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从前老板与工人的关系,并非只有“残酷剥削”那么可怕。在清中期至民国,广州有一家老板与雇员五代合作无间的太昌大茶楼,颇堪品味。
说起太昌茶楼,今时已六七十岁的老广州会说是位于北京南路与珠光路交界。但本文却非说那一家,从前不同时期而同名的茶楼酒家在广州屡有所见,本文所记的“太昌”,位于海珠南路与一德西路交界附近,清朝乾隆时那一带叫“油栏门”。
约在乾隆元年(1736年),广东鹤山人宋崇德到广州赴考,每天早上必到双门底(今北京路西湖路口一带)的贵记茶馆饮茶,结识了两位茶客。一位是香山人吴秉文,一位是番禺人陈壮,两人均是小贩。由于多次同台品茗,三人由认识到成为知交。
宋崇德世代书香,虽然志在求功名,却非书呆子。他头脑灵活,觉得一时未能考到功名,也应谋赚钱生计。又知陈壮善于制作包点饼食,吴秉文善于理财,遂起意与两位知交共同开设茶馆。吴陈二人听得宋崇德此意,拍掌赞成,但表示没有钱财入股。宋崇德说可以独力出钱创业,但具体管理店务要请吴、陈费心。计划之后,宋崇德拿出200两银子,用100两买了油栏门附近的一间大铺位,其余银两用于购置台椅及货物,于乾隆二年即1737年开设了太昌茶馆。经营期间,宋崇德老板只出主意,具体操劳店务依靠吴陈二人。以后茶馆变茶居,茶居变茶楼,晚清时太昌大茶楼已名扬广州,其制作的饼食质量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www.chuimin.cn)
宋崇德与吴、陈全力经营时,可说一帆风顺。因此,宋崇德于寿终前,对儿子立下遗嘱说:吴、陈二位叔父对创立与发展“太昌”有很大功劳,以后店务仍要靠他们两位,还要关怀他们下一代,共同搞好“太昌”。过了一段时间,陈壮与吴秉文先后去世,店中业务则由吴、陈第二代主理。宋家第二代东家仍然不太理会店务,但临终前也是嘱下一代关照吴、陈下一代。如此百多年过去,从宋崇德到宋凤洲、宋景祈、宋桂联、宋学剑为五代东家,吴秉文到吴志高、吴万邦、吴祺、吴荣安为五代执事,陈壮到陈锡、陈广、陈深、陈根为五代师傅,一直合作无间。到20世纪20年代,太昌大茶楼的饼食仍脍炙人口,著名点心有薄皮虾饺、火腿肉粒角、凤肝烧卖、网油牛肉烧卖、叉烧韭黄春卷、老婆酥饼等。最难得的是,宋家在西关购置房屋数幢,供三姓家人居住,生活支出全部由太昌茶楼负责。三姓家人以为“大树好乘凉”、“实食冇黐牙”(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遗憾的是,太昌大茶楼终因供养三姓的家人越来越多,数量竟达百余人,他们每逢红白二事又大肆铺张,炫耀殷商巨贾的排场,以致负担过重,太昌大茶楼终于在1931年结业,三姓家人从此才各散东西。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据说光绪晚期广州“九条鱼”,就是在协福堂中决定的。“鱼”与“如”谐音,“九条鱼”是指9家“如”字号茶楼。这九个“如”字很好兆头,于是先后共办了9家“如”字号茶楼,人称“九条鱼”旺了广州茶楼业。清末民初协福堂的理事长谭新义,被誉为“茶楼王”,主办或参与创办的茶楼先后有十余家,知名的有“西如”、“东如”、“南如”、“五如”、“三如”、“太如”、“茗珍”、“和心”、“襟江”等。......
2024-01-19
自乾隆时起,广州河南的漱珠桥,就是著名的食海鲜之地。漱珠桥江边有众多水上居民在艇上售海鲜,食客可以选购到酒楼加工。上文提及的名诗人张维屏,有一首题目颇长的诗,可知文人雅集游珠江之后便会到漱珠桥畔食海鲜。道光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漱珠桥畔食海鲜之风仍在,但文士的食诗亦有道及战乱之苦了。民国时政府开筑南华路,漱珠桥也被马路所覆盖,昔日漱珠桥畔的名食肆只剩成珠楼一直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后。......
2024-01-19
明朝晚期,广州饮食业已颇具规模。原来,咸丰初年,广州城一带的酒家,以“永利”字号最老。区氏开设永利酒家始于明代,区伟川接手经营时,“永利”位于小东门外热闹的永安桥市集。广州人称商品聚集出售之地为“栏”,明清时这里一带多卖供酿酒用的糙米,故巷名称“糙米栏”。此诗并无花巧之语,却证明了广州小东门外的永利酒家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至晚清,永利酒家已杳无踪迹。......
2024-01-19
广州的东山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东山的居民亦引人注目,民间有“东山少爷”之称,与“西关小姐”并列,由此可知“东山”之名亦有含金量。位于广州龟岗的东山酒家,建于 1958年。新楼落成后,店中颇为雅致,成为东山一带居民饮茶食饭的好地方,生意亦很兴旺。后来此诗亦收入东山酒家的史料之中。当年东山酒家的一段经历,如今已没有人提及。......
2024-01-19
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饭店见证了广州饮食业除茶楼业、酒楼业外另一大类“包办馆”的变化。“洛城林”是包办馆的老字号,也是市井百姓喜爱的食肆。后来包办馆也为平民百姓服务,大众化的包办馆俗称“大肴馆”。包办馆的组织方法、经营方式均与酒楼不同,顾客需要提早订菜,即使席数只有三四席晚餐,亦要上午一早预订。包办馆内人员不多,订席多时才请临时工,故成本较轻。可惜到了21世纪初,“洛城林”已不存在。......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