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唐代道教全盛三教并用

唐代道教全盛三教并用

【摘要】:李唐皇朝利用道教教主老子姓李,攀附为同宗,尊老子为“圣祖” ,利用老子的影响来抬高唐宗室的社会地位。唐代道教盛行研究《老子》的风气。这一研究成果和思想导向,对当时道教教理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代的道经写本唐代道教大力发展炼养术,这是因为唐代的皇帝大多以服用金丹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所以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炼金丹。

6.唐代道教得势三教并用

唐代道教倡行,居三教之首,位在儒、佛之上。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尊崇道教,封赐道士,增建道观,但这是出于政治目的,信仰倒在其次。李唐皇朝利用道教教主老子姓李,攀附为同宗,尊老子为“圣祖” ,利用老子的影响来抬高唐宗室的社会地位。宗室成员奉受经img159,后妃公主出家入道,达官显贵舍宅为观,崇道成为一种风气。李唐皇朝同时又神化老子,散布宗教谶言,宣扬皇权神授。唐太宗既用“老子降显”等神话鼓舞军心,打败敌人;又利用道士制造政治舆论,争夺皇位继承权唐高宗李治在乾封二年(667年) ,亲自到亳州谒太上老君庙,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将道教的老祖宗捧上了天。

唐代官方大力提倡学习《老子》 ,贞观及开元的繁荣,都与利用《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有关。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即于先天年间敕令京都史崇玄等各观馆法师学士四十余人,以京中藏内二千余卷道书为据,稽其本末,撰其音义,编成《一切道经音义》 ,同时还撰写了《妙门由起》六篇。唐朝的不少文官武将,都崇尚老子之学,研习道教之术。文官如唐初太史令傅奕、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魏徵等,都曾当过道士;唐玄宗时的宰相陈希烈以及尹知章、张亮、李泌、李位等,或精通老庄,或好谈神仙诡道。武将如唐初名将李靖、被誉为“有唐之良将”的李抱真等,都好方外之学。

唐代后期继续崇道,比较有影响的是唐武宗李img160和唐僖宗李儇。唐武宗拜道士赵归真为师,专学长生神仙术。他在崇道的同时,对佛教采取贬毁的政策。会昌四年(844年) ,唐武宗听信所谓僧人将代李唐为帝的传言,下令毁佛拆寺,僧尼还俗,寺产充公,史称“会昌法难” 。他自称毁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仿效祖先以清静无为的思想治理国家。唐僖宗则是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面对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他出于政治需要,求助于道教,导演了一出“老子显灵”的闹剧。

唐代道教盛行研究《老子》的风气。老子的虚无之道和仙道的有形长生,毕竟是一对矛盾。虽然不少有学问的道士在努力调和这种矛盾,但还是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勉强的解释是:老子之道超越时空,超越形色,如果能够虚寂空无形神,便就与无生无死的“道”冥契——也就能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了。道经中凡是谈到“合德”或者“合真”的,就是将修道的理论落实到了长生信仰上,在承认“道”之虚无的前提下,将形神会同于一体。

唐代道士形象(五代周文矩《明皇会棋图》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www.chuimin.cn)

唐代不仅老子的地位高,庄子的地位也急剧上升。唐初道士成玄英依郭象《庄子注》作疏,在其“序言”中说: “夫《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畅无为之恬淡,明独化之窈冥,钳楗九流,括囊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者也。 ”成玄英不仅对庄子的学术地位给以极高的评价,而且在疏义中,从重玄、恬淡、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庄子的思想,使之与宗教超脱相结合。这一研究成果和思想导向,对当时道教教理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司马承祯在所著《天隐子》中,称自己“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于庄叟” ,明确阐明了秉承老庄思想的意愿。

唐代还有不少精通《庄子》的道士。如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 ,还注有《庄子》 。白履忠的《三玄精辩论》 、张志和的《玄真子》 ,文意与《庄子》一脉相承。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推崇玄学,要求读书人习《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以玄元庙为据点,立玄学博士,每年依明经举。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下诏求精通《道德经》 、《庄子》 、 《文子》 、 《列子》的学者,并将上述道家著作都号为“真经” 。唐代道经的搜访与道藏目录的编纂规模甚大。如唐高宗时,尹文操编撰了《玉纬经目》 ,共收道书七千三百卷。

唐代的道经写本

唐代道教大力发展炼养术,这是因为唐代的皇帝大多以服用金丹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所以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炼金丹。但事与愿违,服食金丹并没有长生的效果,而且唐代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几位皇帝的死因,都与服食金丹有关。既然皇帝服食金丹而死,炼丹的道士自然难逃厄运。如唐武宗服丹药中毒而死,道士赵归真就被唐宣宗杖杀了。这样一来,促使炼丹术由外丹向内丹转变。

炼丹药物丹砂(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