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皮赖脸地请人家一定说,许劭只好说了十个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接下来董卓宣布废掉汉灵帝,遭到不少人反对。物极必反,最后袁绍和曹操等各路人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在董卓上朝时,由吕布亲手刺杀了董卓。后来曹操与吕布又打了起来。凡是乱世,群雄四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刘备曾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他投奔了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攻打青州,因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平原国相。......
2023-08-26
董卓畏惧诸侯联盟的势力,从洛阳一路逃回长安,那么诸侯这边又是什么情况呢?
说起东汉时期的诸侯,就需要提起一个叫做刘焉的人。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起义已经爆发了四年,天下大乱。刘焉向朝廷建议,从中央派遣要员加强地方领导,同时扩大地方官的权力,让他们有能力镇压各地叛乱。朝廷认为刘焉的说法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刘焉本人为益州牧。
刘焉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小小建议却使天下格局为之大变。地方政府手中有了权力,对待黄巾军更加灵活有力了,对待朝廷也开始尾大不掉了,他们各自称雄,独霸一方,朝廷从此势弱。中央集权制的东汉政府,一变而为诸侯分封式的周朝政府。
董卓祸乱京城,天下诸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这时候,东郡太守乔瑁假借朝廷三公之口,历数董卓罪行,并“企望义兵,解国危难”。诸侯们于是名正言顺地组成了讨伐董卓的联盟。
公元190年正月,十几个州郡的地方长官响应乔瑁的提议,起兵讨伐董卓。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们分别是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长沙太守孙坚,以及曹操。
起兵的诸侯共有十三家,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的十八家,另外《三国演义》中写得精彩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在这个时候尚没有露面,出尽风头的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曹操和孙坚。
袁绍带头起事的消息传到京城,董卓先杀光了洛阳城中袁绍叔叔袁隗一家五十多口人,而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做出一副大举发兵征讨的样子。
尚书郑泰劝说道,诸侯们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如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张邈东平长者,迂腐糊涂,孔伷清谈高论,纸上谈兵,这些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打起仗来根本就不是您的对手,董相国您根本不值得为了这群废物亲征,倒是西北的羌人骁勇善战,必须防备,您要不还是带兵回西北老家?
作为忠于东汉的大臣,郑泰说这番话的目的,是诱使董卓放松对诸侯的防范。遗憾的是,对诸侯的评价,他句句都说中了,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印证。眼下,这番话却打动了董卓。董卓不过是只纸老虎,他本就心虚,听郑泰这么一劝,赶紧顺坡下驴,张罗着迁都长安,以避开诸侯的锋芒。那么诸侯们此时又是什么状况呢?
诸侯十万联军到达酸枣这个地方,就再也不愿意前进了。原来,联军虽然人多势众,却各自心怀鬼胎、钩心斗角。他们唯恐在战争中减损实力,被别人趁机抢了地盘,所以大敌当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愿意做出头的椽子,大家干脆都窝在酸枣,不挪窝了。
先说这联军的首领袁绍。袁绍被人推为盟主,一是因为沾了家里“四世三公”的光,他家往上数连续四代人都担任了“三公”的职务,在当时可谓炙手可热、权倾天下。二是因为袁绍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当时的名流、士大夫多有来往,人气很旺,再加上他生就的一表人才。凡此种种,令袁绍成为一时之选。
但袁绍这人徒有其表,董卓不就是他招来的吗?得知袁绍起兵,董卓将洛阳城内袁绍的亲戚杀了个精光,袁绍却还畏惧董卓实力,不敢向他开战,可知袁绍实乃羊质虎皮般的人物。
