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三国时的道教限制与默认

三国时的道教限制与默认

【摘要】:官方限制道教的影响和活动,反对民间奉老子为神,禁止不符合儒家礼教祀典的祭祀。当他执掌朝廷大权时,更是严禁“奸邪鬼神之事” ,坚决打击迷信风俗及利用淫祀来剥削人民的地方豪强势力。张鲁苦心经营的整个教团组织北迁,由于诸葛亮治国严谨,所以当时蜀汉没有道教组织的公开活动。

1.三国时对道教的限制或默认

东汉末年,太平道领袖张角兄弟利用巫术,聚集了数十万信徒,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在太平道被官军血腥镇压下去的过程中,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打下了魏国的基础。魏初重视儒家礼教,尊崇孔子,称之为“命世之大圣” ,奉之为“亿载之师表” 。官方认为老子是古代的贤人,地位在圣人孔子之下。官方限制道教的影响和活动,反对民间奉老子为神,禁止不符合儒家礼教祀典的祭祀。古代文献中,载有不少曹操“禁断淫祀” 、不信左道的事迹。曹操还在做济南相时,就尽毁城阳景王刘章祠屋六百余间,“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 。当他执掌朝廷大权时,更是严禁“奸邪鬼神之事” ,坚决打击迷信风俗及利用淫祀来剥削人民的地方豪强势力。曹操及曹丕曹植兄弟虽然都不信神仙,不信天命,但还是吸纳了一些道家思想。曹操也追求长生,希望延长寿命,以实现统一大业的愿望。他把方士召集在身边的目的,是为了“聚而禁之” ,惟恐他们宣扬神仙之说, “接奸宄以欺众” 、“行妖隐以惑民” 。

五斗米道原本发源于巴蜀汉中地区,一度声势极为浩大,并建立了三十年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形成了鬼卒——祭酒——治头大祭酒——师君串起来的严密的组织系统。建安末年,张鲁向曹魏投降。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他的五个儿子都封为列侯。张鲁苦心经营的整个教团组织北迁,由于诸葛亮治国严谨,所以当时蜀汉没有道教组织的公开活动。(www.chuimin.cn)

东吴最早的统治者孙策,对民间宗教活动很反感。最早传入江东的道团是于君道,相传是由东汉顺帝时撰写《太平经》的术士于吉所创。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 “有道士img151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孙策据江东,见于吉被士民奉之如神,鉴于汉末黄巾起义的教训,认为这是“幻惑人心”的妖道,就把擅长方术的于吉给杀了。但孙策死后,于君道依然在江东流传。随后继位的吴大帝孙权,信奉仙道,如在吕蒙病重时,让道士在星辰下为他请命。据说著名方士葛玄曾经在天台山授予孙权《灵宝经》 ;又说孙权曾在赤乌年间为葛玄建造道观三十九处,度道士八百名。当时有个叫董奉的人,以行气、服术法授帛和。据说帛和后到西城山,事王方平,受命入山,于石室中,视壁三年,见古人所刻《太清中经神丹方》及《三皇天文大字》 、《五岳真形图》 ,最后入林虑山,成为地仙。流行于江南的帛家道,即尊帛和为祖师。孙权太子孙登及吴景帝孙休,也都好仙道方术,因而北方及巴蜀有不少道士到南方来传播道术,其中一个重要的民间道派是李家道。

董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