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图解中国道教史:明代重正与轻全真道

图解中国道教史:明代重正与轻全真道

【摘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明成祖虔诚地信仰神仙,曾因服用灵济宫道士仙方而伤了身体。明世宗对此深信不疑,醉心神仙方术,许多道士云集在他周围。明世宗明思宗朱由检一度崇道排佛。由于明太祖对正一道有好感,而认为全真道只是为了自己,所以明朝各代皇帝征召和重用的道士都是正一派,没有一个是全真派的。

11.明代重正一道轻全真道

明朝历代皇帝,对道教大都很尊崇。明太祖朱元璋自称“大明王” ,明成祖朱棣自以为是“真武大帝” ,明武宗朱厚照自封为“大庆法王” ,明世宗朱厚img183则以“大罗天仙”自居。

明太祖为开国之君,在他登上皇帝宝座前,就传有“朱元璋将来必当天子” 、 “朱元璋乃其母吞食道士所赠白药而生” 、 “神灵为朱元璋解厄除灾”等神话、预言,为他登极制造舆论。明太祖打下江山不久,即从安定民心、稳定秩序的角度出发,多次下令清整佛教和道教,对寺观的数量加以控制。明太祖不信方术,却躬行祈祷斋戒,总体上对道教还是采取保护的政策。他让道士汇编斋醮仪范,亲制道教科仪乐章,制定玄门统一格式,突出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还亲自注释《道德经》 ,阐述“养生治国”的道理。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明成祖虔诚地信仰神仙,曾因服用灵济宫道士仙方而伤了身体。他化了多年时间寻访高道张三丰,又利用真武显圣的神话来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武当山建造了许多道观,大兴斋醮。

明宪宗朱见深荒淫好色,李孜省、邓常恩等道士就投其所好,向他进献媚药、淫术,以此获得宠信。

明孝宗朱img185樘也算是一位有道贤君,继位之初,对先朝崇道造成的过失和影响进行了总结,听取张九功、周洪谟的建议,把不必要祭祀的神都减免了,但后来却变本加厉地建斋设醮。他还做过废黜僧道、诛杀方士之事,但后来却疏于政务,热衷烧炼,最终以服用丹药而死。

明朝个别皇帝崇奉道教到了痴迷的地步,如明世宗堪称是宋徽宗以后崇道最过分的昏君,不问政治,文人求仕进要会作青词。明代的道士,除了炼丹、服食之外,还声称能够焚香召鹤、请仙真下降。明世宗对此深信不疑,醉心神仙方术,许多道士云集在他周围。明世宗封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 ,让其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并且总领道教,还赐于他金、玉、银、象牙印章各一枚;后来又封陶仲文“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还授于他少保礼部尚书之衔,加少傅少师,以及恭诚伯的爵位。明世宗一心想长生,宫中斋醮活动不断。他亲自参加斋醮仪式,而对国事毫不关心,不理朝政,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任由陶仲文独揽朝政,成为唯一有资格晋见皇帝的人。明世宗自称“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 ,不久即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 ,后来又加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不仅如此,明世宗还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 ,上皇妣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 。

明世宗之后,只有明穆宗朱载img186革除了各种崇道措施,有囚方士、罢斋醮之举,此后各代又恢复了原状。(www.chuimin.cn)

明神宗朱翊钧时,皇宫里大建斋醮,以太监充和尚、道士,以宫女充尼姑、女冠。斋醮结束后,仍然穿内臣的衣服。斋醮仪式十分烦琐,宫廷里还专门培养了一支仪仗队

明世宗

明思宗朱由检一度崇道排佛。由于连年内乱,他多次建醮祈禳,还带着皇后、妃子前去行礼。

由于明太祖对正一道有好感,而认为全真道只是为了自己,所以明朝各代皇帝征召和重用的道士都是正一派,没有一个是全真派的。明朝的宗教政策,对道教教团严格管理,采取一系列检约措施:一是置神权于政权之下。洪武元年(1368年) ,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礼贺,明太祖对“天师”这一名称很敏感,质问“天其有师乎” ,认为道士不可凌驾于天子之上,所以去掉了他的“天师”封号,改授“正乙嗣教真人” 。二是引导道教参加“辅国济民”活动,祈祷国泰民安。三是建立严格的“度牒”制度,限度给牒,每三年发度牒一次;加强官方对道士的管理,限制道士数量,男子四十岁、女子五十岁以下禁止出家,出家人数每府四十人,每州三十人,每县二十人,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其事。四是限制道观数量,各个府、州、县只允许保存佛道寺观各一所。

明朝道教在宗教哲学、炼养方法等方面,都没有能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在道经的收集、整理方面,却有显著成效。正统年间修《道藏》 ,万历年间修《续道藏》 ,对挖掘和保存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代的道士度牒

张天师朝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