再说冀州牧韩馥,当时乔瑁写信给韩馥,请求他出兵,韩馥居然拿着信问手下说,董卓和袁绍要打起来了,我们是帮董卓还是帮袁绍啊?他的谋士刘子惠马上顶回去说,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能问是为了袁绍还是董卓呢?一句话说得韩馥脸皮泛红,他接着又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刘子惠就出主意说,“兵者凶器,不可为首”,意思是说不要当出头鸟,要按兵不动,先观察观察别人的动向再说。这个窝囊主意倒是颇合韩馥的心思,韩馥最害怕的就是人家借机抢了他的地盘。
袁绍拿着刀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就到了冀州韩馥的地盘。董卓准备追杀袁绍,京城几位和袁绍交好的名士就去劝董卓说,袁绍年轻,不懂事体,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心里害怕才要跑的,但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您何不任命他当一个太守,这样他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董卓一听有道理,就封袁绍做了渤海太守。
当时袁绍逃到冀州后,韩馥立马就紧张了。袁绍来了,还是个渤海太守,这不是抢我的地盘来的吗?于是派兵将袁绍看管起来,直到联军成立,袁绍当上了盟主,韩馥才把他放出去。韩馥就是这等货色,他又怎么会去进攻董卓呢?(www.chuimin.cn)
盟军的其他人物大多如此,他们是迫于情面才发兵讨董的,与长安那个9岁的小皇帝相比,还是保存自家实力重要。所以,这支联军一味观望,谁都不愿意冲锋陷阵。
真正愿意报效国家的只有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以及孙坚。
董卓才进京城的时候,也懂得拉拢人才,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是何等样的人物,他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早就看出,跟随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只能祸国殃民,自取灭亡,于是离开洛阳,打算逃回老家。
跑到陈留,曹操停下来了,因为他得到陈留一个名叫卫兹的人的赞助。地方财团资助他们看好的英雄人物,并借此参与国家政治,向来就是中国的传统。三国时代也不例外,曹操也好,刘备也罢,他们有实力起兵,成为一方霸主,背后都是有财团赞助的。
曹操在卫兹的赞助下,在当地招收了五千兵马,并公开打出旗号,要讨伐董卓。论起来,在各方诸侯当中,第一个主动站出来讨伐董卓的,当属曹操。
联军起兵后,曹操也把自己的队伍拉过去了,袁绍还授予他奋武将军的头衔。联军中不少人看到袁绍兵强马壮,就把他当做第一号英雄,只有济北相鲍信独居慧眼,看出曹操的才能,他对曹操感叹说:能拨乱反正的不世之才,就是你啊,如果不是这样的人,虽然一时强盛,终究难逃灭亡(指的是袁绍),你就是天下的希望!
眼下,董卓弃洛阳而逃,正是联军趁势追赶痛打落水狗的良机,然而袁绍等人只是一味惧怕,不敢发兵。曹操就极力劝说这帮窝囊废:我们成立的这支义军,已经联合起来了,你们还怀疑什么呢?再说现在正是消灭董卓最好的时候,如果董卓还在洛阳京城,手上有皇上,我们去打他还不大说得过去,但现在他已经烧毁了我们的首都,劫持了我们的皇上,闹得天下震动,人心离散了,这个时候我们出兵,何愁不一战而定天下?
然而没有人听得进曹操的话,白白地对牛弹了一回琴后,曹操叹道,好吧,你们不打,我自己去打。曹操带了五千人马就向西追去,只有他的好朋友张邈出于同情,派了一支小部队随同西进。但曹操此时的实力实在弱小,哪里是董卓的对手?追到荥阳,曹操遇到董卓的部将徐荣,双方开战后,曹军寡不敌众一败涂地,曹操本人中了冷箭,差点儿丧命。关键时刻,曹操的堂弟曹洪对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哥哥你。”说完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这才捡了一条命。
当曹操一身血污、遍体鳞伤地逃回酸枣的时候,酸枣的十万联军在做什么呢?“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就是说天天在公款吃喝,对酒当歌。曹操忍无可忍,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但这帮“义军”醉意醺然,如在梦中,恐怕连曹操说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只在酒精的帮助下,表示了点儿脸红。
就这样,十万联军虎头蛇尾,雄赳赳地起兵,灰溜溜地回家,自始至终一箭未发。曹操在《蒿里行》中表达自己的悲愤心情: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出身低微,在酸枣联军中的力量几乎是最小的。联军中的各方诸侯,个个都比曹操力量强大,个个都比曹操更有资本成为横扫天下的英雄豪杰,然而为何偏偏是最不起眼儿的曹操日后称霸中原呢?
