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道教史:图说中国道教的最高信仰

道教史:图说中国道教的最高信仰

【摘要】: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它们通过对老子思想的解释,把《道德经》中万物本原的“道” ,解释为有意志、有情感、有权力、能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含有黄老道、方仙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但它主要崇奉“道” ,并以“道”为最高信仰。

1.“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道教以“道”为教名,是因为起源于古代的神仙道,还因为受到道家的影响。

求长生是人类的本能,由此而产生迷信——神仙道和求神仙的方术。如张陵(又称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就是在神仙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宗教

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道教借道家的学说及名声以壮声势,并将神化老子、改造道家作为早期创教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老子

道家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法则,是万有之本,可以派生出一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道”因何而生呢?一生二,乃至生万物,为什么有这样的生法呢? 《道德经》只是含糊地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

老子所说的“道” ,有宇宙生成之道,有运动转化规律之道,有生活准则之道。道既是人生的归宿,又是生活的方术。前者就是要从纷乱嘈杂的生活趋向虚静的道,后者就是要从修己、治人两方面体现玄妙的道。

道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一个精神的东西。它先天地而存在,是万物的本源。它不依靠外来的力量,不停地循环运动着。你去观察它、捉摸它,却会发现它是无声无形、不可触摸的。对此《道德经》解释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 ”(www.chuimin.cn)

一言以蔽之: “恍惚”就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玩意儿; “道”也是如此——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没有物质内容,是超感知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人们分不清它的状态,看不到它的形象,难以给它起一个确切的名称。说到底, “道”其实是什么也没有。

《老子》河上公注本

道家认为,具体事物都是有变化的,只有“道”是绝对不变的;而宇宙则是从“静” ( “道” )产生“动” (万物) ,而“动”又最后复归于“静”的循环往复过程。

道教标榜老子和《道德经》 ,是出于道教本身和三教抗衡形势的需要。由于道教的思想理论比较庞杂,用《道德经》所提到的“道”来加以概括十分合适。汉代以后,出现了各种用神仙长生观点来解释《道德经》的著作,最有影响的就是《老子河上公注》 、 《老子想尔注》等。它们通过对老子思想的解释,把《道德经》中万物本原的“道” ,解释为有意志、有情感、有权力、能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此外,还通过穿凿附会,把《道德经》中自然无为的“道” ,解释为长生久视的“道” 。如《老子想尔注》就明确地说,人能守道,就能长生。

河上公是汉文帝时的一位学者,对《老子》有独到的见解。相传汉文帝曾遣使去向河上公请教,他推说“道德尊贵,不可遥问” ,汉文帝只好亲自到河滨草庵来,向他请教。汉文帝问河上公: “您身为人臣,为什么这样自高自大呢?”河上公纵身跃到空中,离开地面有好几丈高,说道: “我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是谁的臣民呢?”汉文帝十分佩服他,从他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河上公传授给汉文帝《素书》二卷,并说: “把它研读熟了,许多疑问都可以解决,但不能多说。我注解这部经书以来,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总共只传了三个人,连你才第四个。你要把它收藏好,不能随便给人看。 ”

《易经》说: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由此可见古人对神道敬仰的信念。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含有黄老道、方仙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但它主要崇奉“道” ,并以“道”为最高信仰。特别是《老子河上公注》 、 《老子想尔注》对老子思想的解释、发挥,使老子思想由哲学演变为神学,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