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谶纬神学-中国道教思想渊源

谶纬神学-中国道教思想渊源

【摘要】:西汉末年的哀帝、平帝时代,被称为“内学”的谶纬之学开始广泛流传,毒化了思想学术领域的空气。因此,王莽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般都对谶纬的神学理论持冷淡乃至批判的态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谶纬神学逐渐向民间渗透,给神仙方士创立宗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道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道教产生于东汉不是偶然的。

4.谶纬神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谶纬神学由来已久,源出于巫师和方士,是一种庸俗经学和巫术迷信的混合物。其实,它是古代涂抹上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古人多将它用于政治斗争,以此谋求权力,或为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以便让百姓相信其权力是上天赋予的,是合理、合法的。

“谶” (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 )就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来解释或预测未来,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所以大多是海阔天空、随意附会、信口胡诌。如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派方士卢生等入海求神仙,他们带回来一本《录图书》 ,上面有“亡秦者胡也”几个字。秦始皇看了,以为“胡”指的是北方胡人,所以就派三十万人马征讨匈奴,想不到秦朝却亡在秦二世胡亥手中。于是人们又去研究“亡秦者胡也”这一谶语,认为这个“胡”指的是胡亥,试图证明它还是灵验的。秦始皇三十六年,又出现了“今年祖龙死” 、 “始皇帝死而地分”等谶语。当年秦始皇南游,死于途中,此后天下大乱,似乎又应了这些预言。后来刘秀为了当皇帝,也用符瑞图谶来证明他当皇帝是“天命”所归,是神的意志。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就更加相信谶言了,用人施政及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找图谶作根据,以谶纬为指归。

纬书

董仲舒

“纬”则是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神鬼怪异等神仙家的思想对儒家经典穿凿附会,把孔子说成是超人的救世主,从而把儒家经典演绎成神秘的教义。如《孝经援神契》说,孔子即已预言刘邦会当皇帝。又如对《春秋》中天变地灾的记载解释是: “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度于上;恶政流于民,则虫灾生于田。 ”再如汉朝董仲舒撰写《春秋繁露》 ,打着“独尊儒术”的旗号,以“君权神授”为出发点,用“天人感应”的理论和驺衍阴阳五行等思想,附会儒家经义,牵强比附自然和人事。他还实施求雨、止雨等仪式,几乎将儒士混同于方士。董仲舒将儒学神化,遭到许多儒生的反对,只得到封建统治者有限的支持。(www.chuimin.cn)

从形式上来看——“谶”只有三言二语,是一种玄乎的预言,反映神的启示。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造了一条“大楚兵,陈胜王”的谶语,借以提高威名,扩大影响。 “纬”则是长篇大论,是一种系统的著作,解释儒家经典。如《太平经》集谶纬神书之大成,系统地讲述了天谶支干相配法、河洛神书、阴阳五行学说等。两者看似不同,但宣扬的都是迷信。谶纬文献主要有《河图》 、 《洛书》以及《七经纬》 、 《论语谶》等,其中反映的天道观、古史观、人文观、道德观、宗教观等,是汉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典型形态,是汉代经学和思想文化的极端表现。

西汉末年的哀帝、平帝时代,被称为“内学”的谶纬之学开始广泛流传,毒化了思想学术领域的空气。当时儒学生徒都要记诵谶纬,对策试文必须引用谶记。后来在王莽以及刘秀的推波助澜之下,谶纬进入了统治阶级思想领域,使神学迷信盛行一时。

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社会现象和政权形式,既能奉承讨好天子,也能针砭影射国君。因此,王莽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般都对谶纬的神学理论持冷淡乃至批判的态度。但在东汉建初四年(79年) ,汉章帝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经学讨论会,即著名的“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记录,由班固整理成书,称为《白虎通德论》 。白虎观会议标榜“正经义” ,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用谶纬来正经学,谶纬迷信就合法化了,具有和经学同等的学术地位;二是用官方意志来正经学,就能更好地为封建统治服务。

《白虎通德论》

董仲舒把儒家学说宗教化了,儒生和方士结合,使汉代社会笼罩了一层宗教气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谶纬神学逐渐向民间渗透,给神仙方士创立宗教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道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道教产生于东汉不是偶然的。早期道教不断包装、神化老子,最终把老子奉为道教教主,号称“太上老君” ,可能就是受纬书对孔子神化的启示。后世道教也有过造作和利用图谶的大量事例,如魏晋南北朝时出现过“老君应治,李弘应出”的谶语,唐代出现过为李渊创业而制作的“桃李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