酸枣聚会可以说是三国这幕大戏的人物推介会,除了刘备之外,汉末诸路豪杰齐齐亮相。在诸侯们个个只知保实力、争地盘的时候,唯有曹操挺身而出,愿意以微弱之身与强敌对垒。汉末诸雄日后的命运发展也在此次亮相中写好了注脚。胸怀天下的拥有了天下,只会争夺地盘的地盘也守不了,不畏强敌的一一制伏了强敌,不敢进取的步步走向末路。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不问出身。身为英雄,出身与实力不是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一个英雄的潜质。
有关谋说天下·谋三国的文章
曹操死皮赖脸地请人家一定说,许劭只好说了十个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接下来董卓宣布废掉汉灵帝,遭到不少人反对。物极必反,最后袁绍和曹操等各路人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在董卓上朝时,由吕布亲手刺杀了董卓。后来曹操与吕布又打了起来。凡是乱世,群雄四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刘备曾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他投奔了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攻打青州,因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平原国相。......
2023-08-26
晋侯伐齐,将济河。……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刘难、士弱率诸侯之师焚申池之竹木。齐侯驾,将走邮棠。将犯之,大子抽剑断鞅,乃止。晋军果于次年撤军。冬十月,鲁襄公和晋平公等各国国君在鲁国的济水边会合,重温湨梁会盟的誓言,共同讨伐齐国。诸侯的将士们攻打城门,齐国士兵很多战死。邢侯告诉荀偃说:“有马徘徊不前的声音,齐军大概已经逃走了。”......
2023-09-22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操闻讯大怒,处死了公车令。从此加紧了对各诸侯的约束,而对曹植的宠爱日渐减少。曹植因此内心更加忐忑不安。正要召他来告诫他一番,不料曹植竟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前来接受任命。曹丕继任魏王,诛杀了丁仪、丁廙兄弟以及丁家的全部男子。曹植和诸侯全都前往自己的封国。有关部门请求治曹植的罪,曹丕因为考虑到太后,将其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鄄城侯。那一年,曹植奉诏赴京朝见。......
2023-08-19
在这样的形势下,曹操却采取了同这些人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以尊王室的面目出现,把皇帝牢牢掌握在手里,再以天子的名义去和天下诸侯一争雄长,这就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决策表明曹操目光远大,在当时与曹操集团对立的其他集团中,也有人曾提出相同的主张,却没有得到采纳和贯彻。......
2023-08-20
羌族首领被董卓重义气而又豁达豪爽的行为感动,回到羌地后收集了牛马羊各类牲畜,共一千余头,送给了董卓。但董卓的军队尚未到达,何进便已为宦官所杀。袁绍害怕董卓,不敢采取行动。不料韩馥等人到任后,联合起来出兵讨伐董卓。董氏家族中的人和与董卓有点关系的人充斥朝廷,占据要害职位。朝廷中公卿大臣遇到董卓,都要礼拜于车下,董卓概不还礼。......
2023-08-19
曹操早就有意征讨袁术,袁术陈国杀人劫粮事件发生后,更坚定了曹操出兵的决心。建安二年九月,曹操正式出兵,东征袁术。曹操不论是由豫州南下还是东进徐州,势必夺取此地,拔出袁术深入中原的这只“触角”。蕲城,曹操志在必得,袁术却连应战的勇气都丢了,尚未开战,袁术败局已定。经过与吕布、曹操的两战,袁术帐下大将多死于阵前,士卒也死走逃亡,所剩无几。曹操此次东征,不仅消灭了袁术主力,还收了一员大将——许褚。......
2023-08-26
分裂扰乱的局面,共历九十一年。何进的死,虽然京城里经过一番扰乱,恰好把积年盘踞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的施行了手术一般。而惜乎给董卓走进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所以论起汉末的分裂来,董卓确是一个罪魁祸首。董卓的举动如此,就见得他是一个草包了。董卓的兵力是相当强的。这时候,董卓的兵似乎胜利了,却又有一个孙坚,从豫南而来。于是孙坚进兵,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自己出战,又败。......
2023-10-02
在后宫中,幽王非常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他给幽王出了个坏主意,就是“烽火戏诸侯”。一旦敌人入侵,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带兵援救。褒姒这一笑,让周幽王非常高兴,可那些诸侯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公元771年,犬戎兵临镐京城下,幽王惊惶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着了起来,可是诸侯们怀疑是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