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的三轮车工人、搬运工人喜欢到一德东路的洛城林饭店饮茶、吃饭。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饭店见证了广州饮食业除茶楼业、酒楼业外另一大类“包办馆”的变化。“洛城林”是包办馆的老字号,也是市井百姓喜爱的食肆。
晚清时期,广州饮食界除了茶楼业、酒楼业、茶室业之外,还有酒馆业,酒馆也称包办馆,上门包办筵席。主要为官宦政客服务,以有官员支持的“姑苏馆”为组织。名店有“聚馨”(龙津路)、“品荣升”(下九路)、“玉醪春”(惠爱路)、“南阳堂”(教育路)、“冠珍”(光复路)、“元升”(光复路)、“新瑞和”及“八珍”(杉木栏路)等8家。晚清时以能制作满汉全席作招徕,多经营至民国时期。后来包办馆也为平民百姓服务,大众化的包办馆俗称“大肴馆”。大肴原是大块猪肉之意,后引申为堆头大、斤两足之谓。包办馆的组织方法、经营方式均与酒楼不同,顾客需要提早订菜,即使席数只有三四席晚餐,亦要上午一早预订。至于席数多、用料挑剔者则要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提前预订。包办馆包料包、烹制,酒席单价总比酒楼便宜得多。包办馆的老板多是独资经营、熟悉烹调业务、懂得用料性能、善于采购干湿食材。有些包办馆还是祖传的,如始创于光绪年间的龙津路聚馨酒馆,老板姓黄,三代经营此业。民国初期,该馆门口建了海鲜池,储备鱼虾蟹,还有一只重近百斤的大山瑞。一次特大水灾,门前马路水深过膝,淹没海鲜池,大山瑞顺水爬到后街金花庙内匿藏,水退后又爬回来,成为一时新闻。“聚馨”经营到20世纪30年代,第四代老板黄植生把店铺改组为锦馨酒楼。抗战胜利后,第五代老板黄展鹏扩大业务,茶市筵席俱做。
包办馆内人员不多,订席多时才请临时工,故成本较轻。包办馆还备有台凳、碗碟、筷子、酒杯等设备,主家订席点菜后,到开席那天只要有设席及砌炉灶的地方便可以放心等食了。以前一般人的家中都可设两三席,如果屋内空间不多,或要设十席八席,还可在街上空地摆开台凳、砌起大炉灶。比如神诞节庆,街坊群众团体设宴,摆十多廿席酒,便是在神庙周围的空地请大肴馆大展拳脚,大众吃个畅快。
民国时,广州的大肴馆最盛时有100多家,单西关便有80余家。较著名的大肴馆还有“桃李园”、“福馨”、“满春”、“占春”、“长春”、“万栈”、“新远来”、“洛城林”等。
“洛城林”据说创于光绪年间,门庭不大但装修古朴,店内还设一讲古台(说书台,广州人称讲故事为“讲古”)。老板是个“古迷”,常请“讲古”的朋友到店内开讲,使众多平民百姓也能听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粉妆楼》等故事,增加店的热闹度,名声随之也远播。20世纪20、30年代,“洛城林”是“生意唔忧做”(生意大盛)的大肴馆。(www.chuimin.cn)
抗战胜利后,“洛城林”改为饭店,价廉物美,大受黄包车夫(后来是三轮车工人)、搬运工人的青睐,可称大众化饭店的明星。新中国成立后,“洛城林”转为国营饭店,三茶市两饭市,仍大受工人大佬的追捧。改革开放后,自筹资金进行装修,增加了对顾客的吸引力。1983年,店中王均良厨师主制的龙凤鸽蛋在广州名菜评比中获奖。该店的传统粤菜姜葱炒肉蟹、瓦罉盘龙蟮、城林一品煲等,亦是受欢迎的名菜。可惜到了21世纪初,“洛城林”已不存在。
食生芋头
芋头是美味食材,如今广州茶市卖的排骨烧卖,多用芋头垫底,豉汁排骨的美味聚于芋头粒中,格外美味;芋头碌鹅这个过去的家常菜,如今也跻身进大酒楼菜式之列。不过,芋头不能生吃,生削芋头皮也得戴手套,否则沾了生芋头的蕊汁会奇痒无比。“食咗生芋头——口痕”这粤方言歇后语,就是讥笑多口——多说话。痒,粤语叫做“痕”;“咗”即了。手沾了芋头蕊汁便会奇痒,但用火一燂(在明火上烘一烘)便可解。口痕怎么办?立即封口也不行,喝开水也解不了。不过,朋友相聚,不口痕又怎能热闹起来呢?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广州的东山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东山的居民亦引人注目,民间有“东山少爷”之称,与“西关小姐”并列,由此可知“东山”之名亦有含金量。位于广州龟岗的东山酒家,建于 1958年。新楼落成后,店中颇为雅致,成为东山一带居民饮茶食饭的好地方,生意亦很兴旺。后来此诗亦收入东山酒家的史料之中。当年东山酒家的一段经历,如今已没有人提及。......
2024-01-19
自乾隆时起,广州河南的漱珠桥,就是著名的食海鲜之地。漱珠桥江边有众多水上居民在艇上售海鲜,食客可以选购到酒楼加工。上文提及的名诗人张维屏,有一首题目颇长的诗,可知文人雅集游珠江之后便会到漱珠桥畔食海鲜。道光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漱珠桥畔食海鲜之风仍在,但文士的食诗亦有道及战乱之苦了。民国时政府开筑南华路,漱珠桥也被马路所覆盖,昔日漱珠桥畔的名食肆只剩成珠楼一直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后。......
2024-01-19
明朝晚期,广州饮食业已颇具规模。原来,咸丰初年,广州城一带的酒家,以“永利”字号最老。区氏开设永利酒家始于明代,区伟川接手经营时,“永利”位于小东门外热闹的永安桥市集。广州人称商品聚集出售之地为“栏”,明清时这里一带多卖供酿酒用的糙米,故巷名称“糙米栏”。此诗并无花巧之语,却证明了广州小东门外的永利酒家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至晚清,永利酒家已杳无踪迹。......
2024-01-19
回民饭店几经迁徙、有起有伏的历程中,始终无改变他的清真特色,为促进民族团结、打响“食在广州”的品牌作出独特的贡献。回民大饭店在制作菜式过程中,一直以来都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屠宰、烹制,并严格把好食材进货渠道关,确保具有清真食品牌照,并保证卫生要求。回民大饭店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美食大赛的奖项,名菜有凤巢绵羊丝、碧绿清真盒、涮羊肉、脆皮烧鹅、沙爹羊肉串、煲仔牛杂、羊肉叉烧等。......
2024-01-19
二是突出“文”味。主厅名叫“汇文楼”。而西关一带,当时更无酒楼可以比得上“文园”。“文园”菜式屡有创新,但招牌菜江南百花鸡由酒家主事人与谭献、和尚耀共同创制,有香甜爽滑、肥而不腻、清而不滞等特色,以后历任主厨均保持质量水平。还有此前谟觞酒家在改为“银龙”后又抢了部分生意,“文园”的“一枝独秀”地位已经不保。人才尽失,“文园”到1937年便大走下坡路。抗日战争时期,“文园”全毁,其地为张钜彬医生购得。......
2024-01-19
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