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凡追随王重阳入道的,都称“全真道士” 。王重阳认为, “识心见性” ,即为全真。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
2023-12-06
7.刘德仁创立真大道教
真大道教是活跃于金、元两代的道教宗派,金初由刘德仁所创立。
刘德仁,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生于金天辅六年(1122年) ,卒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 。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二十一岁时,自称遇到白发老叟,授以《道德经真言》 (一说《玄妙道诀》 ) ,便开始传道。初称“大道教” ,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 。
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净无为” 、 “少私寡欲” 、 “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也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刘德仁创建真大道教之初,就立下“九戒” : “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力,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弈,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食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学者宜世守之。 ”(www.chuimin.cn)
真大道教六传至孙德福,于元至元五年(1268年)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教。八传至岳德文,颇多神异事迹。 《道园学古录》第五十卷载有岳公碑,称“真大道以苦苦节危行为要,不妄求于人,不苟侈于己” 。九传至张清志,其教益盛。张清志被授以“演教大宗师” 、“凝神冲妙玄应真人”称号。真大道教当时影响很大,主要活动区域为今河北一带,史称“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 ,都有该教的信徒。
当一个真大道教的道士,必须避俗出家,摒弃酒肉,去掉嗜欲,勤奋耕种,衣食自给,不向世人化缘乞食。真大道教的宫观始称庵,墓称塔,法物有衣钵,和太一教相同,且类似于佛教。直到元末,真大道教才逐渐衰落,后来也许并入了全真教。
有关图说中国道教史的文章
此后,凡追随王重阳入道的,都称“全真道士” 。王重阳认为, “识心见性” ,即为全真。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
2023-12-06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1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特性及治病作用等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葛洪继承和发扬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奠定了神仙道教的思想基础。直到葛洪的《神仙传》问世,才打破了文坛这个角落的沉寂。......
2023-12-06
唐玄宗也听说了吴筠的名字,派人去召见他,谈得非常愉快。大历十三年 ,吴筠卒于宣城道观中。吴筠所著《玄刚论》 ,自称是“总括枢要”之作,充分阐发了道教基本理论。吴筠认为人是禀元气而生的,人的品性才质等差别也都是由于先天所禀之气不同而不同。吴筠将人分为“睿哲” 、 “中人” 、 “顽凶”三品。......
2023-12-06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明成祖虔诚地信仰神仙,曾因服用灵济宫道士仙方而伤了身体。明世宗对此深信不疑,醉心神仙方术,许多道士云集在他周围。明世宗明思宗朱由检一度崇道排佛。由于明太祖对正一道有好感,而认为全真道只是为了自己,所以明朝各代皇帝征召和重用的道士都是正一派,没有一个是全真派的。......
2023-12-06
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它们通过对老子思想的解释,把《道德经》中万物本原的“道” ,解释为有意志、有情感、有权力、能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含有黄老道、方仙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但它主要崇奉“道” ,并以“道”为最高信仰。......
2023-12-06
萧抱珍,卫州人。相传其得道之初, “即以仙圣所受秘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 。太一教师承制度比较严格,受的道士必须都改姓为萧。金大定年间 ,太一教教声大振,广收门徒,影响波及沿海地区。太一教道士出家,传嗣有秘法物。太一教的宫观始称庵,墓称塔,和佛教十分相似。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2023-12-06
“神霄”一词,出自于北宋道士林灵素所编的神话,指天的最高层。于是,“神霄”便被用来作为道教一派的名称。神霄派逐渐盛传于世,流传于中原以及湖南、四川、温州一带。神霄派主要宗教活动,是符咒配以“五雷法” ,世称“神霄雷法” 。神霄雷法传至元代,为莫月鼎发扬光大。相传他曾奉诏进宫,施展法术,呼风唤雨,皆有应验。......
2023-12-06
成玄英讲的是“物我两忘,身神为一” ,把这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上清高道司马承祯成玄英的老庄之学都以阐发重玄之道为要旨,他对“有无”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超越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和“崇有派”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形成后,深化了他对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的看法,道教思想得以升华,加强了思辨性和哲理性,也为儒家的心性学说的形成开启了方便之门。......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