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成玄英创立重玄之学,图说中国道教史

成玄英创立重玄之学,图说中国道教史

【摘要】:成玄英讲的是“物我两忘,身神为一” ,把这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上清高道司马承祯成玄英的老庄之学都以阐发重玄之道为要旨,他对“有无”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超越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和“崇有派”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形成后,深化了他对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的看法,道教思想得以升华,加强了思辨性和哲理性,也为儒家的心性学说的形成开启了方便之门。

6.成玄英创立“重玄之学”

杰出的道教学者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今河南陕县)人。他曾经注疏《老子》 、 《庄子》 ,隐居于东海。唐贞观五年(631年) ,唐太宗在京师召见他,赐号“西华法师” 。永徽年间,他不知何故被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 。

老庄思想对成玄英有着深刻的影响,使他不去关注神仙道教的长生久视,而是通过思想来寻求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解脱,以挣脱礼教法度的罗网。成玄英讲的是“物我两忘,身神为一” ,把这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他认为: “虚忘”才是心之本体,唯有“虚忘”才能使人快乐而安怡。但“虚忘”来临之际的境况,或者说对这种境况的描述,本身也有难言之隐。“虚忘”来临时的境况是一个谜团,也许可以用上诸如“虚空”或者“虚无”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虚忘”之境?在成玄英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人的主观心识与客观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结果。

他在注疏《老子》 、 《庄子》时,着重阐明、发挥“重玄之道” :一是认为所谓“玄”就是“不滞” (不执着) ,不滞于有、也不滞于无;二是认为一切有形之物的名字都是假名,而无形之物(如“道” )不能视为假名,道是自然之理,使万物自然而然的生成;三是认为“道”本性静,众生皆可修道,只是必须返本归根,去躁为静,静心养道,无欲无为,才能证得正果。成玄英的老庄之学是互为发明,相得益彰,所以他在注疏《老子》 、 《庄子》时,往往援庄入老,援老入庄,互为解释,揭示义旨。(www.chuimin.cn)

上清高道司马承祯

成玄英的老庄之学都以阐发重玄之道为要旨,他对“有无”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超越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和“崇有派” 。成玄英指出:生命化生的一般规律就是“从无生有” ,人的身体也是“从无出有,实有此身” ;生与死,说到底就是“从无出有” 、 “自有还无”的过程。他结合自己对老庄哲学的体会,提出双遣有无,认为只有到达“非有非无”这个层次,才能循此而通向重玄妙境。成玄英的“重玄之学”形成后,深化了他对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的看法,道教思想得以升华,加强了思辨性和哲理性,也为儒家的心性学说的形成开启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