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如果不迅速冲破腊子口,就有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在长征途中屡建战功的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4团,让他们3天内攻取腊子口,打开北上的通道。红4团指战员仔细观察了腊子口的地形及敌人的防务情况:腊子口天险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切已告诉了红军指战员:攻打腊子口无疑将是一场异乎寻常的硬仗!腊子口的战斗情况,时时牵挂着中央首长们的心。......
2023-07-17
1935年9月,红军翻过雪山草地后,面前又横阻着一道难关——天险腊子口。“腊子”是藏语,意为高山谷口。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东西两面的悬崖高500米,悬崖峭壁似被一把巨斧劈开,周围崇山峻岭无路可通,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道。在峭壁之间的沟底,有一条小河,水虽不太深,却难以徒涉。在腊子前沿,两山之间横架一座东西向的小木桥,把两边绝壁连接起来。要想经过腊子口,除了这座小桥外,别无他路。
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新回头过草地。他果断命令,“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17日下午,红军对腊子口发动猛攻。因地形不利,加上敌军据险固守,从下午到黄昏,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看来,从正面无法突破,能否组织突击队从侧面的石壁迂回上去呢?
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他很有把握说:“我在家采药打柴,经常爬大山、攀陡壁,眼下这悬崖绝壁,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上结实的钩子,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
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名小战士身上。
黄昏时,突击队悄悄向腊子口侧面的绝壁移动。“云贵川”赤着双脚,腰间缠满了战士们用绑腿带拧成的长绳,手握长竿,来到绝壁下。只见他仰头朝上看了看,把长竿向上一伸,铁钩便紧紧地钩住树根,随即,矮小的身子就灵巧地攀了上去,轻盈得像猿猴一样。越往上,“云贵川”的身影就越小了。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绳子划着美丽的弧线从天而降,“云贵川”成功了!
铆足了劲的突击队员顺着绳索一个一地攀上去了。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红军会从似刀劈的悬崖边爬上来,根本就没设防。
红军神兵天降,一举解决战斗,腊子口被攻克了。然而,那个立下特殊功勋的红军小战士,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只有十六七岁,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下,只知道是一个贵州籍苗族的红军战士。
18日,突破天险腊子口的红军进入了甘肃哈达铺。这是三个月来红军进入的第一个大镇子。至此,中央红军已经走了11个月零三天。
下一步,红军究竟该到哪里去落脚呢?
部队休整时,侦察连按毛泽东的要求,负责找些“精神食粮”,也就是近期国民党的报纸。这是毛泽东的习惯,无论到哪里,先要找些书报来读。
长征到达陕甘苏区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延安、保安、安塞等
哈达铺这个小镇比较繁华,镇上有邮局。很快,侦察连一部分人控制了邮局,搜集了七八张报纸,有天津《大公报》,还有《山西日报》等,虽然这些报纸多是8月初印行的,但在这偏僻的小镇来说,却还都是新消息。(www.chuimin.cn)
毛泽东翻着报纸,忽然发现报上有一些报道说,在陕西省北部的延安、保安、安塞等地,有国民党军队“剿共打胜仗”。毛泽东马上判断:这说明那里有红军。
9月27日,红军统帅部正式决定进军陕北。
10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突破国民党军队重围,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至此,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长征完成,部队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70里。除中央红军外,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数支红军部队也都完成了各自的远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省的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结束。
会宁大会师中的红军
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正如毛泽东所言:“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各路红军长征总行程6.5万余里,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5、6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的战役战斗,平均三天就发生一场激烈的大战。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有80多人。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休息只有44天。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军长征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说:“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赞叹:“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而亲自体验过长征的索尔兹伯里更有特殊的感慨,他说:“也许,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切有点象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或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而且我惊奇地发现,还有些象美国人征服西部:大队人马翻越大山,跨过草原。但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长征,已经超越了战争的意义,而像长城一样,成为了中国人精神的一种象征。
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章
红军如果不迅速冲破腊子口,就有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在长征途中屡建战功的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4团,让他们3天内攻取腊子口,打开北上的通道。红4团指战员仔细观察了腊子口的地形及敌人的防务情况:腊子口天险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切已告诉了红军指战员:攻打腊子口无疑将是一场异乎寻常的硬仗!腊子口的战斗情况,时时牵挂着中央首长们的心。......
2023-07-17
毫无疑问,俄罗斯红军红星歌舞团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富多样的演出节目、浓郁的民族色彩,成为享誉世界的优秀的军队歌舞团。当晚的演出,俄罗斯红军红星歌舞团演唱的不少歌曲,都是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正如从俄罗斯红军红星歌舞团演唱中,不难看到俄罗斯军人的实力一样。......
2023-12-06
注释〔从汀州向长沙〕一九三〇年六月,红军第一军团由福建省汀州(长汀)进军江西省。八月,从江西向湖南进军,在浏阳东北同彭德怀领导的红军第三军团会合,并决定共同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九月,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未克。当红一军团的主力红四军和红十二军由福建省汀州向江西省进军时,红六军尚在赣西南的赣江流域,所以下文称为偏师。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九月,在江西省吉安的东固地区行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
2023-07-23
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注释〔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干『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2023-07-23
在这个村子里,拉脱维亚的渔民住了几百年,一代一代的接连不断。但是,一位拉脱维亚作家对我讲述这条题辞时,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恰恰相反,这是一条很勇敢的题辞。它表明,人们永远也不会屈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继续自己的事业。如果让我给一本描写人类劳动和顽强的书题辞的话,我就要把这段话录上。但我的题辞大致是这样:‘纪念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海洋的人们。’”我同意了他的意见。......
2023-12-02
柴荣屡次到达长江口,打败南唐军队,眼见要南下渡江,攻打南唐国都。就这样后周征服南唐,消除了南面威胁,充实了人力物力,为北抗契丹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959年四月,柴荣正式对契丹用兵。二十八日赵匡胤率先到达瓦桥关,在后周军队强大的威势下,契丹各守将相继被迫投降。柴荣在行宫宴请众将,共同商议夺取幽州事宜,众将都一致认为柴荣不应该继续攻打契丹。......
2023-09-17
成吉思可汗于征服了乃蛮,招降了畏吾儿以及唐努乌梁海、中部西伯利亚、与新疆西北部若干部族以后,已经与西辽帝国接壤。关于西辽,我在前面第七节“吞并北部乃蛮”,已经约略提及,它是辽国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在“西域”所建立的一个大国。夷列在位十三年,死,庙号仁宗。在这位西辽仁宗在位之时,全国的户口有八万四千五百户。直鲁古在位三十四年,被乃蛮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篡位,于被篡两年以后去世。......
2023-10-07
题目要求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习作例文翻过那座山看着远处高低起伏的青黛色的山,脑海中渐渐浮现一些往事,不禁凝思起来。我终于翻过那座山了,完成人生的第一次演讲。(沈焰)教师评语小作者精准地理解了题目的含义:“翻过那座山”是一种比喻,是指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超越。(杨绿菲)翻过那座山“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2023-07-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