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缥缈飞楼夹水生,漱珠桥市旧知名。
连樯每泊餐鲜舫,灭烛犹闻赌酒声。
这是清代广州诗人咏漱珠桥食肆的诗。自乾隆时起,广州河南(今海珠区)的漱珠桥,就是著名的食海鲜之地。江边的酒楼,吸引了众多文士光顾。酒酣耳热之际,便似“食咗生芋头——口痕”(即技痒),都开口即兴吟哦。
见于古籍最早咏漱珠桥酒楼的诗是乾隆年间潘有为写的《河南杂诗》。潘氏当时居于漱珠桥附近的龙溪,到漱珠桥畔酒楼饮酒吃蟹是常事,他咏道:
市侩同工切玉刀,往还呼酒醉江螯。
漱珠桥畔青帘影,觑笑痴肥是老饕。
漱珠桥位于河南漱珠涌到珠江的出口附近,是建于乾隆年间的石桥。由于地近十三行行商、广州首富潘氏和伍氏家族居住地附近,又兼地近江边的金花庙,每逢金花诞庙会四乡来游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常,因此这里的食肆生意大盛。河北广州城内的不少文人雅士,也雇艇过江,来此品尝海鲜。清代崔弼写的《白云越秀二山合志》记下漱珠桥盛况,说是可比美南京的秦淮河:桥畔酒楼临江,红窗四照,花船近泊,珍错杂陈……即秦淮水榭未为专美矣!
漱珠桥江边有众多水上居民在艇上售海鲜,食客可以选购到酒楼加工。桥畔最有名的酒楼有两家,一家名醉月楼;另一家名虫二楼,所谓“虫二”即“風月无边”的意思,楼名也是一个灯谜,可知是吸引文人雅士之处。上文提及的名诗人张维屏,有一首题目颇长的诗,可知文人雅集游珠江之后便会到漱珠桥畔食海鲜。诗题为《三月十三日修褉,李研卿太史应田,招同许青皋茂才玉彬、沈伯眉广文世良、倪云癯上舍始逵,泛舟珠江,沿花棣至杏庄,返棹小憩荫榭,晚饮于漱珠桥酒楼》。古籍留下清代文人记录漱珠桥的诗文甚多,其中不少提及各种海鲜,如沉龙、鳜鱼、明虾、比目鱼、马鲛、米蟹、海鲤、禾花鱼等。诗人陈其锟写的《忆江南》词,把海鲜及调料一齐写出:(www.chuimin.cn)
珠江好,最好漱珠桥。紫蟹红虾兼白鳝,蜀姜越桂与秦椒。柔橹一枝摇。
漱珠桥畔除了酒楼之外,江上的花艇也是颇有特色的。而当时河南生产的茶也是有名的出口商品,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可品到特色茶。诗人李遐龄的《珠江柳枝词》咏道:
女风中捉柳花,漱珠桥畔绿家家。
海鲜要吃登楼去,先试河南本色茶。
道光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漱珠桥畔食海鲜之风仍在,但文士的食诗亦有道及战乱之苦了。如文献研究专家谭莹的《漱珠桥酒楼斫脍》诗中有句咏道:“江乡风味羹材裕,水榭冰鲜酒价高。今日乱离无脍具,隔城刁斗梦魂芳。”
到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广东官府听命于英法联军的“三人委员会”,三年间成了地方傀儡政权。但广州城外包括河南一带的乡民不甘屈服,组织团练(民间武装)伺机打击外国侵略者。时局纷乱,也影响了漱珠桥畔酒楼的生意。以后漱珠涌逐渐变窄,江岸北移,漱珠桥畔酒楼的热闹便成了历史回忆。民国时政府开筑南华路,漱珠桥也被马路所覆盖,昔日漱珠桥畔的名食肆只剩成珠楼一直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后。不过,古人咏及漱珠桥酒楼的众多诗文,仍永存于古籍之中,供怀古者凭吊。如今广州人到水边食海鲜,则要到南沙十九涌海边酒楼上了。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回民饭店几经迁徙、有起有伏的历程中,始终无改变他的清真特色,为促进民族团结、打响“食在广州”的品牌作出独特的贡献。回民大饭店在制作菜式过程中,一直以来都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屠宰、烹制,并严格把好食材进货渠道关,确保具有清真食品牌照,并保证卫生要求。回民大饭店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美食大赛的奖项,名菜有凤巢绵羊丝、碧绿清真盒、涮羊肉、脆皮烧鹅、沙爹羊肉串、煲仔牛杂、羊肉叉烧等。......
2024-01-1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尽管津门与南粤远隔万水千山,大桥即将通车的消息还是在津沽大地见诸报端。马克敦公司承建工程后,即在天津、烟台等处,雇用工人二百五十余人来粤工作。桥宽60英尺,两侧人行道各10英尺,中间车道为40英尺。其载重量为20吨。在前引史料中,对于天津万国桥的建造商有过明确记载。广州海珠桥与天津解放桥的对比......
2023-11-18
明朝晚期,广州饮食业已颇具规模。原来,咸丰初年,广州城一带的酒家,以“永利”字号最老。区氏开设永利酒家始于明代,区伟川接手经营时,“永利”位于小东门外热闹的永安桥市集。广州人称商品聚集出售之地为“栏”,明清时这里一带多卖供酿酒用的糙米,故巷名称“糙米栏”。此诗并无花巧之语,却证明了广州小东门外的永利酒家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老字号。至晚清,永利酒家已杳无踪迹。......
2024-01-19
广州的东山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东山的居民亦引人注目,民间有“东山少爷”之称,与“西关小姐”并列,由此可知“东山”之名亦有含金量。位于广州龟岗的东山酒家,建于 1958年。新楼落成后,店中颇为雅致,成为东山一带居民饮茶食饭的好地方,生意亦很兴旺。后来此诗亦收入东山酒家的史料之中。当年东山酒家的一段经历,如今已没有人提及。......
2024-01-19
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家饭店见证了广州饮食业除茶楼业、酒楼业外另一大类“包办馆”的变化。“洛城林”是包办馆的老字号,也是市井百姓喜爱的食肆。后来包办馆也为平民百姓服务,大众化的包办馆俗称“大肴馆”。包办馆的组织方法、经营方式均与酒楼不同,顾客需要提早订菜,即使席数只有三四席晚餐,亦要上午一早预订。包办馆内人员不多,订席多时才请临时工,故成本较轻。可惜到了21世纪初,“洛城林”已不存在。......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