舫,至民国前期仍盛,多集中于东堤江面,著名的有“合昌”、“琼花”。花舫也可召妓,多召东堤一带妓寨的妓女。客人在饮酒尝海鲜的同时,观赏江上景色及天上明月,还有歌妓演唱及陪酒。抗日战争胜利后,能召妓的紫洞艇已无存,但东堤一带仍有装饰稍次、没有二楼的酒舫,著名的有“生生”、“辉记”,一直经营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已成为大众化的酒楼式食肆。20世纪60年代,东堤酒舫已全部消失,但在西面沙面岛南面江边绿瓦亭畔新开的鹅潭酒舫,约在1963年开业。船是水泥船,但装修得颇为雅致,食客于此开晚饭,可以欣赏羊城新八景之一的“鹅潭夜月”,故一时名扬省港澳。但到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鹅潭酒舫被贬为“封资修”产物而停业,水泥船也不知被拖到哪里去了。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东堤以东大沙头客运码头西部江边重现紫洞艇,招牌名为“龙门海鲜舫”,据说是广州市航运局与香港商人合作开设。笔者当时曾去品尝海鲜。有老人说:这酒舫比以前的花舫更辉煌、更舒适,这里可吃到的海鲜之多,远胜以前的花舫啦,而且还有空调呢。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概与港商合作期已满,亦因为要保护珠江环境,龙门海鲜舫从此消失。
卖鸭头鸭翼
“卤水鸭头鸭翼”的叫卖声被小孩反唱成:“老鼠拍床拍席!”小时候一听这叫卖声,孩子们就来劲——作反的时候到啦,他们边叫边笑得东倒西歪。叫卖者一笑置之,搁下两个箩筐,翻转盖在箩上的竹窝,摆开几钵卤得黄褐色的鸭头、鸭翼、鸭脚,顿时香气扑鼻,小孩子围上来垂涎三尺。那时一斤鸭才两角来钱,这些鸭下脚料小孩子也买得起。两分钱一只鸭脚虽然肉不多,却已可解馋,尝尝卤味之美。5分钱一个鸭头,对孩子来说则是美味大餐了。那鸭脑浆甘香无比,人称“飞天豆腐”,鸭面颊肉其味无穷,连鸭骨也有味!有诗咏道:“挑担街边卖,鸭头鸭翼香,孩童来凑趣,卤水味悠长。”
十月芥菜
粤谚云“十月火归脏,不离芥菜汤”。秋风飒爽,干燥上火,来一个芥菜咸蛋汤,爽!昔日没有反季节蔬菜,十月时芥菜已起芯,吃起来已有苦味了。广府人爱吃鲜嫩菜,也常以菜喻人。“生骨大头菜”比喻小孩被纵容变坏;“十月芥菜”则是比喻大姑娘动春心,起芯的“芯”音“心”。引申开来,“十月芥菜”也比喻人对某些事物作非分之想。金庸力作《射雕英雄传》说到西毒欧阳锋的侄儿欧阳公子,见到东邪黄药师聪明美貌的女儿黄蓉,立即便“十月芥菜”,不过黄蓉只喜欢傻哥哥郭靖,风流倜傥的欧阳公子也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起心不一定得意!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冯俭生亦获港英当局授予“太平绅士”封号。一年多后抗日战争胜利,民国政府把大同酒家当作“敌产”处理,要充公拍卖。随后,广州上演了一出拍卖大同酒家的闹剧。约在1945年底,拍卖大同酒家仪式在沙面一间大厦的会议厅举行。不到3年时间,大同酒家的纯利已达数十万港元,获利之巨居于同期广州酒家之首。大同酒家有多个饮食业之“最”。而首创像生拼盘“孔雀开屏”的,就是大同酒家特级厨师王光。......
2024-01-19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广州的东山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东山的居民亦引人注目,民间有“东山少爷”之称,与“西关小姐”并列,由此可知“东山”之名亦有含金量。位于广州龟岗的东山酒家,建于 1958年。新楼落成后,店中颇为雅致,成为东山一带居民饮茶食饭的好地方,生意亦很兴旺。后来此诗亦收入东山酒家的史料之中。当年东山酒家的一段经历,如今已没有人提及。......
2024-01-19
明朝晚期,广州饮食业已颇具规模。原来,咸丰初年,广州城一带的酒家,以“永利”字号最老。区氏开设永利酒家始于明代,区伟川接手经营时,“永利”位于小东门外热闹的永安桥市集。广州人称商品聚集出售之地为“栏”,明清时这里一带多卖供酿酒用的糙米,故巷名称“糙米栏”。此诗并无花巧之语,却证明了广州小东门外的永利酒家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至晚清,永利酒家已杳无踪迹。......
2024-01-19
前文说及,广州于清末民初已有位于南堤、有园林之胜的南园酒家,后毁于日军侵占广州时期。所以,海珠区的“南园”开业后,老广州曾称其为“新南园”。建国后,能与“泮溪”并称“园林酒家双璧”者,就是这家南园酒家。可惜 “文革”影响令南园酒家不能尽展所长。......
2024-01-19
先看陶陶居饭店那招牌,便有三种传说。这样,不论陶陶居饭店盈亏,股东每年都一定有租可收。世所共知,康有为是朱次琦的弟子,因此陈伯绮请师叔伯康有为题写“陶陶居”招牌是有可能的。新张前夕,他们以店名“陶陶”为题作鹤顶格有奖征联,声称头奖100银元,入围依次均有奖,引得省港澳不少文人寄来众多应征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每每互问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饭店便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
2024-01-19
原来,清代咸丰六年在小北今宝汉直街附近挖出一块奇特的石碑,细看之下才知是南汉马氏二十四娘的“买地券”。那“买地券”刻于南汉大宝五年,是深褐色的石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刻得奇特。李月樵取券中的“宝”、“汉”二字,作为茶寮之名,颇得食客称赞。从此“宝汉”的名气更大,不少文人雅士到来饮酒题诗作联,留下不少诗文。后来,宝汉茶寮不存,附近辟成街道,称为“宝汉直街”。......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